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多”红妍精华究竟靠不靠谱?

标签:
达人护肤 |
分类: 化妆品科学 |
由于资生堂的傲娇小红瓶从面世到现在受到非议颇多,我仅代表我个人的立场,从我自身的研发经验及对配方的审度来进行评论一下。
说实话,在资生堂推出这瓶精华以前,大约5年前我就在一家没有名气的企业和几个同事针对“朗格罕氏细胞”这个课题进行配方的研发,主要也是应用在抗敏系列里面。配方我手上还在,但是不方便公布,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β-葡聚糖+甘草酸二钾+红没药醇+莲花萃取物。
在解释为什么我们当时候会做这样的考量之前,先解释一下“朗格罕氏细胞”。在表皮层中,肌肤的免疫系统包括细胞浆、控制免疫力的朗格罕氏细胞和角质细胞。其中朗格罕氏细胞与皮肤内的巨噬细胞之间有相当特殊的关系,在皮肤免疫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皮肤角质层下有许多由朗格罕氏细胞,朗格罕氏细胞是树突状细胞,它的触角触角可抵达角质层细胞,是β-葡聚糖的受体。因为β-1
看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明白我们要这样做构架,当时候β-葡聚糖的应用国内还不是很广泛,在那时候我个人觉得已经想得挺好的了,而且资料说0.2%β-葡聚糖效果跟标准浓度的中等糖皮质素差不多,真的很不错。
说了那么多,回过头来看看资生堂这瓶红妍精华,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羧甲基
说到法规,日本的化妆品包装标示在2011年前不作硬性规定,你可以随便写几个主要成分也可以,此后就跟中国的相应法规几乎一致。熟悉这部分法规内容的人到这里应该不难明白,在这个配方的原则上,为什么我们收到的红妍精华会中、英标示位置可以不对应。如果你看不懂我的文字意思就算了,只写给看得懂及多年来一直追随我的网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