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牛尔在台湾风靡然后再把达人风潮带至内地,越来越多各领域的保养达人、美妆达人崛起。
但是,随着这些在微博闪亮着加V标识的同时,他们应该更肩负着人们的健康,因为我经常说穿错一件衣服最多被人笑,但是用错产品那时会危及我们的健康(不要以为皮肤健康就不是身体的健康一部分)。
往往达人们的言论影响着一部分人的行为,可是有些话你必须查证、思考才能判断是否值得相信。
事件一:拿颗红枣测保湿霜补水保湿效果。
A:这个逻辑很简单,皱巴巴的干红枣你用水泡最显丰盈。既然是保湿霜,那就代表它不止水性保湿成份那么简单,一些水分、小分子保湿剂的确有瞬时补水的作用,甘油则会向外抓来水分,玻尿酸随着时间推移内含的水分就会释放出来。但是保湿霜还要包括封闭成份才能锁住水分,但这些成份却未能使皱巴巴的红枣变得丰盈。那些水灵的凝霜实验效果当然优于浓稠的产品,要是你拿瓶传统的LA
MER,你叫人家这位上流人士怎么去配合您呢?
事件二:我这种精油有多少案例支持是安全有效。
A:无论这些芳疗师堆砌多少案例都是一小部分实例而已,不能作为成份是否有作用的依据。很简单,你感冒了,多喝温水多休息,身体自然就会康复,如果你那时有用一些抗微生物精油进行嗅入,你觉得是否精油的原因使你康复呢?
现代芳疗再不是停留于芳疗师的个人臆想,需要专业研究观察。譬如在观察薰衣草的镇静作用及柠檬的提神作用,的确柠檬精油有研究数据显示其增加积极情绪及提高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可是遗憾地告诉您这些东西都无法转换成份我们所期盼的生理健康得到实质改善。薰衣草对情绪的镇静作用更不如纯水。
这些并不是我个人在这里说说算了,这些国际实验数据都是来源于精密仪器的观测,包括间接情绪评估、免疫学数据、内分泌数据皮肤屏障评估等,这些才是我们应该相信的实打实资料。当然也有不少成功证实精油抗微生物功效的研究,像茶树等精油就是方面的名副其实者。但此处所说的有效并不代表我就忽略它的强大刺激性。
事件三:碘酒测抗氧(此言论摘自果壳网)
A:将几滴棕红色的碘酒滴于水中,溶液为淡棕色,这是碘( I 2
)的颜色。然后,将少量化妆品料体加入到水中,可以看到碘酒溶液的淡棕色很快褪去,因为料体中的还原剂将碘单质还原成了无色的碘离子。
那这个实验能表明有科学道理能证明皮肤的抗氧化能力吗?
回答却是否定的。这个实验至少存在如下三个错误(不严谨之处)不靠谱之处。
不靠谱之一:氧化还原反应不能代表自由基清除的抗氧化能力
化妆品中抗氧化剂应该起着自由基接受体的作用,因此要模拟抗氧化能力,理所当然的需要提供自由基,但在碘酒实验中,没有一种物质能够提供前文所说的五种自由基中的任何一种。用碘充当自由基,这是偷换概念。
不靠谱之二:只考虑水溶性成分,没有考虑油溶性成分
很多抗氧化剂是油溶性的,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维E醋酸酯。在碘酒实验的环境下,油溶性成分并没有机会与水进行充分发生反应。因此,即使此实验能用于检测抗氧化剂(虽然不靠谱之一错误1这一条就足以说明其不科学性),也无法显示众多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
不靠谱之三:没有考虑其它成分能影响颜色
除了还原剂外,另外一些成分比如三乙醇胺、一些乳化剂等,也会慢慢使碘酒变色。而更有意思的是,化妆品中添加的变性淀粉(用于增稠或肤感调节),还能使碘酒溶液变为淡蓝色。所以变色来评价众多成分组成的化妆品体系是有问题的。
碘酒实验中被还原的不是自由基、忽略了油溶性抗氧化成分,且有可能被其他成分干扰,因此用它测试产品的抗氧化能力,是极度不靠谱的。
当然,这些年来达人们的不靠谱“实验”及言论还有很多。其实我只是举例一部分例子而已。要辨别对与错,我们最好相信科学的事实;对于那些未知数或完全无稽的方面我们还是暂且观望就好,无需亲身尝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