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作为一个酸类常规使用者来说清洁面膜于我而言其不是必需品,但近来有很多网友问我什么清洁面膜好用,所以这个问题令我发散思维——其实你会选泥状清洁面膜么?你手上的泥状清洁面膜真的如你所愿能发挥深层清洁功效?
Point 1:泥状面膜的Mud与Clay
很多人都以为泥状清洁面膜的基质差不多是一样的,不就是泥为主么。其实现在市场上的泥状面膜这个名称被运用得非常广泛,除了我们熟悉的贝佳斯、Aesop等,还有国内TB品牌出了很多绿豆泥面膜、红枣泥面膜之类的,多不胜数。
可是,尽管名称类似,其实成品的“内涵”却大相庭径,甚至大打影响泥状面膜的清洁力度。我们首先不要看中文,中文这玩意儿实在高深莫测,我们要看看产品的英文全名。有一类泥状面膜的产品会用Mud这个字眼,从我个人概括出发,这类产品基本是一些含泥的膏状面膜,意思就是泥的占比没那么多,其他基质是一些乳霜和一些增稠。如我们最熟悉的贝佳斯,它的泥状面膜产品都是Mud成品,根据不同的颜色代表泥的占比不同,其中以绿泥的泥含量最多。

Clay,我们可以理解为含泥量较多的泥状面膜,这类产品比较少乳霜类基质或增稠剂,一般较Mud的产品在没有促进挥发的成分(如酒精灯)也较快干一些。我举例的是innisfree的火山泥面膜。

论及Mud与Clay的产别,看到这里大家估计也察觉到我的笔锋走向,从产品的配方上考量,Mud的清洁力不如Clay;另一方面,Mud的花样比较多,可能有美白、祛痘等等的功能诉求。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所说的TB品牌那些绿豆泥面膜之类,要看里面是否加入天然矿泥或活性碳粉末,如果没有,那么所谓的清洁你就别奢望。
Point 2:Mud面膜多效诉求很全能?
在上面提及了,Mud的产品除了一定量的泥之外,其实乳霜基质和增稠剂的量会比较大。聪明的商家们就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市场商机,像面霜一样添加一些精油变成spa面膜、添加一些祛痘成分就成为痘痘肌的最爱、添加美白成分就如某部分人所愿清洁与保养合一等等。但是,你有没想过,当一盆泥土,你往里面添加越多水分、养分,结果越容易导致里面的微生物超标,有可能危及种植在里面的植物受到感染。同理,当Mud产品追求越多的诉求,在泥的基质里面就添加一堆营养成分,结果就变成细菌的培养土,结果功能成分加得越多,放的防腐剂也会相应加码;不想被厉害的消费者发现防腐剂太多,怎么办?用各式精油复配。
天然的纯矿物泥本来就具有良好的抑制微生物的本能在,如果要避免制作过程中的污染,那么添加少量的防腐剂即可。纯膏霜状的产品因为不含泥做培养基,所以只要根据膏霜类的防腐添加执行标准即可。
所以,一些防腐剂用量大、精油用量大的Mud产品都是被无数“懒人”消费者给逼出来的。
Point 3:泥状清洁面膜会刺激?
这个问题已不是新问题,那原因何在?我个人大概会想到几方面:
1.Mud的产品为了弥补乳霜基质的存在不容易速干,会添加像酒精等高挥发性或沸点较低溶剂的成分,这些成分除了有些肌肤较为敏弱的人会容易有较大辛凉、刺激的反应,也有部分产品因为量的考量不准而导致水分过快散发引起的皮肤上的产品收缩而引起的皮肤刺激。
2.有些不规范的厂商因为条件不佳,在制作产品时一方面原料存放条件不好,容易引起污染;另一方面在制作Mud产品时,因为工艺不成熟而添加过量的防腐。一些本来具有相当刺激性的防腐在消费者的脸上当然也是有较大几率出现“辣”、“刺痛”等情况。
3、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追求芳疗效果的品牌因为考量不周全,在产品配方上动用占比较大的高刺激性精油,这样也是会造成消费者使用感不佳。
Point 4:什么功能诉求的泥状面膜值得考虑?
1.当然是诉求单一的Clay产品,毕竟泥状面膜我们最大的期望还是清洁。
2.有合理浓度的精油、角质软化成分(当然如果是添加酸类成分另当别论)、微量保湿剂等的产品还是不错的选择。
3.少量或不含促挥发成分、少用高辛凉性成分的产品是温和使用感的必要考量因素。
Point 5:那些达人推荐的DIY泥状面膜是否可用?
蛮多人来问我网络很红的摩洛哥清洁泥好不好用,首先很抱歉本人没有去了解什么是摩洛哥泥。
其次呢,我想说的是,这种原泥DIY要注意一些细节。譬如粉末的制备、运输等环节是否严格,有没中间污染;粉末的颗粒是否够幼细,不然在脸上会容易造成微损;还有就是这类产品的存放必须要在低湿度、干净的环境下存放,最好开封就用完,不然随着内容物跟空气中的水分混合,又变成我以上所说的微生物培养土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