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代守宫砂来对付“性侵门”如何
文/赵炎

如今的“性侵门”可谓层出不穷了,若三月不见,则太阳都要改变起落的方向。既然强势群体视法律如儿戏,肆意凌辱弱势群体,赵炎建议,不妨采用古人的守宫砂之法,来对付“性侵门”,或能收到奇效也未可知。
古人的守宫砂主要用于男女房事,鉴别女人是否非处,鲜见有此巨大社会功效。但“性侵门”又必须加强防治,且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做到群策群力,方能有所作为。那么,守宫砂到底能否有效对付“性侵门”呢?有人一定会表示怀疑,甚至会认为我的逻辑混乱。稍安勿躁,请容我慢慢道来。
先了解什么是守宫砂。据马王堆出土的文献资料记载,守宫砂的具体方法是用新瓮盛壁虎或堰蜓,喂其丹砂为食,待壁虎或堰蜓死后,将其研碎用水调和取其汁,涂染女子手臂。看过《倚天屠龙记》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周芷若虚嫁之后,为表清白,向张无忌袒露手臂的守宫砂的情节。一点朱砂,艳红无比,处女之身,完璧无瑕。这是指处女。对于非处女,也有办法。隋唐时期由于胡风浸淫,社会风气十分败坏,无良女人甚多,根本不把处女膜当回事。可洞房花烛之夜,丈夫依照惯例还是要对其进行检查的。为了应付查验,这些女人绞尽脑汁,居然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处女膜修复之术。《医心方》记载:“取石流黄末三指撮,内一升汤中,以洗阴,急如十二三女。再以鲤鱼鳔,内置鸡冠血,则宛若处子。”据说,这种办法不光可以恢复处女之身,还可使守宫砂更为浓艳。
再转变一下思维方式,联系一下最近的几起“性侵门”事件,是不是灵台三尺上见到神明了呢?
“守宫砂”具有遏制“性侵门”的作用。如果现在的每一个女人包括未成年的女孩都点上守宫砂,在遭遇“性侵”的时候,及时展示自己的守宫砂,并用手机拍下以为证据,不失为一种威慑之法。管你是官员还是教师,面对娇艳的守宫砂,须臾之间,总会有一丝人性的复苏,总会有些许罪恶的感觉出现。违法犯罪,往往就在于一念之间,有了这个“须臾”,“性侵门”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减低。
“守宫砂”具有即时取证的作用。无论是处女还是非处女,在遭遇性侵的时候,取证最为关键,守宫砂就可以做到。现在的“性侵门”,大多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或者灯火辉煌之时,其胆大妄为令人发指。无独有偶,古人的洞房之夜,也是在烛火摇曳的环境里进行的,所谓灯下观美人,何其美好的意境。同样是灯下作业,古代女人却显得极为聪慧,为了展示自己的守宫砂是多么的真切,她们早早地准备好了“道具”--锦帕,以备落红之用。而男人也十分配合,有些风雅之士,还在染上落红的锦帕之上题诗作画,“或点点梅花,或黄莺报晓”,风雅得很。准备“锦帕”的招数里自然会存在李代桃僵的故事,有些类似于传说中的“鸽子血”。从取证的角度来看,用来对付性侵就十分有效。且不说“守宫砂”是否具科学依据,但其中诡计足以对现在的女子有所启迪。为防止遭遇性侵,不妨未雨绸缪,在出门之前先做些功课。女人为保护自己,用些“诡计”又何妨?
“守宫砂”具有保护受害人颜面的作用。从最近发生的多起“性侵门”事件的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少女子为顾及颜面,往往羞于站出来指证犯罪分子。由此也可推断,一定还有许多类似的“性侵门”由于受害人顾及颜面而没被曝光。“性侵门”事件一旦发生,在取证的时候,要么检查女人的“精斑内裤”,要么检查女人的处女膜,即便没有造成事实,也需要女人出庭作证,凡是等等,对女人的个人颜面和社会名誉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如果采用了古人守宫砂之法,可于事件发生后有充足的物证来惩罚犯罪,不至于让受害者出面指证,从而有效保护了受害人的社会名誉。
古代“守宫砂”之法尽管保守而局限,不见得完全可以遏制和防范“性侵门”的再发生。但是,既然是群策群力,大家想办法保护妇女儿童之不受侵害,这也是赵炎通过历史提供的办法之一,既是为了“悦读”,也是为了抛砖引玉,一点心意而已,希望读者们别拍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