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张小燕
【摘
要】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阅读后教学活动单一、过难或者过易的现象。本文将读后教学活动分为控制性练习和活动、半控制性活动和开放性活动,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探讨开展各种读后活动的方法,并总结实施阅读后教学时的五个注意事项。
【关键词】阅读后教学,控制性练习,控制性活动,半控制性活动,开放性活动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杨连瑞,1995),它是英语的重要技能之一,而阅读课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般把阅读课分成三个阶段:Pre-reading(阅读前),While-reading(阅读中)和Post-reading(阅读后)。在Pre-reading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和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为学习文章做好准备。在While-reading阶段,教师通常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获取和主题相关的主要信息来理解文章内容、文章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进行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学习。而在Post-reading阶段,教师通过各种练习或者活动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巩固复习已经学到的新的语言知识点。Post-reading阶段是一个围绕阅读材料巩固知识的环节,即让学生通过口头、笔头练习进行知识的内化、迁移,从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阅读后活动的开展可以检测前两个阶段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阅读策略的掌握程度。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不同的读后练习和活动,尝试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角度探讨开展读后活动的方法。
一、初中英语读后教学设计的误区分析
许多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在读后教学设计上也出现了很多误区。
[案例1]
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Go for It!(下同)八年级下册Unit
5的阅读材料“If I become an
athlete, will I be happy?”时,首先展示了很多运动员的照片,引入话题;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最后学习课文中的语言点——if的用法和重点短语make a living, get
injured, have a difficult time doing sth。
[问题分析]本案例的教学设计片面强调读前和读中教学,而忽视了读后教学。在有些课堂上,教师虽组织实施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关注阅读导入环节的课堂问答、阅读内容预测、课堂角色扮演和阅读教学过程,却往往忽视读后环节的活动设计。
[案例2]
某教师在教学阅读课时,每次都在精心引入并完成课文内容的教学之后,在读后环节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
[问题分析]本案例中,读后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只是一个复述活动,谈不上层次性。在有些课堂上,教师虽然实施读后教学,但多为一个简单的练习或者活动。
[案例3]
某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8 Section B 3a的阅读材料时,在读后阶段要求学生为外国朋友Jerry设计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游览路线。
[问题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非常好,结合时事,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可是没有给学生任何完成任务的资源支持或者提示,很多学生对于世博会有什么展馆及各个展馆的特色一无所知。教师设计的读后活动过难,学生无法完成。
[案例4]
某教师在教学九年级Unit 11的阅读材料“Could you please lend
me your pen?”时,设计了一个读后活动:让学生编一段借东西的对话。
[问题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读后活动过易,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不大。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3~9年的英语,编一段这样的对话对大部分初中学生而言过于简单。
二、初中英语读后教学活动分类及开展方法
初中英语读后教学活动可以分为控制性练习和活动、半控制性活动和开放性活动。教师开展教学时要有技巧地选择最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练习或活动,使读后阶段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1.
控制性练习和活动
控制性练习和活动是指由教师控制学生的回答,此种练习或活动的答案选择不多,学生不需要过多思考便可回答,教师可预测到学生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控制性练习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熟悉新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结合视觉、听觉和口笔头表达,使学生初步形成新的语言习惯。控制性练习和活动主要有课文复述、基于课文的语篇填空、基于课文的英汉互译三种类型。
(1)课文复述
开展课文复述的方法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内容加以整理,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地叙述出来,融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课文复述不同于简单、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它需要学习者思考并整理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来复述。
课文复述的形式有问题/答案引导法、主题句+关键词提示法、表格提示法、图画提示法、转换人称复述法、角色扮演复述法和接力复述法等。问题/答案引导法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关键性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答案进行复述。主题句+关键词提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每一段的主题句和一些关键词汇的提示进行复述。在表格提示法中,教师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出一个表格,学生填表并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复述。图画提示法特别适用于描述动作和活动较多的文章,教师画出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学生看图复述。转换人称复述法是把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或者相反。角色扮演复述法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个角色,然后从该角色的角度复述课文。接力复述法是让几个学生轮流复述,每个学生复述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此种复述形式学生参与面较大。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教师既可以选择单一的复述方式,也可以把几种复述方法叠加使用。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8
的Section A 3a的阅读材料时,笔者在学生阅读材料之后,要求学生根据以下图画提示小组接力复述文章。此活动使用了图画提示法和接力复述法。
■ → →(First) (Visitors'
Cente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