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下岗中国娱乐将一池萍碎

(2010-04-11 15:54:03)
标签:

青歌赛

中国娱乐

文化

余秋雨

杂谈

娱乐

时评

分类: 杂说

余秋雨下岗中国娱乐将一池萍碎

文/赵炎

余秋雨下岗中国娱乐将一池萍碎

    今年的央视青歌赛取消了文化素质考核,边缘化了最具看点、最受非议的评委余秋雨,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余秋雨下岗,说明央视不再需要他,这原本没什么,合作嘛,合则作,不合则散,国内文化名人又非余秋雨一人。但是,余秋雨下岗这件事,其代表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下岗了,而是“最具专业性和高端性”的娱乐赛事从此与文化绝缘,对中国娱乐的未来走向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暂且不说前三届青歌赛捧红了多少大歌星,单说余秋雨的加盟,让央视青歌赛借文化之名实现了收视率的飙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文娱不分家”最好的实践范例。尽管青歌赛的文化素质测试环节屡屡为人诟病,但依旧是该项赛事的最大卖点,主办者所获得的更多是由于文化的参与使得娱乐性增加而导致的收视率上升,并非文化普及的效果和比赛的公平性,这正是文化对娱乐的最大贡献之一。央视取消青歌赛团体赛的文化素质考核,无疑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让娱乐远离了文化,让文化远离了大众,因噎废食,并不可取。

    著名乐评人金兆钧一针见血地指出,“取消综合素质的考核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对选手人文内涵和艺术修养的考验,更重要的是文化素养的提醒功能也将消失殆尽。”确实如此,文化修养是任何一位歌手从业的基本功,如果一个歌手连基本的文化修养都不具备,谈何在音乐中融入中国文化?也难怪余秋雨在遭遇连国旗都不知道的选手时要大呼痛苦了。许多娱乐明星不是文化多了,而是太少了。因为文化少,所以敬畏文化,就恐惧文化,就更加不好好学习文化,就要本能地反抗。于是,就要拿文化开刀要剔除文化人。新浪娱乐评论员“一池萍碎”女士在其娱评文章《余秋雨不是央视青歌赛的救世主》里欢呼“余秋雨在青歌赛下岗了,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并为文化和娱乐划清了界限,“青歌赛真的不需要余秋雨,他的才华有目共睹,但那只是针对文化界的,而非专业的歌唱比赛。”“一池萍碎”女士十分善解人意,她认为,与其拐弯抹角让歌手们在文化上“出丑”,还不如让他们在表演、音乐和艺术等必修课上潜心钻研,“才能塑造出更多青歌赛优秀选手音乐苗子。”真不知道文化和娱乐说再见后诞生出的“优秀”是如何的优秀?一个没有人文素养的歌手,他的歌声里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文化提醒功能吗?

    文化和娱乐是不可分割的一对连体儿。文化的多元化本就包含了娱乐,而娱乐的大众化岂能摒弃了文化元素?文化乃天下之公器,正如科技成果要完成向生产领域的转化一样,文化也需要通过娱乐等方式播种在大众的土壤中,而娱乐也需要通过文化来繁荣自己。就拿青歌赛来说,作为传播平台,拥有广泛的观众,难道就丝毫没有寓教于乐、传播和普及文化的社会责任?让娱乐成为娱乐,让文化成为文化,表面看起来似乎没错,但实质是二者根本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让娱乐成为娱乐,大概不是返璞归真,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俗性沦落,是难以经受观众的甄别与评判的。用一位网友的话说,“明明自己站在一片陷落的沼泽里,却非要说好柔软的天堂。”让娱乐成为娱乐,只能是个传说。

    当学者不再被娱乐边缘化,当文化不再养在深闺无人识,当粗通文墨的观众可以从妙趣横生的文化里汲取娱乐的快感时,文化和娱乐或许才能真正与天不老。

    余秋雨参与的娱乐曾经非议不断,但这与文化本身无关,仅仅代表了一种情绪而已,有些人无法忍受一个只会文化不会表演的学者怎么就被动或主动地成为了文化权威;如今余秋雨下岗了,依然争议不断,甚至还有人评价说“假如余秋雨不再做评委,任何一个继任者都将成为众矢之的的倒霉蛋”,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娱乐依然在呼唤文化的滋养。娱乐与文化的人为割裂是不现实的,等待娱乐的将是失去饱含深情和拂荡着浓浓文化气息的感染力,最终失去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势必“一池萍碎”。(赵炎)

余秋雨下岗中国娱乐将一池萍碎

(一池萍碎女士)

 

相关链接

一池萍碎的博文:余秋雨不是央视青歌赛的救世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14293f0100hx4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