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油是什么?
从芳香植物的花、叶、根、皮、茎、枝、果实、种子等部分,采取蒸馏、压榨、萃取、吸附等方法制得的具有特征香气的油状物质。
2.
精油从何而来?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产出精油,只有那些含有香脂腺的植物才可能产出精油。不同植物的香脂腺分布有区别,大概存在于(1)叶毛中的存储管;(2)木质或树皮内植物纤维中的导管;(3)花瓣或果皮的存储囊;(4)植物的根茎。
3.
精油的物质构成是什么?
精油的化学组成分类:烃(碳氢化合物)和氧化烃(不饱和烃被氧化)。主要的成分是萜类和倍半萜,香味来自苯结构。
4.
精油是怎样提取的?

蒸馏
蒸馏是提炼净油时最常用的方法。这种工艺要求净油的属性:①不溶于水;②能随水蒸汽挥发,这在蒸馏中是非常重要的。
压榨
柑橘属精油是通过压榨获得的(然而柠檬油通常通过蒸馏制得,大部分的柑橘属精油不耐蒸馏高温),来自成熟或未成熟过世的外皮,有时使用整个果实压榨。
酊剂
植物原料被压碎,与相应体积的乙醇混合。混合物至于密闭的容器中,直到溶于乙醇的成分溶解。将不溶于乙醇的固体过滤出来,剩余的乙醇和精油混合物就是酊。
溶剂提取
一些精油会被高温的蒸汽破坏,所以不能采取蒸馏的方式,如茉莉精油等。方法如图所示,这个提取法会产生一些不同于元成分的物质,因此,所产生的精油的气味也不同于原植物。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高于 40℃、压力在200~300个大气压下,可以被用于从多种原料中提取挥发性植物油。不过这种方式的仪器昂贵,较少品牌使用。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同一种植物,在考虑温度等因素下,采取不同提取法下取得的精油价格与品质也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TB上的精油价格天渊之别的原因之一。
1.
精油有哪些传说功效是真的?
①抗菌?确实有效
自古以来,很多不同种类的精油被用于防腐。目前,精油中的绝大部分成分都已被证明具有抗微生物的功效。应用最广的茶树精油,主要含有单萜烯、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以及相应的醇。在迄今为止的实验中,茶树精油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研究最为研究人员所关注,而观察结果也令人欣喜,在一项实验搜罗的来自于英国和澳大利亚的64个MRSA菌株中,茶树精油对澳大利亚菌株对象的影响显示最低有效浓度只需0.25%即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日常生活中茶树精油最常被用来辅助治疗青春痘,因为它可以抑制痤疮杆菌的生长。不过,与痤疮治疗常用药过氧化苯甲酰相比,二者浓度均为5%时,还是过氧化苯甲酰的效果略胜一筹。
在治疗一些炎症性的皮肤疾病的时候,精油也体现其价值所在,例如茶树对于痘痘的抗菌消炎能力(内含的萜品烯-4
-醇是能够减少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8、IL-10、脂多糖激活的单核细胞和前列腺素E
2)、富含α-甜没药醇的德国洋甘菊抗炎能力等。
②美白抗皱?飘渺
除了嗅入之外,精油还会经基础油稀释后直接涂抹于肌肤。精油外用的效能被宣传得非常广泛,从基本的补水保湿到功能性的美白、抗皱,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的保养诉求。美白、抗皱这类功能性诉求,精油能满足吗?目前还缺少实验支持这类结果。
部分精油中的醇类可以激发热量,促进局部肌肤的血液循环,以此来加大血液中的携氧量,肌肤瞬时比较明亮,这也是相对于原本可能血液循环不好,肤色比较暗沉的人而言,所以这也类似于洗脸后会变白这样的短暂视觉效果。玫瑰精油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它含有63%苯乙醇、18%—22%香茅醇近300种成分,一直被喻为具有“美白功效”的精油。
精油抗皱的依据也不算充足。有一些研究数据表明罗勒、牛至、百里香等精油在体外抗自由基活性方面表现不错,主要原因归于它们富含单萜酚(尤其是百里香酚和香芹酚)。有一项对三种百里香物种的精油抗氧化能力的研究上,百里香甲醇提取物的DPPH(一种很稳定的氮中心的自由基,广泛用于定量测定生物试样、分类物质好和食品的抗氧化能力)和β胡萝卜素脱色反应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的百里香物种的甲醇提取物都有接近于BHT(一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芳疗师们认为精油不止在抗氧化上体现抗衰老功效,还能通过刺激、发赤(芳疗中描述热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的术语)等方式激活细胞的活性。但是这一切究竟是确实有效还是集体臆想,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
日常使用中,单方精油的稀释一般遵循这样的公式:精油最大滴数=基础油的毫升数/2。通常来说,这样的浓度距实验有效浓度还有一大段差距,所以即使精油在实验中体现了某种效果,实际应用中也难以体现。相比于精油可能的好处,其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就大得多:单萜类及类单萜中的醛类、酚类等具有高度的皮肤及粘膜刺激性,即使是经基底油稀释后也难以确保刺激度足够低。
③情绪调控?略有效
每一种精油都是由多种有机化合物混合而成的复杂物质。精油的化学组成分类基本为烃(碳氢化合物)和氧化烃(不饱和烃被氧化)。主要的成份是萜类和倍半萜,香味则主要来自苯环结构。
目前,很多领域都有芳疗的身影,如采用芳疗缓解疼痛、放松和减少焦虑,帮助妇女应对分娩的疼痛,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心脏病患者的康复,促进睡觉质量的提高,减少术后不适。然而,芳疗的有效性数据是很少的,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有争议的。
譬如薰衣草精油就被宣称有镇静的功效,很久以前人们就相信薰衣草的香气能帮助人们入睡;而与其相对的柠檬精油则有使精神亢奋、帮助人们抵抗抑郁。芳疗师们相信,这些精油的嗅入功效来源于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分子经鼻子吸入到嗅蕾,或从神经刺激传达至脑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中的杏仁体处理情绪反应,海马回则可以恢复记忆,在香味传递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当吸入香味时,嗅觉经立即传递到边缘系统启动记忆,所闻到的味道和情绪反应结合,进而表现在行为上,而呈现高兴、生气、放松或是焦虑的行为。而当香味传递到大脑皮质的下视丘时,则会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一项研究实验文献数据中,研究人员预先将只有他们才知道对应编号的载有测试物棉球封闭瓶以随机顺序派发给参与者,并在交付于GCRC护士的时候叮嘱了规定的使用时间和不要取出棉球置于参与者鼻子近处嗅闻。与此同时参与者接受冷压测试(广泛应用于行为和心理生理的研究,冷加压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评估气味的应激后急性疼痛和生理恢复的影响。参与者经过静坐15分钟的适应期后,他们将进行测试的那只脚的脚踝浸在在温暖(37ºC)水1分钟,然后取出并立即浸入4ºÇ的水中1分钟。参与者评价疼痛强度在1-10级的冷加压),结果显示参与者在冷压刺激下嗅闻载有实验体的密封瓶口,薰衣草、柠檬、水这三者改善冷压刺激指数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而在通过嗅入方式在免疫系统影响数据表现方面,这些精油的免疫调节作用均为阴性(在医学上可理解为人体对该刺激物无反应)。柠檬油所谓积极情绪的影响虽然能体现在两个报告的(PANAS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以及另外3个情绪评估,分别是IAPS(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情绪与注意研究中心自1980年开始研制并逐年修订增删的一套标准化情绪图片刺激测试系统),Stroop情绪反应(指刺激中的情绪信息对非情绪信息加工效率的影响)和文字表达情感能力)。实验数据还显示,柠檬油吸入增强积极情绪和提高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都有明确且一致性的表现。与此相反,薰衣草对情绪影响PANAS模型的Stroop和IAPS评级的评分是不优于水(有时更是负数值)。但遗憾的是,这一项研究也显示,在实质生理健康的改善上,嗅入精油挥发香气和嗅入水的蒸发物效果相似,精油并没有比水有效。

对于一切还是未知数的植物精油,我们尽管抱着观望的态度去对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