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河堤为何多杨柳 炀帝怜惜殿脚女
(2011-03-07 09:03:20)
标签:
炀帝褚人获牧歌原创文化 |
众所周知,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被今人复制成了千万个版本,特别是上海世博馆中的光电动画《清明上河图》更是吸引人的眼球,画中其他的景物这里就不提了,就说这运河两岸千姿百态的杨柳树,还隐藏着离奇的风流故事呢。《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品,画中的这些杨柳,一是说明古人对杨柳非常宠爱;二是说明在北宋以前人们就有在河堤上种植杨柳的习惯了。杨柳也就是垂柳,是人们熟悉的风景树。它柳丝长如秀发,碎叶绿如翡翠,四季风光各异。它喜欢潮湿,耐涝,抗旱能力又强,生命力极其旺盛,用种子和扦插均可繁殖,自古就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说法,因而它能深印在人的心田。那么,垂柳为何又叫杨柳?我国最早在河堤上种植杨柳的准确时间究竟在何时呢?古代文学家褚人获知道。
褚人获,清初文学家,1625至1682在世,康熙年间人,常生活在江苏长洲(今苏州),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一生未曾中试,也未曾做官。但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传世的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等,《隋唐演义》是他的代表作品。他交游广泛,与尤侗、洪升、顾贞观、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过往甚密。
炀帝本身也就是历史上最荒淫残暴的君主。褚人获在书中用浓浓的笔墨写尽了炀帝和萧后等人的风骚,炀帝想和哪位美人宿了睡了,萧后很会来事,还会帮炀帝说媒,捧场取乐。书中表现的宫廷贵族调情的极乐奢侈生活,所创的艳情妙语,可以推为历史名著之最。书中,“第十四回汴堤上柳绿御题赐姓
老版本《隋唐演义》第399页写到:再说炀帝离了东京,竟往汴渠而来,不落行宫,御驾竟发上船。自同萧后坐了十只头号龙舟上,十六院夫人与婕妤贵人美人,分派在五百只二号龙舟内,杂船数千只,拨一分装载内相,一分装载杂役,拨一分供应饮食;又拨一只三号船与王义夫妇,着他在龙舟左右,不时巡视。文武百官带领着兵马,都在两岸立营驻扎,非有诏旨,不得轻易上船。自家的十只大龙船,分一半在前,分一半在后,簇拥而进。每船俱插秀旗一面,编成字号。众夫人美人,俱照字号居住,以便不时宣召。各杂船也插黄旗一面,又照龙舟上字号,分一个小号,细细派开供用,不许参前落后。大船上一声鼓响,众船俱要鱼贯而进;一声锣鸣,各船就要泊住,就如军法一班,十分严肃。又设十名郎将,为护缆使,叫他周围岸上巡视。这一行数千只龙舟,几十万人役,把一条淮河塞满了。然天子的号令一出,俱整整肃肃,无一人敢喧哗错乱。真个是:至尊号令等风雷,万只龙舟一字开。莫道有才能治国,须知亡国亦有才。
炀帝乘船观光大摆牌场。行船拉纤不用男役,而用一千名殿脚女和一千头肥羊造作,真是开了历史先河。书中写道:
次日起来,传旨击鼓开船,恰恰这一日,风气全无,挂不得锦帆,只得彩缆拴起。先把一千头肥羊,每船分派一百只,驱在前边;随叫众殿脚女,一齐岸去牵挽。众殿脚女都是演习就的,打扮的娇娇媚媚,上了岸,各照派定前后次第而立。船头上一声画鼓轻敲,众女子一齐着力,那羊也带着缆而跑。那十只大龙舟,早被一百条彩缆,悠悠漾漾的扯将前去。炀帝和萧后,在船楼中细细观看;只见两岸锦牵袖挽,玉曳珠摇,百般风流,千般袅娜,真个从古已来,未有这般富丽。
这些殿脚女,不过都是十六七岁的娇柔女子,如何承当得起?故行不多路便喘将起来。炀帝看了,心下暗想道:“这些女子,原来要他粉饰美观;若是这等流出汗来,喘嘘嘘的行走,便没一些趣味。”慌忙传旨,叫鸣金住船。
萧后见了,便问道:“才走得几步,陛下为何止住了?”炀帝道:“御妻岂不看见这些殿脚女,才走不上半里,便气喘起来;再走一会,一个个流出汗来,成什么光景。想是天气炎热,日色映照之故耳。故朕叫他暂住,必须商量一个妙法,免了这段光景方好。”萧后道:“这些殿脚女,两只手要牵缆绳,遮不得扇子,又打不得伞,怎生免得日晒?依妾愚见,倒不如在龙舟上过了夏天,等待秋凉再行,便晒他们不坏了。”
炀帝想了半晌,真没个计策,命宣群臣来商议。不多时群臣宣至,炀帝对他们说了殿脚女日晒流汗之故,要他们想个妙计出来。众臣想了一会,都不能应;独有翰林学士虞世基奏道:“此事不难,只消将这两堤尽种了垂柳,绿荫交映,便郁郁葱葱,不忧日色;且不独殿脚女可以遮蔽,柳根四下长开,这新筑的河堤,盘结起来,又可免崩坍之患;且摘下叶来,又可饱饲群羊。”炀帝听了大喜道:“此计甚妙,只是河长堤远,怎种得这许多?”虞世基道:“若分地方叫郡县栽种,便你推我捱,耽误时日;陛下只要传一道旨意,不论官民人等,又能种柳一枝者,赏绢一匹。这些穷百姓,好利而忘劳,自然连夜种起来,臣料五六日间,便能成功。”炀帝欢喜道:“卿真有用之才。”遂传旨,着兵工二部,火速写告示晓谕乡村百姓:有种柳一棵者,赏绢一匹。又叫众太监,督同户部,装载无数的绢匹银两,沿堤照树给撒。真个钱财有通神役鬼之功,只因这一匹绢,赏的重了,那些百姓,便不顾性命,大大小小连夜赶来种树,往往来来,络绎不绝。近处没了柳树,三五十里远的,都挖将来种。小的种完了,连一人抱不来的大柳树,都连根带土抗将来种。
众百姓得了厚利,一发无远近,都来种树,那消两三日工夫,这一千里堤路,早已青枝绿叶,种的象柳巷一班,清阴覆地,碧影参天,风过袅袅生凉,月上离离泻影。炀帝与萧后凭栏而看,因想道:“垂柳之妙,一至于此,竟是一条漫天青幔。”萧后道:“轻慢那有这般风流潇洒。”炀帝道:“朕要封他一个官职,却又与众宫女杂行攀挽在一处,殊属不雅。朕今赐他国姓,姓了杨罢。”萧后笑道:“陛下赏草木之功,亦自有体。”炀帝随取纸笔,御书杨柳两个大字,红缎一段,叫左右挂在树上,以为旌奖。
由于炀帝大喜,就在千名殿脚女中选得了美人吴绛仙,当夜就在龙舟上宿了。
到后来,由于炀帝荒淫无度,整天忙碌在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唐公李渊趁机起兵,炀帝就被反军马文举逼的自缢身亡,享年29岁。萧后苟且偷生,遂失节投于宇文化怀中。
由此可知,杨柳是因隋炀帝赐垂柳姓杨而得名。河堤种杨柳的习俗也是从隋炀帝时起,各地人工河堤和湖水畔,均仿效种植杨柳。今天人们在河堤边种植垂柳,是为了绿化美化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