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春辉:用心传授数学之美

(2015-01-29 11:02:46)
标签:

育儿

分类: 网络拾零
数学名师王春辉。


  数学,这是让不少学生又爱又恨的一门学科。而在北京八中数学老师王春辉的课堂上,他总有办法把这些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收获到不一样的东西。从教16年间,王春辉潜心数学教学研究,从一位名校毕业的青年才俊成长为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引领着无数学生爱上数学、发现数学之美。

  用“爆米花”教数学

  王春辉在北京八中主要负责超常儿童的鉴别与培养工作。少儿班的学生们要用3年的时间完成8年的课程。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王春辉“投其所好”,从孩子们贪玩的天性入手,巧妙地在其中引发学生研究、思考,进行教学。

  在讲函数时,王春辉把微波炉搬进了教室,和学生们一起研究怎样烹制爆米花最好,即如何找到爆米花的最佳可食率。这个有趣的试验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开始分组作业,有的控制质量、有的把握时间、有的统计数据、有的总结计算,遇到问题时再翻阅各种书本、论文寻求解决途径……吃了整整一个星期的爆米花,学生们的研究解决了一堆问题,最后同学们一起研究发现爆米花可食用率的函数变化规律,甚至总结出一个实用性极强的爆米花质量检测计算公式。

  这次探索让王春辉感触颇深,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见证了数学怎样走进生活,又怎样从生活实践再提炼出来的完整过程。

  名师传承薪火相传

  王春辉的名师之路起步于2002年,那时候,数学名师北京22中的孙维刚老师刚刚过世。孙维刚老师去世后,王春辉接手22中的试验班,继续完成他所任教的试验班从高一到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

  实验班的学生聪明活跃,勤于思考,精于提问,担任他们的教师,常常会面临被问到“不知所措”而在讲台上非常尴尬,起初22中也找了一些代课老师,但都没有留住。当时孩子们是在初三,但有的孩子都开始学习大学的内容了。面对这样一群智力超常的孩子,教师的压力可不小。在真正教课之前,王老师也和其他老师一样要试讲一回,讲完以后学生们说:“就是他,这老师行,这么多老师了,就这个老师讲的我们听不懂,就是他了”。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王春辉钻研数学理论知识。2005年,这个班的学生顺利毕业,全班超过一半的同学进入清华、北大。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7人次(其中学生吴昊为一等奖第一名),获二、三等奖十余人次。

  激发兴趣感受奥妙

  王春辉认为,老师的权威应来自于丰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质,而不应是对学生的一种强迫。
因此,在王春辉的课堂上,他不会要求学生一定得“上课姿势端正、提问要举手”,相比这些刻板的纪律,他更珍惜学生的每一次主动发问,看重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王春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粉笔为什么做成这么长?读书为什么要保持这样的角度?这些该通过什么样的原理解释?有时他们的研究甚至跨越学科,人体工程学、力学都走进学生的研究视野。

  “这个课堂本来就是他们的,把探索的机会还给他们,把成功的喜悦连带失败的痛苦一并还给他们。”王春辉坚信,数学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用数学自身魅力吸引孩子,他一定会爱上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