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三寸金莲看古代男人的家本位心理

(2010-10-29 11:12:30)
标签:

女子缠足

赵炎

家本位

历史

杂谈

文化

分类: 风情

从三寸金莲看古代男人的家本位心理

文/赵炎

山东商报》2010年11月8日“人文一周”

从三寸金莲看古代男人的家本位心理

    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说:“缠足与造淫具何异?”这句话有些上纲上线了,把所有喜欢“三寸金莲”的男人都说成了大淫棍、变态狂,笔者以为不恰当,至少不全面。古代男人推崇女子缠足,不排除有审美追求上的变态,但是,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此,而在于男人的家本位心理。让女人的脚变得越小,越有利于男人“齐家”。

    关于女子缠足出现的年代,学界历来说法不一,最早的有汉代之说,稍次的是六朝之说,最流行的是五代南唐后宫舞姬窅娘之说,最晚的是元陶宗仪《辍耕录》主张的元代说,妇女缠足是为了与蒙古人进行区别。不管出现年代的早晚,也不管那种说法证据更充分,在赵炎看来,妇女缠足普及始于宋代,应该可以成为定论,因为宋代是个读书人十分嚣张的时代,男人的“齐家”思想尤甚。

    缠足是一个自五六岁开始至成年大约十年左右束缚改变脚骨自然生长的过程,不是妇女成年以后想做就能做成的事情,即使一位成年女子羡慕缠足甘愿如此,也彻底丧失了缠足的生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唐的窅娘究竟是创意者还是实践者,则不能定论。如果她是成年女子,自己去实践显然不太可能。有道是,“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女子缠足的过程一定非常痛苦,无论起初还是普及,似乎都不是女子本人的自愿行为,而是他人的强迫。那么,这个“他人”是谁呢?赵炎以为,自然是男人。

    事物因其功能而存在,道理大致不错。“三寸金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有三个显著的功能,可以让男人的家本位心理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首先,“三寸金莲”有效限制了女人社交的空间,避免了家庭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来自于外来因素的隐患。女子出嫁以前,可谓是伴随着缠足过程而度过的。因此,缠足犹如牢笼一样,锁住女童的行动,也就锁定她自由交往的空间,由此减低引诱私奔与被拐卖的危险。流行女子缠足的时代,家庭无论贫富,幼女若不缠足将影响日后出嫁与财礼薄厚。男人重视女子缠足,实质上是把它作为女子贞洁标志看待的,这一显见的标志概括了女子在娘家生活的全部经历,也足以使男人婚后感觉放心。

    其次,可以减低女子出嫁后逃跑的风险。男女未曾谋面的包办婚姻,双方婚后发生性格冲突的几率增高,下层家庭居室简陋,没有仆役侍女和闲人专门行使看管责任。所以,妇女婚后,不管什么性质的逃跑行为,缠足都造成很难逾越的障碍。通过买卖实现的婚姻,在资金支付以后,不能不重视家庭的完整,在防止女子逃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平日的妇道行为约束。因而,如此摧残行为能畅行无阻一千余年,形成难以更改的习惯,甚至清朝康熙年间几次发布上谕禁止缠足,男人依然我行我素,女子照样缠足不误。

    第三,传统社会规范也基本划定了妇女活动的空间,女人日常生活生产,诸如做饭、纺织、蓄养家禽等等并不倚重脚力,在家里就可以完成所有劳动,所以,男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缠足妇女。

    不过,人类生活实际需要永远是处于第一位的,狠心残害妇女的双脚也以不妨害日常生活为限度。当缠足与谋生发生冲突时,男人也会知道变通来维持自己的家本位心理。譬如明清两朝,运河两岸那些靠运输、拉纤为生的家庭,男人就没有要求女人继续缠足,流动的生活方式注定选择天足,不管怎么说,活下去保住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http://60.216.0.164:88/html/2010-11/08/content_20826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