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digital agency的老总,你一定在想,为什么招个给力的员工那么难,
而工资待遇却不断在涨?如果你是agency的员工,你一定在想,为什么我们工作的那么辛苦, 经常加班还要承受很大精神压力,
难道工资真的是要用命去换得?如果你是客户方负责digital marketing的,你可能在想,为什么你们的digital
agency 会表现不稳定,人员变动那么大?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是小沈阳,光问“为什么呢”没什么意思,也没什么娱乐价值,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想想答案和解决方法吧。
在我看来,所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digital agency, 甚至是整个digital marketing
行业,得了“贫血病”。 也就是说,digital marketing行业严重缺乏中层到中高层具有专业实力的人才,
而中层和中高层人力资源是行业运作的中坚力量,缺少了这批人才,行业发展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会出现策略概念和执行脱节,就会造成项目管理规划性,可控性差,时间节点和产出物预见性不足,就会不得已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扑火补漏,就会经常加班,
经常受到客户和领导的责备,就会出现健康会情绪问题,就会想跳槽换个环境,这样agency就会出现人员结构变化和不稳定,缺少客户和项目知识积累,甚至项目交接衔接上的问题,就会出现表现不稳定...这都是环环相扣的,目前的情形是造成了一个恶性的的循环。这个贫血病啊,如果不早治或治疗不当,造成agency大换血(从老总到总监大换班子,换客户)以及器官移植(部门领导到员工大换班)在行业里也不是不常见。
那么这样的情况,难道我们睿智的行业领导人,各大agency 的老总们没有意识到吗?那当然也不是啦。 这种情况在新兴的行业,
新兴的发展中市场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几十年前传统也广告业也出现过。那么是他们不想解决吗?
那我想也不是的,我想大概是数码营销行业发展的太快了,而在中国市场尤其突出,原来是欧美市场先做得旗舰项目,
现在有很多都有可能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大市场先做了。市场规模和需求不是按几个,
几十个百分点的速度涨,而是几倍几倍的涨。他们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发展行业和业绩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说了,十年育树,百年育才,虽说培养一批中坚的数码营销人才不需要百年,但也不是一两年能够做到的。不过话说回来,我觉得目前的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还真得引起行业各界的重视了,我也希望大家都能为改善这种状况切实做些什么。Nurun
China 以及其前身China Interactive
运作了十几年,虽然不是业界最大的,但之前的老员工也有很多在数码营销行业的各个领域担任了要职,每每听人称China
Interactive 是上海digital的黄埔军校,我都倍感荣幸和欣慰, 俨然我也算是个副校长了吧?
哈哈,臭美之余,我想在这再多嘴几句,看看我们大家谁都能为我们的行业做些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各个agency 的老总和管理层能为我们的行业“贫血病”做什么吧。
1.
我觉得公司应该在百忙中更重视员工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和培养。我完全理解目前各agency
的业务量和工作流量之大,有时员工专业培训时间上就会是“不可能的任务”。
有时候安排了一些专业培训,也会因为和项目任务冲突而取消。但是我觉得目前的状况是否可以让一些领导者更重视培训,有时就算和业务有些冲突也不能就取消培训。
因为现在的状况不是缺客户或者缺业务量,我觉得市场需求反而是大到每个agency
都有很大的业务增长,而问题是往往没有足够的合格的人力资源来deliver这些新增业务。我们睿资老总们不如也学学“让子弹飞”里的麻匪头子,
“让子弹飞一会儿”,让钱也飞一会儿,
等你有了一批强大的中层高层人才,别家做不了的业务也就自然是你家的了,赢得更大更稳的就是你们了。只是个时间和节奏的问题。
2.
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在公司内部建立推广更紧密的内部员工互助互学社区。自工作中学习往往是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
员工之间如果可以互相更了解对方的工作,专业或项目,不但可以让内部项目沟通更顺利,还可以加强协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公司内部项目和专业经验的积累和应用,以可以预见预防一些问题,提高项目管理和运作效率。作为公司应该可以为这样的互学互助提供一些“program”
和平台,更应该鼓励和推动. 因为建立容易推广和坚持反而比较困难.如果公司可以把这样的program
参与和贡献和员工的工作表现评定挂钩来“motivate” 员工的积极性和稳定的参与和贡献,我觉得会是很好的举措。
当然我也理解agency 管理者的另一苦衷,就是在花费了大量精力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到2年3年就变成别人家的“中坚”力量了,
那不是赔本生意吗? 那你能怪人家没把员工培养放在重要位子上吗?
接着我们就来谈谈我们数码营销行业的每个从业者能为我们的行业,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职业命运做些什么。
1. 我们应该先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做一个长远的规划,
然后再做短期的规划。在做选择和职业规划时不能太目光短浅,不能只看目前利益和收获,要考虑到中长期对自己发展的利益和好处。在规划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时间和发展节奏,定出切实的目标期望值,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进步和稳步成长。
有时候会有一些跳槽的机会可以短期很快提高你的薪酬,但不一定是你中长期发展的最佳选择。同时你也要考虑是不是当时自己是不是真具备了该职位所需各种能力,
任职后是否能胜任,能否扛得住更高一层的责任和压力。比如说,聪明好学的你刚在原公司升了SAE几个月,带了一个较大的项目执行,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工作得也还顺利,而这时另一家agency
因为急需有同行业经验的执行人才,迫于需求的紧迫性可能会给你更高的薪酬或者AM的职位。很多人往往在这个时候就会抵不住诱惑选择跳槽。结果跳槽后很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因为原来SAE的底子还没打扎实,还没有经历过这个level会需要应对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所以在新工作岗位上碰上了,
再加上对新工作环境还不够熟悉,比如对新客户或者新团队了解不够深,磨合的不够默契处理起来就往往比在原公司的环境下要困难很多,
出错的机会也就更多,
要补救付出的精力也就更多。原来升的SAE就已经是很努力加班了,这样一来就要更加倍的加班,同时还会有些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对自信心或者对合作团队的情绪和态度都会有些负面的影响。
这样在新岗位也就不一定做的长了。我见过撑了3-6个月辞职的,强一点的,撑个一年也就又跳槽了, 有的出于生理或心理健康考虑,
可能还转了行。这种情况我觉得是典型的拔苗助长, 好好的一棵好苗子,也因为太心急从可能是“大人才”变成跳来跳去的“那什么才”。
从中长期看,真没捞到太大的好处。最恼人的是,这种情况往往是“苗”自己拔自己!
真是看到育苗人两眼泪汪汪啊。
所以做职业规划切莫只看短期利益,再说得通俗点,短期内钱和职位都是浮云啊,真正学到本事,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才是谁都拿不走的真宝贝。
2. 在工作中学习要积极主动,要有谦虚和开放的心态去处理工作中的合作和矛盾,
这样不但有助于平时工作的效率,还能帮助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千万不能有那种“不是我们部门的事,我不用了解”的心态。跨部门的协作工作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比如Account
可以从策略创意部的同事那里学习怎样从策略的角度去看各个执行环节,这样能更好把握客户沟通和执行效果把握,还可以学习策略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增强自己的策略思维能力,能真正成为客户的数码营销顾问,增强自己的专业价值。还有,创意,设计和制作部门的同事可以多跟客户部的同事学习有关客户品牌和产品的知识,
以及对客户需求的认知, 这样不但在出提案时能很好把握,推出准确到位的方案,减少反复,还能结合客户品牌特征和需求更好表达自己的创意思路,
更容易被客户和消费者接受认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为营销创意毕竟不是艺术品,其价值是要通过受众的认可,营销的效果,客户的认可来体现的。
3. 上下级有规划性,有方向性的沟通定期的思绪沉淀和整理对专业能力的增长很有帮助。除了在繁忙的工作中针对一些事件的处理方法和结果的沟通外,上下级间别忘了多些阶段性的整理和沟通.
这是大家再忙都该去做的事,每次不用太长,一次中饭或者半小时的break 就可以搞定的。
上级多了解些下级有什么困难和“野心”,在哪些方面需要特别的指导和帮助,并帮他规划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及时有方向的给与指导和帮助,可以帮助下级有目标的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也会让下级增强对上级的信心和忠诚度,也许就不会整天想着跳槽了。在这个行业是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
行业发展够快够大,哪个层面都缺人才,你越能带人你的领导职位就可以做的越高。如果你只会什么都自己做,那你精力有限,就只能成天做些执行细节的事,那才会阻碍你的发展进程呢。下级碰到问题也不要硬撑,要及时虚心看看自己有哪些需要进步的地方,和上级及时沟通,寻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更快提升自身个方面的能力。等大家看到你的实力,想不升职都难。
最后, 我想说说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亲爱的客户们能为我们行业的贫血病贡献点什么良药。
我希望,我想也是很多agency 人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客户除了给我们充足的预算外,
能够调整一些期望值,给我们同样足够的执行和学习的时间。在碰到困难时能够作为一个团队来共同面对,
给与我们精神上的支持。毕竟数码营销行业还真的很年轻,发展也真的很神速,其中不可预见和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有了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agency才能坚持下去,冲的更快更稳,为你们取得更好的营销投资回报。
以上是我比较直接的一些个人意见,并无冒犯任何人的意思,希望不管认同不认同都能让大家意识到数码行业的贫血病是和我们每一个业内人士都是息息相关的。
病是大家的病,压力是大家的压力,却没有一个第三方的医生。这个病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来自治自疗。也许会需要一些时间,但我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我开这个博客,写这篇博文,是我迈出的一步,希望能和业界各方沟通交流,为需要的人提供些方向和信息,
更有效的培育我行业中层和中高层人才。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让我有信心以后坚持, 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