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夏天一脸油

(2016-05-28 14:29:03)
标签:

达人

护肤

又到夏天一脸油

随着气温的升高,很多大油皮或者像老王一样的混合皮,或多或少全脸或局部都会油量飙升。一说到油以前都会想起“勤洗脸”,结果商家们当然开心,开发一堆强大刮油的皂基洁面,包装上都写着“强力去油”、“深层控油”的词汇,相信你没少买过吧?谁知道这些产品只是把你脸上的表面的油脂和角质细胞间脂质洗掉,却对皮脂腺这个产油库一点帮助都没有,最后落得什么“外油内干”的新时代皮肤。

 

很多人都会想方设法怎么减少油脂分泌,其实护理上甚至医疗能够做到把油长治久安的方案是没有,除掉它倒不如像洪水一样采取疏导更来得实际,何况年级越大你就越怀念油这个好姐妹、好兄弟。

 

应对油脂分泌旺盛,一般会在产品及护理上采取四个方向:

一、调节油脂分泌。

    虽说效果有限,但是也算是一个控油产品的必备考量因素,譬如常会添加适量的PCA锌、葡糖糖酸锌、含活性硫的化合物等,都有一定调理皮脂腺分泌过于活跃的状况。而极端一点的,常会看到有人自己去买各种A酸类药膏或者壬二酸药物来控油,当中属全反式A酸药物的双向调节最明显,但是毕竟是药物,长期使用并不建议,虽说其衍生物A醛、A醇按理论也有一定的相似效果,但是受体接收等状况是远远没有全反式A来得实际,所以如果真的图个爽快,晚上涂点A酸衍生物保养品也是不失为一种寄托。

 

二、收敛控油

市场上卖得最多的产品就是收敛控油,譬如添加一些富含单宁酸的植物提取物、有机酸类等收敛剂,主要就是让皮肤表面的蛋白质膨胀甚至稍微凝结,阻塞油脂的去路,从而达到表面抑制油脂的效果。说实话这种方式并不建议长期去使用,反而对于皮脂腺异常活跃或者毛囊角质代谢异常的人来说更容易引发痘痘之类的问题。

 

三、吸附油脂

对付大油田,我更建议用物理的形式去照顾。譬如很多控油的保养品里面都有添加金属盐类、脂肪酸盐类、有机硅粉等具有吸油吸水等粉末减少肌肤表面油光,除此以外一些天然来源类的多孔性粉末,如精制竹粉等也是近年品牌们爱用的吸附性成分。

日常大油皮也可以定期使用泥状的清洁面膜,虽说不可能深入毛孔吸油,但是也有减少毛囊浅层油脂的功效,也能减少脂栓的形成。

日常外出前扫一点透明的散粉,也是一种减少油光满脸的好办法。

 

四、抗炎舒缓

以前的控油产品开发不太注意这个版块,但是近年越来越多科研结果显示皮肤炎症的伴随也有可能刺激油脂的分泌,日常选择控油护理品时不妨看看产品里是否有添加足量的马齿苋提取、母菊提取、β-葡聚糖等舒缓抗炎的成分,有的话也是一个好的考量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