标签:
史话皇帝歌舞伎考证文化 |
分类: 非常识历史 |
明景泰大规模临幸歌舞伎
文/赵炎
在《明英宗实录》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天顺元年正月丁亥(二十二):“钟鼓司内官陈义、教坊司左司乐晋荣伏诛。初景泰中,荣谄事义,义承旨选妓女李惜儿等先后进入宫中,至于是教坊司言其事。上(明英宗)曰:‘奸邪小人,逢迎以图富贵乃如此!司礼监其即释妓女给其亲。荣、义等下锦衣卫拷讯之。’具伏逆伏诛。”
我们知道,古代士大夫叙事往往惜墨如金,恨不得一句话只用一个字来表达,为何在“承旨选妓女李惜儿”后面又加了“等先后”几个字?显然,景泰帝朱祁钰临幸歌舞伎乃是分批次有一定规模的,并非只李惜儿一人,她只是其中最受宠的人罢了。另外,结合《万历野获编·主上外嬖》所说:“景帝初幸教坊李惜儿,召其兄李安为锦衣,赏金帛赐田宅,后睿皇复辟,安仅谪戍,而钟鼓司内官陈义、教坊司左司乐晋荣,以进妓诛,锦衣百户艾崇高以进淫药诛。”应该是有司“承旨”执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一次集体行为。
那么,景泰帝为何这般兴师动众?为了嫖妓,不但成立了“领导班子”,还有“明确分工”----进妓的进妓,进淫药的进淫药。他的皇后呢?他的妃嫔呢?他的后宫难道没有其他女子了吗?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做了俘虏,景泰帝被于谦等人所逼登上大宝,正如他后来自己所说,“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既然做了皇帝,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做皇帝,因此随后迎归明英宗,将其囚禁南宫七年,并废弃原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亲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然而天不遂人愿,首先是大臣们不同意,这好办,景泰帝拿出不少私房钱对大臣们进行贿赂,总算摆平了“反对派”;其次是皇后汪氏坚决不同意,这位皇后的见地让人敬佩----她居然不偏向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于一意孤行的景泰帝来说,这也好办,皇后不同意,那就废后嘛。果然一番动作,汪氏就去了冷宫;再次是新太子身体不好,景泰三年入主东宫,景泰四年即夭折。他可是景泰帝唯一的儿子,实在可惜!
也就因为这事儿,景泰帝与汪皇后的结发之情完全破裂,其后所立皇后杭氏,似乎也不得宠。《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记载:景泰七年二月庚申(二十一)皇后杭氏死,辛酉(二十二)任命其弟杭敬为锦衣卫百户。杭氏当了好几年皇后,至死其弟才被赐锦衣卫百户,和唐氏、李惜儿比,何其薄也。
宠妃唐氏的故事是这样的,《实录》在景泰五年年中有一条记载,说锦衣卫百户唐兴(唐妃之父)此前受景帝赏赐的几块庄田其实是有主的,土地主人不甘吃亏,跟唐兴死磕,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唐兴不得已,遂主动退还土地以息事宁人。之后,景帝又连续两次升了唐兴的官(带俸不任事的“寄禄者”),从百户而千户,又从千户而指挥佥事。但一直到了景泰七年八月庚戌(十三)才“册皇贵妃唐氏。”这个时间距离景帝赐李惜儿之弟李安锦衣卫百户不到一个月----七月十八,李安为锦衣卫百户,八月初一,皇帝赐李安“香火院”,八月十三,册皇贵妃唐氏。李惜儿真正得宠的时间可能就在景泰七年七月之前不久,而李的得宠打翻了唐妃的醋坛子,为了安抚她,景帝才册其为“皇贵妃”。否则,已经对其父亲相当优渥,说明其得宠,但早不封晚不封,却在李惜儿最得宠的时候封了皇贵妃,也从侧面说明这两件事有关联。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年轻的景泰帝是个没啥情趣的人(从现有史料中看,其人兴趣并不广泛且比较古板,并不是很喜欢燕游),因此,他在感情生活方面并不顺利。钟鼓司内官陈义可能是察觉到了皇帝的不乐,跟教坊司左司乐晋荣开了碰头会,再向皇帝提个建议啥的,于是,献上一批批歌舞伎供皇帝选择,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李惜儿也从此脱颖而出。
王世贞在《凤洲杂编·上幸妖妓》里称李惜儿为“妖妓”(景帝时召妖妓李惜儿入宫),显然有失公允。李惜儿与李安姐弟其实都是教坊司的演员,伶人而已,能歌善舞,长得漂亮些,未必就是妖精吧。
有一定是肯定的,那就是景泰帝通过大规模临幸歌舞伎,从中发现并爱上李惜儿,漂移不定的感情终于有了寄托。譬如册封唐氏为皇贵妃,大概正是由于爱上李惜儿而对唐氏所作的安抚;譬如其在位八年唯一的一次动土(“增御花房”)可能也是为了讨好李惜儿;再如李惜儿的弟弟李安的飞黄腾达,要知道其时李惜儿还不是贵妃呢,若不是出于景泰帝的偏爱,恐怕找不到其他答案。
明代皇帝中有外嬖者只有两人:一是景帝、一是武宗。后者的风月故事颇为知名,而前者则鲜为人知;同样,正德皇帝的外嬖在其死后倒也没怎么遭遇迫害,而景泰帝的外嬖就没那么幸运了。
正史上关于李惜儿下落的记载,就是一句话,“司礼监其即释妓女给其亲”,也就是撵出去交给她们家人。其实参考汪氏、唐氏的结局,李惜儿的结局不会这么简单。汪皇后曾经支持明英宗太子朱见深的,尽管如此,明英宗复辟后,还欲令景帝废后汪氏(殉葬),幸亏名相李贤启奏“汪妃虽立为后,即遭废弃幽闭,幸与两女度日。若令随去,情所不堪,况幼女无依,尤可矜悯”。英宗为之感动,说自己“以为弟妇且少,不宜存内,初不计其母子之命”,最终收回成命(《明史·后妃传》)。另,《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三:“天顺元年二月革封号。郕王(景泰帝)死,群臣议殉葬。及妃(唐氏),妃无言,遂殉之,葬金山。”
唐妃殉葬,汪氏差点儿殉葬,李惜儿的命运也未必能以回家了事,她也没家人了,弟弟李安充军。至于其他不出名亦并不怎么得宠的歌舞伎,恐才在“即释给其亲”之列。(赵炎)
本博其他精彩博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