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心灵分析——阿弥陀佛在心间 逍遥在人世间
(2012-02-16 00:01: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案例手记 |
个案背景:男,学佛十年,自觉自己有很多缺点,
自私,对父母和孩子缺乏爱心,关心较少,父母不理解自己,孩子和自己不亲近交友情况也受到影响,他自己脾气急躁,喜欢直接指出家中亲近之人的缺点,比较挑剔,自己也不善交友。
催眠故事:
我们在催眠之前商定2条线或者去前世寻找线索,看看今生嗔心的习气以及对家人缺乏关爱的习气从何而来,看看如何改善,或者从潜意识入手来探究原因。
催眠初期:
我请他体会身体的感觉,他觉得腰部环状发沉,小腿发沉,看这位客人的面色和眼袋的情况可以推断他的肾可能是有些问题的,在催眠状态中更能自我敏感到身体部位的不适。
这位客人看到了很多景象,但是这些景象都不是稳定的,而是经常变换,比如在一幢建筑中走,然后就转换到了走在大街上,然后又转换到了中国风格的街道,一会儿又来到了大海边......
我给他充分的时间体验这些出现的景物,总是在他还没有来的及细细体会这些景观和自己的状态的时候,景观就变换了,抓不到头绪。
经过一段时间这种不断重叠变动出现的各种场景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我只好询问他喜欢哪位菩萨,看看是否可以通过和菩萨的通联来获取一些信息。他说喜欢阿弥陀佛,他开始默念佛号,呼唤阿弥陀佛。
他看到阿弥陀佛在半空中出现,不是很清晰,当他想和阿弥陀佛进行心灵对话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也突然消散不见了,我鼓励他继续努力,他尝试了几次,一开始他觉得自己只能看到阿弥陀佛下半身,看不到脸,怎么仰脖也仰不上去。后来阿弥陀佛又出现过几次,每次刚刚出现就散开不见了。
其实我们能够和哪位佛菩萨或者外在的灵魂通联是一种机缘,也更说明我们和他们的心灵的距离,做不到通联只能说明在我们身边包裹的气场能量将之间的通连隔开,阻隔住了自己。
不过阿弥陀佛出现后,再加上我们不断地进行沟通,幻境的内容和质量都开始了改变。
他先感觉到自己在家里,坐在窗台上,感觉自己五六十岁了,很颓废觉得没有了希望,没有了动力,感觉自己头上无端端多了一个黄白相间的帽子,累得自己的头很紧,头有些沉重,就像紧箍咒一样。
我们继续进行沟通,让他感受勒在头上的帽子代表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他说自己不喜欢在他人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亲近的人指出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很委屈,觉得自己犯错是有原因的,觉得很没有面子,就会反击他人,这种情况在他的妻子和孩子身上也有,也就是说他们三个人都有这样的问题。但是自己很喜欢直接指出身边亲人的问题,在方式上处理的不好,引起他人特别是孩子的负面情绪甚至是反抗。
他学佛十年了,十年之前自己事业上不顺利很悲观,情绪不好,家人信佛后带动他学习,他在处理自己的心态上下了很大功夫,感觉心态好很多,但是和家人的相处,特别是父母和儿子还是有问题,觉得他们不能理解自己,自己劝说他们信佛学佛得不到共鸣。在与人交友上自己也很抵触,觉得心累不愿意处理各种关系。
现在感觉心里都是烦心事,都跟父母孩子不学佛有关,并且自己也是总出现一些不符合学佛之人的错误,总是觉得自己这里不行,那里错了。烦心的事情主要就是这些。
感受到这些,头上的帽子就渐渐变没有了,原来这是他自己给自己的束缚,自己给自己下的紧箍咒。
很多人学佛之后,不能允许自己一点点心念上的烦乱失误,不能对自己宽容,不明白学佛就是从不清净到清净的过程,特别是对自己心念上的自责,比如学佛了,为什么心还不清净,烦心事多,爱对他人发脾气,觉得自己嗔恨心中,习气太强等等......学佛并没有给自己平静心态反而带来很多烦恼,为了清净而产生的烦恼
为了放下而放下产生的烦恼。
因为这些问题他们又升起新的烦恼,如何解决这些烦恼而产生的烦恼,就像给自己下了一个紧箍咒,让自己烦心烦恼。
接下来他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混沌的空间,被周围的混沌之气包围包裹着,觉得脑子里倒是什么想法也没有,但是觉得很混沌不清楚,并不是舒服的状态。
我们继续进行沟通,说到他总是拿着尺子比对自己,对自己挑剔,就开始延伸到他对别人挑剔,特别是父母孩子,觉得他们这个造业,那个担因果,这里那里不符合学佛之人的行为标准等等,造成了很多口角,不理解和愤怒。
我说其实这大概是初期学佛之人可能都会走过的道路,学佛了,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了,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他人,特别是身边亲人的眼光却越来越挑剔起来了,对世界对社会有诸多的看不惯了,这个也肮脏,那个也造业,这个是外道,那个是妖魔,不能随顺众生,随顺社会,反而收缩了自己的圈子,不能接纳的事务变得多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学了佛的人看起来怪怪的,并不是豁达宽容的,对什么事情都能接受看开,而是挑剔了,各色了。动不动就这个世界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业障深厚......让人反感。学佛了离人心却越来越远,没有了亲近之感。
这样的学佛之人并不能给周围人一个良好的带动,反而让大家觉得学佛的人都很怪异,各色,神神叨叨,连自己的家庭都搞不好,口角不断,可能学佛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阿弥陀佛如果也是按照这样的标准看人看事,那就无法出门了,怎么可能让人临死前至心称念十声就可以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呢,在他眼里不是人人都有问题,各个都有污点......学佛应该让我们更加悦纳很多事物,更加体会到周围人的美,世界的生活的美好。学佛应该让自己的天地更加广大而不是把自己蜷缩起来,连周围人都不得亲近。
我们沟通体会到了这点催眠者感觉所处的境界就变了,感觉自己在云彩间,感觉头脑清明了许多,一片光亮而不再像刚才那样一直都是灰灰暗暗的包裹住自我的感觉了。
可能那混沌之物就是这位客人对他人挑剔嫌恶的能量所化成的气场,现在他从混沌状态转换到了明亮的云彩间,真是那句话一切都在心念间,境随心转。
接下来我问他觉得自己贪嗔痴曼疑觉得自己那种问题最严重,他说是嗔,自己脾气急,爱和家人发脾气,感觉父母孩子都不能按照学佛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觉得很着急。我说并不觉得他不爱家人,他对家人的慧命是很关心的,我问他觉得如何爱自己的家人
他说物质上面我会尽量满足他们,吃穿用度都够用就行,在精神方明会希望能给他们指条明路,让他们走正确的人生之路......
我说这就是您的爱吗?他说是啊,我说我觉得爱还包括很多丰富的内容,比方说微笑,拥抱,软言慰语等等能够表现出亲近的方式都是我们爱人的方式。
他表示赞同,每一位在我们面前显现过的佛菩萨都能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慈祥,宽容和爱,他们都是微笑的,很多人都在佛菩萨面前感应到他们的温暖,这说明佛学不是冷冰冰的,而是让人变暖变软,再去温暖他人,不然佛菩萨给我们留下一大堆经规戒律来给我们指条明路就可以了。他们的每一次显现都带给人温暖和爱的力量,这足以说明爱真的需要我们很多人世间亲近的方式来表示,也更能让他人接受,而不是只是帮助了他人的慧命。
学佛之人如果个个都如佛菩萨一样散发出强大的爱的气场,感动他人,我们的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怎么会不跟我们亲近,怎么会不跟我们学习,怎么会不认为佛法是个好东西,怎么会不去学习佛法呢。
说到这些,他感觉到看到的境界又有了变化,云间开除了花朵,好像桃花,感觉到了代表美丽,温暖的东西。
我鼓励他心念又有了提升和变化,才感受到了新的境界,从开始的混沌之气到达了清明的境界,现在又让自己的境界中出现了美丽温暖的萌芽。即使是极乐世界,人人欲求减少的地方也需要黄金珠宝等等来妆点产生庄严华美的感受,微笑拥抱是人世间表达爱意不可缺少的方式。
这一次我再让他至心称念阿弥陀佛七声,看看阿弥陀佛这次有什么显现让我们来探寻和明白。他念过之后,告诉我现在感觉自己回到了大都市,车水马龙,就像我们生活这的城市。
我突然想起了那首歌,阿弥陀佛在心间 逍遥于人世间 心中有佛,有爱有智慧
在人世间也幸福快乐,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带动他人行善积德,知因果善恶。阿弥陀佛再让他感受到了清明美丽之后,又把他带回人间,大概就有这个寓意,修行尚在人间,在生活中。
他感受到人世间就是这样包罗万象,自己拒绝的东西太多了,把自己完全困在了狭小的空间,不能拓展开。天地不能拓展,人的心念也不能拓展,一点小事就放在心里起烦恼。
他对和他人交往有着抵触情绪,觉得很累,不爱和他人亲近,现在感觉到这种烦恼负担感减轻了,愿意投入社会,投入生活,改善自己。
现在回头头来想想,觉得佛的智慧真的是圆融无碍,能通过各种方法让人体悟,先是杂念纷飞无法定住自己,
在感受自己的时候让他觉察到了自身的禁锢。
接着推广到身外让他感觉自己的嗔恨之气,对外的拒绝,挑剔把自己包裹起来。
想明白这个问题,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境界提升了高度,开始修丁的过程,不仅是定而且是清醒的定。
体会到如何爱人之后,美丽的东西出现,让人感觉爱已经在他心里悄悄萌芽。
最后又将他送回人世间,寓意修行在人间在生活,佛在心间,放下烦恼,禁锢,怨气,逍遥人间。
现在想来有点修观的感觉:心念随着所在境界以所修的观法去观察,但心中要明明了了,不被它迷惑,而且要看清它的真相
前一篇:催眠前世今生——恐惧失掉幸福
后一篇:催眠前世今生——爱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