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撰写英语学科教学案例

(2010-06-28 19:24: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理念

如何撰写英语学科教学案例

怎样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案例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学实例。

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而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问的教学情景故事。

v教学案例是一个真实的,已经发生的教学情景故事。是对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故事的主题是一些事件或困惑。

v教育教学案例是指把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例记叙下来并加以分析评价的文章体裁。

v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教学案例=一个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景事故+精彩的点评

(二)案例的特征

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

2、案例的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例如,反映某一教师与某一学生围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

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4、 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等;

5、 案例对行动等的描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

度、动机、需要等;

6、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三)案例选择标准  

1、对改进课堂教学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有典型(普遍)意义,或反映教育中常见问题

2、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3、未正式公开发表过 

4、不会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如涉及个人(包括教师、学生)隐私、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著作权等。

二、如何写案例

(一)写教学案例的目的

  教学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作为学校教师撰写教学案例,一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写作的目的、功能和重点。

  1、 学习运用理论

  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学习方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 总结教改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3、 促进交流研讨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与撰写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确定一定阶段内的讨论主题,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交流研讨,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写教学案例的意义

每一位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你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你也会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难题,有时会应对自如,有时也难免束手无策。诸如此类的事件,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对象。可以说,案例性事件在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从你每天清晨跨进校门起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件或事例,就完全可以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你把事例转变为案例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具体来说,写作案例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1、教学案例写作为我们提供了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

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你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你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你无限的生命力。

2、写案例可以使我们更深刻认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在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你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同时也帮助你认识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学识还有哪些不足。

3、写案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许多教师只有在期末学校评价自己工作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于自己教学工作中上“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极少会有意识地加以探讨。而通过案例写作,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使教师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写案例是与同行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的有效方式。

通过写案例,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通过案例,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提出的相应对策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同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进一步形成案例?等等,这样一来,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师文化。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提升到意识当中来。

(三)撰写案例的一般程序:

1、分析案例。包括内容、问题、认识等。

2、对写作形式的分析。如何表达内容、如何表达清晰、细节的描写、组成部分有哪些、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等等。

3、撰写初稿。2000字左右;

4、修改案例。

(四)案例写作的注意事项:

1、主题要鲜明突出,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是教学策略还是关于师生关系或学生行为,这一点很重要。

2、叙述事件本身,包括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事件的结局、是否产生新问题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用陈述语气,事实要充分,过程要清楚。

3、如果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如果是想撰写正在经历的教学过程,请定期做教学日志,或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探索过程、心得和发生的事情。列出实际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是第三人称,内容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经历,但一定要真实可靠。

4、案例不一定要有结论,但一定是能够说明比较典型的问题,可以把问题抛出来,引起大家思考。

5、提供对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等。

6、提供案例所涉及事件的情境分析,用于读者了解决策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7、案例不能杜撰,也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  

8、案例中若引用别人的观点,要注明出处。案例要有教师内心世界活动的反映,但要注意措辞的适当,不宜过分渲染或有明显的偏见。

(五)案例与论文等形式的区别: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 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六)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l 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对案例的客观描述和对案例中所述问题、事件等的分析。

1、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注明虚构的部分)。 (1)写作时情景描述要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的全过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故事要具体,要真实感人。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断像讲故事一样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主要是提供一个或一连串课堂教学疑难的问题,并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隐藏在描述之中。

(2)写作时取舍要恰当。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要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3)写作时叙述要客观。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教师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写作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问题、表述观点,不能流露感情的褒贬。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2、案例分析。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案例的后面,要附案例分析。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案例分析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七)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一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育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 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八)教学案例的素材的特点:

教学案例的素材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事例要典型,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二是要生动,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因而要具体、生动,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三是寓意要明确,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发现和收集素材,一要突出重点,只收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事实。二是要扩大视野,只要有典型意义,宏大的、微小的、粗略的、精巧的、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发人警醒的、达成共识的、存在争议的,思想的火花、错误的行为……都可以收集起来。三是要经常注意。对于具体教学现象及其反映,要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否则,就会对许多典型案例熟视无睹,让许多很有价值的案例从我们眼前滑过去。四是要坚持记录。因为案例要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必须及时记录。记录时,主要写出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等,不必过于计较写作的语法、修辞与逻辑,可以在记录结束之后再规范地进行整理。

发现和收集素材后,要注意提炼案例的主题。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主题要紧扣案例,具有新意,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还要具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带倾向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而不能局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

案例片段(一)

思考的问题:

  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处理"肥胖"的艺术

案例片段描述:

  曾经听过两节课,期间两位老师都谈到一个话题"肥胖"。

  片段一,老师甲在讲到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Ⅱ Lesson 70 中的stop sb.

from doing sth. 时,让学生来造句,有一位学生站起来,与老师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Student: My mother often stops me from eating meat.

   Teacher: Why?

   Student: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m too fat.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很难为情,但老师下面的一句话马上将气氛缓和了过来。

   Teacher: But I don't think you are too fat. You are strong.

  片段二,老师乙在教前一课Lesson 69时,组织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看病"对话,想找一位较胖的学生来担任"患者",有一位长得胖呼呼的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于是发生这样一段对话:

   Teacher: Ok! Who will act the sick people? Any volunteers?

   Student: I will.

   Teacher: Good! I think you are fat. You are the right person!

   当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学生一脸的尴尬,一个劲地挠后脑勺儿。

  

教学反思:

  两位老师在处理一个相同的话题时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毋庸置疑,前者的处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后者的处理则会对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时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这种人际关系,同时还可以创建一种和谐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在课上,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

案例片段(二)

思考的问题:

  如何将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拓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拓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案例片段描述:

  我在教学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2 Lesson 51时设计了以下三个片段:

  片段一,为了引出"birthday"这一话题,我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Teacher: Excuse me. When is your birthday?

  Student A: On February the eleventh.

  Teacher: Do you know your father's / mother's birthday?

  Student A:????

  

片段二,在谈到切蛋糕庆祝生日时,我这样问道:

  Teacher: Now Ann will cut her birthday cake into pieces. Who do you think should get the first cake?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Ann,有的说Ann's father,有的说 Ann's mother……。

  

片段三,在最后布置回家作业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开放性任务,让学生回家以后,调查家里人的生日:

Members Birthday

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Sister/brother

教学反思:

  关于父母的生日,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关于把第一块生日蛋糕分给谁,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以及教师有意布置调查身边亲人生日的作业,都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教育,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营造一种快乐的爱的氛围,把课堂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一种宽松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拓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案例片段(三)

思考的问题:

  如何保护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

  ----当学生说:"I love you !"时

案例片段描述:

  在一次公开课上,学的是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Ⅱ Lesson 51时,当老师要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图画,猜测Ann的朋友在送礼物时会对Ann说什么话,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Student A: Ann! Here is my birthday present. I hope you’ll like it.

  Student B: Ann! Here is my birthday present. I hope you will be happy and healthy.

  Student C: Ann! Here is my birthday present. Happy birthday to you!

  Student D: …

  这时男生E突然举手,站起来说:

  Student E: I think Ann's friend Li Lei will say, "Ann! You are beautiful. I love you! Here's my present. I hope you’ll like it."

  当时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笑了,上课的老师先是一惊,然后马上微笑着给了学生一块橡皮,并且说:

   I think you are a clever boy. You speak good English. Here's my present for your answer.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Student E: Thank you! I like it.

教学反思:

   教学中有时总会碰到一些意外,如何巧妙地处理,直接关系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和教与学的有效结合。这位老师巧妙地避开了男生E突然闯入的话题,同时男生E对老师的赞扬和礼物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只要我们留心各个教学环节,保护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保护学生上课时愉悦的心情,学生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不受限制地发挥想象力,才会有创造语言的欲望,我们的教学才会有一石数鸟的意外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