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歪批梁祝之马文才的历史冤案

(2010-03-31 01:24:52)
标签:

梁祝

冤案

马文才

文化

杂谈

历史

赵炎

书评

分类: 正能量

歪批梁祝之马文才的历史冤案

文/赵炎

歪批梁祝之马文才的历史冤案

    梁祝爱情传奇,在双双化蝶后成为千古绝唱,永远贴上了浪漫凄美的标签。可是,在这个故事里,配角马文才最为冤屈。赵炎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还马文才一个说法。记得年幼时,我也不太喜欢马文才这个人物,总希望梁山伯和祝英台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如今看来,马文才非但不是什么卑劣小人,且该是个敢作敢为的真男人大丈夫。马文才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他抗争过、呐喊过,但在人性和时代的双重局限压迫下,他无力为自己翻案。

    故事里的马文才是杭州太守之子,他风流倜傥,学识一流,加上一身出色的骑射功夫,可谓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在尼山书院中雄冠群英。比较梁山伯之贫之憨之傻之无能,马文才更有理由更有条件更有资格去追求才貌双绝的祝英台。如果换作是今天,大家说说,祝英台到底会选择谁?对于今日之女人,殉情早成传说,尾生抱柱的故事简直就是傻帽的行为,马文才才是当今女性择偶之首选。

    历史上的马文才,年方二十即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在梁朝白袍将军陈庆之麾下做参将,随军七千人大破魏军百万,攻陷魏都洛阳。从时间上看,马文才和祝英台是同时代人,而梁山伯是明朝人,至少晚出生1000年;从籍贯上看,马文才、祝英台和梁山伯都是孔孟之乡的人,但马祝二人似乎更为亲近些,故里同在一方水土的马坡。试想,祝英台放着眼前人、家乡人不嫁,非去嫁给千余年后的梁山伯,难道她是白素贞?放着有钱人、士族子弟、公务员不嫁,非去嫁给一个穷酸布衣,还闹腾着殉情,化为蝴蝶双飞,莫非她脑子坏了?

    实在要佩服文人刀笔的厉害,就因为真实的祝英台曾多次去马文才家偷取银两赠予百姓,被马文才杀死,就编纂梁祝剧本大肆丑化马文才,把他刻画为阴险、下流、调戏良家妇女、为世人所厌的卑劣小人。你祝英台想做女侠,可以去偷更有钱的人,何必老盯着人家马文才家,偷一次两次,人家马文才可以不计较,但事不过三,你既然成了惯偷,对不起,法不容情,不杀你杀谁?封建社会也有刑律,作为朝廷命官的马文才总不能为了一个惯偷而徇私吧,王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呢?何况一女惯偷乎?手里拿着刀笔的文人们也不好好想想,如果每个女人都像祝英台一样去做女侠,去偷盗别人财物,而不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这个社会还不乱成一锅粥?马文才杀祝英台,合情合理,有法可依,何罪之有?

    再回到故事里,马文才是最早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的,也最早发现梁祝之间的私情。既然文人刀笔要把故事提前到东晋年间,那么好了,东晋时期,士族和平民是对立的,自由恋爱和传统束缚是并存的。祝英台出身士族豪强之家,梁山伯则是家道中落的平民,祝英台女扮男装有违世俗传统规范,梁祝二人产生私情则有违士族和平民的对立原则。如此一来,马文才想方设法阻止梁祝爱情,就有了时代特征和现实理由,一是为维护士族豪强的整体利益不被破坏,二是为祝英台未来的幸福生活不受影响,三是追求属于自己的一份爱情。尽管马文才在过程中有些不择手段,结果上不怎么尽如人意,运气也不太好,但不影响他所具备的好人缘和号召力,不影响他所具备的聪明机智和实践才干。

    所谓“文人无行”,当真不假,一出梁祝悲剧,几乎把罪名全部加在了马文才的头上。这还嫌不够,还要让他承受婚姻的不成功和不幸福,一边同意他与祝英台订立婚约,一边连面也不让见一下,就说他是可耻的第三者,甚至在他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一天,妻子竟跳进了别人的坟墓。呜呼!丑化人没有这么丑化的,历史清誉可以毁,反正自己看不见也听不着,何必要去毁人家的现实生活,制造又一幕人间悲剧?赵炎不才,在此絮叨几句,为马文才的历史冤案进行平反,历史总是由后人评说的,道理上似乎还说得过去。(赵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