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三国热”时代的狂涂滥抹

(2010-09-08 22:22:56)
标签:

文化散文

q版

《三国演义》

赵炎

文化

分类: 三国

“后三国热”时代的狂涂滥抹

                        --《Q版三国》后记

文/赵炎

 

    说句实话,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搞清楚“Q版”是啥意思。责任编辑当初提出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立马联想起腾讯的QQ服务,大概蕴着时尚、潮流、普及、另类等等含义。把硝烟弥漫的三国历史与新时期的交流工具嫁接在一起,倒也不失为一个创意,这勾起了我的兴趣。

    从去年五月开始,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围绕历史与名著展开博文写作,红楼、水浒、西厢、三国均有粗浅涉猎,蒙诸多读者不弃,给予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而今终有小成,心中不胜唏嘘。其间,新浪博客、凤凰博客、天涯博客、强国博客等诸多网媒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推荐,感激之情,无以为报,唯有继续笔耕,不枉编辑之良苦心意。

    中国的“三国热”是有历史的,我认为有两个“分水岭”。

    第一个是《三国演义》的横空出世。明代以前,“三国热”主要“热”在当局,历朝历代出于统治的需要,对这段历史进行剪裁利用。比如“拥刘贬曹”被用于宣传正统的“忠”;比如极力神化关二爷,取其一个“义”字等等。民间的评书、戏剧等艺术形式也传播甚广,但限于条件,难以“热”成气候。明代以降,煌煌巨著《三国演义》的成书和广泛流播,“三国热”才真正在民间如火如荼开来。

    第二个是央视《百家讲坛》的开播。易中天先生登坛说三国,嬉笑谐谑之间,三国历史再次悄然而“热”,我把它称为“后三国热”。而“后三国热”引发的文史写作热潮,则与余秋雨先生缔造的文化散文时代不无关系。

    我曾撰文戏说“历史是个小面团”,立意出于前人所说“历史是个任人摆弄的小姑娘”,三国历史也是一样,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后来的裴松之注,本未能完全地还原这段历史的真实面目,如何经得起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狂涂滥抹?“小姑娘”面目全非是意料中事。

    此书中文章,大多也是我的“揉面”和“狂涂滥抹”,得益于秋雨先生掀起的文化散文时代,受惠于中天先生引发的“后三国热”。所有文章均立足于戏说、趣说和悦读,并非对历史的还原。茶余饭后,工作闲暇,开卷一览,开怀一笑,足矣!何须引经据典,刨根问底,不眠不休,着急上火呢?如果您“不幸”读了此书的文章,就当是上了回QQ,听我闲着没事“喷”了一次,如果您没有横眉怒目,可见您有胸怀矣。

    《Q版三国》的成书,是一个偶然。责任编辑无意之间跑进了我的某个博客,无意之间联系上了我。而我本无意出书,也无意付出多少热情。后来,责编的执着,“Q版”二字的概念模糊,或者还有票子的原因,总之,我也无意之间上了责编的“船”。在此,感谢这位敬业的年轻编辑,也感谢于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的阎延文老师、霍思荔女士,读序文,字字如玉。得,该上QQ找责编说事了。

                                                                     赵炎

                                                                  2010年9月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