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公义两招抚平“老不信”

(2013-09-13 06:17:25)
标签:

史话

杂谈

官场

老不信

文化

分类: 北晨报反腐

辛公义两招抚平“老不信”

/赵炎

北京晨报913C07版,责编:蔡辉

百家讲坛-红版》11期,责编:晓雪

题为《“忧民”才能使“民信”》

辛公义两招抚平“老不信”

干部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自然会把干部视为亲人;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怎么会成为老不信

读《隋书·循吏传》,发现有个叫辛公义的官员,岷州(今甘肃岷县)百姓称他为慈母,官民关系亲如母子关系,信任危机几乎是不存在了;再比如并州(今太原)百姓有了纠纷,第一想到的就是彼此忍让,理由很简单,不能让辛大人太辛苦。

提起老百姓,现在有个流行的称谓叫老不信”,为什么大家不信呢?综合媒体分析可知,个别官员所作所为不能给群众带来信任感,使公信力受到这些害群之马的影响,使其权威性、信誉度以及影响力有所下降,形成了亟待翻越的信任墙

如何推翻这堵墙,打开百姓的心锁,让老不信回归老百姓?笔者以为还得重复那个常识,爱民者,民桓爱之

我们来看看辛公义是如何抚平老不信的。

辛公义,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魏做官。北周天和年间,辛公义以良家子入太学,以勤苦博学著称。建德初年(572年)拜宣纳上士,随武帝讨平齐国后,累迁掌治上士,扫寇将军。

杨坚为相时,授予内史上士,让他参掌机要。开皇元年(581年)除主客侍郎,摄内史舍人,赐爵安阳县男。隋文帝派他到各地牧马场院挑选良马,他尽心竭力,获得良马十余万匹,文帝高兴地说:唯我公义,奉国罄心。

平定陈朝后,辛公义因功迁为岷州刺史。该州民俗畏病,家中若有一人得病,则全家回避,即是父子夫妻,也不准看护,病者很少能活下来。

所谓民俗,多为因循,日久而成俗。良好的民俗,有司没必要插手,但此类陋俗,官方理应禁止。但历任岷州刺史不作为,偶有官员欲行取缔,借约法或广为宣传,百姓就是不信。也就是说,辛公义到任岷州时,当地老百姓也是老不信

辛公义先分遣州府僚吏,往各处巡察,凡见有病的,都用床板抬到府厅安置。暑夏有疫情时,病人有时多至数万,厅室走廊全挤满病人。辛公义亲自设置一床,独坐其间,终日料理,个人俸禄全用来请医购药,并躬身劝病人吃喝,病人因此得以痊愈。然后召集病人家属,说:死生有命,以前的病人所以死掉,是你们将病人抛弃,不看病,不料理。近日我聚集那么多病人,坐卧在他们中间,不是也没死吗?所以,万不可再相信邪说。各病人家属都觉惭愧,谢恩而去。从此陋俗改变,全州百姓皆称公义为慈母。这应了一个字。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钥匙的故事:铁棒费尽力气无法撬开大锁,钥匙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锁就开了。钥匙说:我懂锁的心。人心如锁,蛮力难以撬开,唯有真诚关心,做一枚精细的钥匙,才能打开心锁。在辛公义的努力下,岷州老百姓就不再是老不信了。

此后,辛公义改任并州刺史。一到任上,便先往狱中,亲自验问,仅十余日,积压旧案便全部予以公正处置,这才回府衙公堂。

辛公义断案奇特,不立文案,只派值班佐吏一人,侧面坐讯问,有的案子若不能一时处置,便拘押涉案人,辛公义就住在公堂,案子得不到处置,便不回内室。有人劝他:此类事是有法度的,何必自找苦吃?他说:刺史无德,何以导人,况且让百姓不明不白,囚于牢中,为官者岂能自安?罪人闻之,皆叹服。后来有想告状的,乡闾父老便出面调解:此类小事怎能忍心劳苦使君?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显然,辛公义是在踏踏实实做治者,因为他相信,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尽管当时并无群众监督机制,但他还是以自己的,为民分忧,让百姓切身体会,从而取得了民亦忧其忧的施政效果。

仁寿元年(601年),辛公义被罢官,朝野为辛公义伸冤者,多日不绝,百姓更是上万民折历数辛公义之德及善政。数年后,复任内史侍郎、司隶大夫,检校右御卫武贲郎将。后从征,到柳城郡时病故。

以史为鉴,以古鉴今,取信于民的根本,无非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干部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自然会把干部视为亲人;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怎么会成为老不信(赵炎)

 

http://www.morningpost.com.cn/szb/html/2013-09/13/content_246676.htm

 

辛公义两招抚平“老不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