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是对典型的教育教学事件的观察、记录和思考,需要有事件的主题(题目)、背景、情节、教育措施、教育效果和理性思考。
一、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1、积累资料:不记录,过后就忘记了。
2、促使反思:写出来,对、错都特别明显,可以杜绝错误的做法。
3、促使学习:教师写案例就想寻求理论基础,就要看书。
4、理性思考:选材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您一定会选教育思想正确的内容写,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5、科学实践:写多了,我们的工作,也就是实践就接近科学了。不会随心所欲,说话也不会信口开河了,规范了自己的教师行为。
6、提高实效:教育方法越科学,教育实效性越高。
7、探索规律:通过写案例可以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今后的工作也为别人提供参考。
二、教育案例的内容
1、品德培养:思想教育,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
2、行为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
3、知识传授:教授知识的过程,也必须符合认识论,符合儿童心理。
三、怎样写教育案例?
1、选择典型材料
处理一件事的过程
教育一个孩子的整个过程
转变一个班级的整个过程
一次班级活动
家校协作的一件事
教授一个知识点的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次尝试
……
2、案例具体内容
一件事: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反思或启示。经过是重点,要进行详细描述。
教育一个孩子的整个过程:
原来状况描述、形成原因、矫正措施、效果、启示(理性思考)。措施是重点,要进行详细描述。
转变一个班级的整个过程:
班级基础分析、有层次地写出教育管理的措施、效果、启示。措施是重点。
记一次班级活动:
背景、教育目标、准备工作、过程、效果、启示。过程是重点。
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背景、事件过程、效果、启示。过程描述是重点。
四、注意事项
1、案例中要体现老师的教育思想
2、个案描述要具体(包括背景)
3、干预措施要有层次,要具体,这是重点部分(有描写,是描述,不能只有概括的叙述)
4、教育观点要明确
5、教育方法要科学
6、教育观念有新意(时代感)
7、不出现孩子的真实姓名
8、案例中的学生要写明该生的年级及性别
五、案例中的思考(可以有侧重,不见得面面俱到)
1、寻求教育规律
2、发现时代特点
3、反思过去
4、给自己的启示(理性思考)
5、感悟(理性思考)
下面是我写的教育一个学生的案例。同一个内容用两种格式写的两篇案例。
尊重学生人格,改变学生行为
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
孙蒲远
尊重是人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不仅是成年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孩子的心理需要。而成年人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这一不亚于穿衣吃饭甚至比穿衣吃饭还重要的需要。从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说孩子会自己努力用完善的人格来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如果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自尊感就会提高。
对于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因为他们也是人,是独立的人,他们也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也有被关注、被认可、被爱的强烈愿望。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有社会的负面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我认为责任不在孩子。
1999年11月1日,我接了六年级一班的语文课。这个班有一个同学郭某,众所周知,他非常淘气,不爱学习,因随便打人骂人,不服从老师教育,甚至骂老师,学校给了他处分。接班前,对他的情况我有所耳闻,根据我的了解,他之所以有今天,主要是他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爸爸打,妈妈娇惯。当然在学校也有同学对他的歧视。
我接班的第一课,首先在黑板上写了“尊重”这两个大字,讲了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的道理。我讲了尊重是相互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要互相尊重,我特别强调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大家对缺点比较多的同学的尊重,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同情,要相信每一位同学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块真善美的领地,大家要用自己的真诚呼唤出这些同学心中的真善美,给他们树立进步的信心。同学们听得非常专注。我的这番话为郭某同学的进步奠定了一个人际关系和行为改变的环境基础,即,想要改变郭某的行为,首先要改变同学们对待他的态度,为他的行为改变创设一个有利的条件。
当天晚上,我给郭某的爸爸打了电话:“我是郭某的新语文老师,我有信心使郭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目前希望您配合的就有一点,就是从今天起,您不要再打郭某了,可以吗?”“可以。”“谢谢您的配合。”实际上,只要老师不向家长告状,家长就不会打孩子,所以,我和班主任老师说好,不轻易给他告状,班主任也答应了。实际上,要想改变学生的行为,首先要改变教师和家长的行为。
因为我是在期中考试之前接的班,所以一开始就是上复习课,我讲了“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之后,让学生做填空练习,我问:“‘的’的后面应该填什么词?”我叫起了郭某,他还没有说话,教室里就出现了一阵哄笑声,意思是他不可能答出这个问题。我制止了同学们,就在这时,郭某答道:“‘的’的后面填名词。”教室里一下子特别安静了,我说:“同学们,刚才大家的笑是对郭某的不信任,我让大家记住,要尊重每一个人。”我接着问:“‘地’的后面应该填什么词?”这回郭某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在很多同学都举手的情况下又一次叫起了郭某,他非常自信地答道:“‘地’的后面应该填动词!”我像将军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异常兴奋地对大家说:“难道不该给郭某一点掌声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到大家的掌声,又高又胖的郭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就是郭某进步的起点,我又告诉同学们:“根据郭某的基础,只要他和大家做的一样,那就是进步,我就要表扬他,也希望大家睁大眼睛关注着他的进步。”大家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为他的进步创造了一个友好的氛围。从此,他上语文课能够遵守纪律,也能听讲了。
讲《松坊溪的冬天》这课书时,我找同学念第19节,郭某又举手了,我说:“郭某能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我是在给他解除怕别人讥笑的精神负担,也是在提醒同学们要鼓励他的点滴进步。他站起来,大声地读着课文,只在一个地方打了一个磕巴,没有念错一处!他的声音一停,同学们马上给他鼓掌,使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件事他写进了自己的作文中,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我刚念完课文,孙老师就笑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是在为我的进步鼓掌,也是为孙老师的教育方法鼓掌。”
我接班不久,在同学们的日记中了解到,不少同学都爱欺负一个在五年级时转来的同学,我决定解决这一问题。恰好,一天,社会课老师没来,我就在班上讲了用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据我了解,这个班原来没有这个习惯,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自我批评”四个大字,讲了我过去的班级的同学是如何运用这个方法达到团结的。之后我说:“我们班的张某已经转到我们班好几个月了,我们应该让他感到六一班是个温暖的集体,遗憾的是,我们班部分同学对他不够友好,今天,我希望曾经这样做的同学能够做一下自我批评,给张某同学道个歉,使我们班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我讲完之后,教室里静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做了自我批评,没想到第二个举手的就是郭某,他说:“对不起,过去我也欺负过你,以后我一定不这样做了,我向你赔礼道歉。”我马上说:“你们两个给大家带了一个很好的头!”
一个课间,同学忽然告诉我:“孙老师,有同学打架了。”我马上走出办公室,看到一群同学中,郭某正使劲抱着一个同学,我心里一紧,又是他打架了?走到跟前,才发现郭某是劝架的,他为了不让那个同学继续打,就抱住他,为了不让同学继续吵,就用手捂住那个同学的嘴。其他同学也劝住了另一个同学。同学们看我来了,大家就僵持在那里了。这时,郭某和其他的同学就提醒打架的两个同学:“各自做自我批评。”于是,打架的同学做了自我批评,一场纠纷就解决了。为了强化郭某的这一优良行为,我不光个别表扬了他,班主任上课时,我特意进教室当着全班同学又表扬了几个劝架的同学,还特意让他们站起来让大家看看,大家看到有郭某,都为他的进步高兴。
后来,我从同学们的日记中,了解到他能主动借给同学东西,把别人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放回原处……我了解到什么,就表扬他什么,用这种正强化的原则促使他一步步矫正自己的行为。
在一个孩子进步的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这一点我事先就已经和同学们打过招呼了。果不其然,半个月后,郭某在体育课上又和同学们闹翻了,对体育老师的话不但不听,还出言不逊。我又找他谈,告诉他出现反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又自暴自弃了,真正的进步表现在犯了错误能正确对待,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能继续进步。我帮他分析他的错在什么地方,在他真正认识自己错误的时候,教给他如何向体育老师赔礼道歉,我和他的班主任赵老师带着他一起来到体育老师的办公室,郭某这回痛哭流涕地向体育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两个九十度大躬,老师原谅了他。洪伟副校长听了,说:“这可是他破天荒第一次能够承认错误。”我们又从他的反复中看到了他的进步。
我接班后,郭某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但是,他的进步总是不很稳定。有一天,我忽然听到一个同学嚷道:“郭某在计算机课上又犯混了!”。我找来郭某:“怎么回事?”“今天我不去承认错误。”他不回答我的问题,一上来就嘟囔出这么一句话。“为什么?”“张某骂我。”“那是他的错,你呢?”“学校换了新电脑,我不会,就去同学的电脑上打,老师把我的电脑关了,张某就跟老师说‘别理这个混蛋!’,要是过去,我早打他了。”“这就是你的进步。你去动别人的电脑是错误的。你说是不是?”“是。”“那么,错了就要承认错误。对不对?”“对,我向张老师承认错误。”停了一会儿,我又说:“我希望你进步,你知道吗?”“知道。”“你能进步是很不容易的,你要珍惜!我希望现在是你一生的转折点。”“是这样的,过去我就是不想写作业,现在,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是我自己想写作业的,上语文课时,我要是不遵守纪律不学习就觉得对不起您。”接着,他又说,“过去我一个朋友都没有,他们都把我当坏人,我都不想活了。现在我有好几个朋友了。过去我爸爸几乎天天打我,那时候,我们家几天就得买一把新笤帚。”“为什么?”“打我打坏了。我妈妈把新笤帚绑上棉花,让我爸爸给揪下去了。我妈妈又买了塑料笤帚,我爸爸一看是软的,他就用墩布把打我……您教以后,给我爸爸打了电话,我爸爸就再也没有打过我。”我的感受是这个孩子挺可怜的。说着说着,他忽然问我:“孙老师,您哪天生日?”“你问这个干什么?”他哭了,一边哭一边说:“您对我太好了……我想长大了报答您……我有你这样的老师,觉得很幸福。”我激动地握着他的手,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说:“郭某,听了你这几句话,我非常非常感动。”
计算机课的老师来了,郭某赶紧站好:“张老师,我错了,请您原谅我!”说着他又哭了,是他自己主动向老师鞠了躬。非常诚恳地承认了错误。老师原谅了他。
孩子刚才对我谈的话对我触动很大。面对着一个问题很多很淘气的孩子,假如我们不去倾听他的心声,不去关心他的处境,只是一味地指责他的错误,我们把这样的孩子当作“人”了吗?他的这一番话我听以后,感觉是惊心动魄的!这说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自己的苦辣酸甜。作为教师必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设身处地地想想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保护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只有先做到这些,恐怕才能谈到对他们的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一个行为问题比较多的孩子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成为一个没有行为问题的孩子的,那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学生在我们的干预下,经过多次的反复,逐步克服不良行为。认识到这一点,当孩子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时,我们就不会急躁,不会产生“前功尽弃”的错误想法,也就不会自己破坏自己的教育效果,或者失去教育学生的信心。
大年初一,郭某的爸爸给我打电话拜年,说:“告诉您一件事,前几天,郭某在家里犯了错误,能够主动对我说‘爸爸,我错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我问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他说,是孙老师教育我这样做的,我非常感动,谢谢您了,孙老师!您家住在什么地方,告诉我,我一定到家里好好谢谢您!”我说:“您不用来我家。您告诉郭某,我听到他能够在家里主动向您承认错误,非常激动,这就是他送给我的最好的春节礼物。”
现在,学校已经撤消了郭某的处分。他也以合格的毕业生从史家胡同小学毕业了。
可以说,如果我不是还在北师大继续学习心理学,我能够教育郭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教育理论提高了我的认识,开阔了我的思路,丰富了我的方法,提炼了我的经验,增强了我教育学生的信心。郭某的进步是我学习心理学后创造的一个奇迹。
(本文在2002年全国基础道德教育研讨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发表在《北京教育》杂志上)
他在尊重中减少了攻击性行为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孙蒲远
一、个案描述
小G,男,六年级,又高又胖,上课不遵守纪律,随便扰乱他周围的同学,有的老师说他有多动症,学习成绩很差,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骂同学,有时甚至骂老师,平时为一点事他就可以背起书包回家,谁都挡不住。学校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处分对他也不起作用。
二、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不当。他的爸爸只要看到记事本上有老师写的该生犯的错误,就是一顿毒打,妈妈心疼,千方百计保护他。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导致他谁的话也不听。由于该生经常挨打,产生了逆反心理,到学校就打同学、骂同学。他挨打越严重,打人也越厉害,形成了恶性循环。
学校教育有失误。由于小G经常欺负同学,惹怒了同学、老师和家长,家长们写信给学校,希望学校解决,学校没有恰当的教育他的方法,只是给他一个处分,有的老师和大部分同学对他抱歧视态度,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
三、矫正措施
1、尊重孩子
我在这个班上六年级两个月后,接的这个班的语文课,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节课不是讲语文课,而是讲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尊重,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同学,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们,才能唤起他们的自尊,人只有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中才能树立起每个人的尊严。
我开始上复习课,讲“的、地、得”的用法,我讲完后,提问“‘的’的后面应该填什么词?”我叫小G回答,他还没有说话,教室里就出现阵哄笑声,意思是他不可能答出这个问题。我制止了同学们,就在这时,小G答道:“‘的’的后面填名词。”同学们愣住了,教室里一下子特别安静,我说:“同学们,刚才大家的笑是对他的不信任,我不是说了嘛,要尊重每一个人。”我接着问:“‘地’的后面应该填什么词?”这回小G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在很多同学都举手的情况下又一次叫起了他,他非常自信地答道:“‘地’的后面应该填动词!”我像将军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异常兴奋地对大家说:“难道不该给小G一点掌声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就是小G进步的起点,我又告诉同学们:“根据小G的基础,只要他和大家做的一样,那就是进步,就要表扬他,也希望大家睁大眼睛关注着他的进步。”大家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为他的进步创造了一友好的氛围。从此,他上语文课能够遵守纪律,不再扰乱他周围的同学,也能听讲了。
讲《松坊溪的冬天》这课书时,我找同学念第19节,小G又举手了,我说:“小G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我是在给他解除怕别人讥笑的精神负担。他站起来,大声地读着课文,只在一个地方打了一个磕巴,没有念错一处!他的声音一停,同学们马上给他鼓掌,使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件事他写进了自己的作文中,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刚念完课文,孙老师就笑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是在为我的进步鼓掌,也是为孙老师的教育方法鼓掌。”
2、
家校协同
我在接班的当天晚上,就给小G的家长打了一个电话,是他爸爸接的,我说:“我是小G的新语文老师,我有信心教育好小G,但是希望家长能够协助,我的要求就是从今天开始,您不要再打小G。”他爸爸答应了,而且真的做到了。孩子在学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回家不再挨打,心情好多了。
3、
鼓励孩子
对于小G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在课堂上是这样,在课下也是这样,别人打架,他劝架了,我当场表扬他,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有同学骂他,他没有打人家,我肯定这是他的进步;有同学的学习文具掉在地上,他主动给捡起来放回原位,我表扬他。
4、
不怕反复
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肯定是会有反复的,要不怕反复,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不然就会失去信心,自己破坏自己的教育效果。果不其然,半个月后,小G在体育课上又和同学们闹翻了,对体育老师的话不但不听,还出言不逊,骂了体育老师。我又找他谈,告诉他出现反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又自暴自弃了,真正的进步表现在犯了错误能正确对待,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能继续进步。我帮他分析他的错在什么地方,在他真正认识自己错误的时候,教给他如何向体育老师赔礼道歉,我认为这是必要的行为训练。我带着他一起来到体育老师的办公室,小G这回痛哭流涕地向体育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两个九十度大躬,老师原谅了他。洪伟副校长说:“他能承认错误,这是破天荒头一回。”我们又从他的反复中看到了他的进步。
5、
营造促使他进步的氛围
从我接班,没有因为他有什么错误而向他的家长告他的状,也就避免了他在家里挨打,我和他的班主任老师商量,希望他也能够这样做,他尊重了我的意见,为家庭教育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我们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知道了他的进步,因此都在鼓励他,哪怕是他微小的进步,都表扬他。他有时候会高兴地到办公室告诉我,某某老师表扬他了,我就和他握手表示祝贺。同学们在我的教育下,也不再说刺激他的话,也就减少了好多矛盾。
四、矫正效果
他在和我的一次谈心中说道:“以前,爸爸一看到记事本上有红字(老师写给家长的),就打我,我们家几天就换一把新笤帚,打我打坏的。同学们也把我当坏人,所以我就打他们,骂他们,我一个朋友也没有,我死的心都有。自从您给我爸爸打了电话,我爸爸就没有打过我,同学们也对我好多了,现在我有好几个好朋友了。我有这样的老师,我感到很幸福,我长大了会报答您的。”
有一次,我解决班上同学们欺负一个新转来的同学的事时,他第二个举手站起来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做了自我批评,带头向这个新同学赔礼道歉。
还有一次,两个同学打架,他劝架,搂着一个打架同学避免那个同学再动手,还小声提醒打架的同学:“做自我批评。”在他和同学们的劝阻下,架就没有打起来。运动会上,他主动去照顾长跑完了的同学,那位同学特别感动,写了一篇作文,我给登在我们学校的《童心校刊》里了。春节,他的爸爸给我打电话,说想到我家谢谢我,并且告诉我,小G第一次在家里向他的爸爸说:“爸爸,我错了,孙老师说有错就要做自我批评。”他的爸爸非常感动。我说:“不用到家里来谢,我听到小G的这个进步,就是他给我的最好的春节礼物。”
在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小G撤消了学校给的处分,被全班同学评为“奋进生”,领到了学校发的奖状。
五、启示和思考
1、想要教育孩子,就必须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体谅他们的处境,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无论对什么样的孩子,都应该这样。这是教育好孩子的最起码和基本的要求。
2、对于我们要矫正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非常用心地关注他们,特别是关注他的进步和所做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小G为什么把别的老师对他的表扬的事也来告诉我?因为他知道我在关注他的进步,他知道我听了一定会高兴,所以,无论我在忙什么,都必须放下我手中的工作,站起来,郑重其事地和他握手,表示祝贺。
3、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中,不能怕反复。这我是有教训的,年轻时,我常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一个孩子的行为问题矫正了,过一个时期,孩子的老毛病又犯了,一犯不要紧,我就会说:“你怎么屡教不改啊!我们前边的努力全前功尽弃了!”这样,自己和学生都 失去信心了。一直到了我做教师的后期,我才认识到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的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的反复。
(本案例获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优秀论文一等奖。也作为北师大培训教师写案例的范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