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新作《十干精粹》丁火篇(节选2)
(2011-05-05 07:27:13)
标签:
原创命理学文化杂谈 |
分类: 【命书连载】 |
第二讲 为炉或为灯,体象说与君
丁火的体象。
论丁火的总体形象《十干体象全篇论》有诗曰:
丁火其形一烛灯,太阳相见夺光明。
得时能铸千金铁,失令难熔一寸金。
虽少干柴犹可用,纵多湿木不能生。
其间衰旺当分晓,旺比一炉衰一檠。
丁火旺时为炉,衰时为灯,煅造庚金不可少,指引方向黑夜明,丁火最要注意其旺衰的区别。《穷通宝鉴》说夏月丁火,忌丙火夺光,其余之月不忌。其实不是夏月不夏月的问题,关键还是看丁火是否为灯烛。为灯烛的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忌丙夺丁光;不为灯烛的时候,就不存在夺光之说。
木多而且湿,最不易生助丁火,有道是“湿木伤丁”。《造化元匙》说“甲不离庚,庚不离丁,丁不离甲。”原因是,丁火衰弱需要生扶的时候,最好见庚金劈甲,来引发丁火,斯时甲木的状态最为重要。庚丁甲齐全而感觉困顿、运势欠佳的人,不妨多考虑一下甲木,湿甲伤丁,困顿难伸。尽管如此,丁火还是要甲木的,甲木是它的能量源泉。
丙夺丁光的时候,丁火也喜欢甲木,因为甲木可以遮住太阳,丁火才能安然无恙。所以又有诗曰:丁火阴柔一烛灯,太阳相见夺光明,柱中若见甲木透,定许身安福自临。
丁火或者偏弱,或者偏旺,绝对中和的在少数。在偏弱的状态下,丁火为灯烛最有发展潜力。因为丁火有衰而不穷的特点,越是黑暗寒冷之地,其价值越大。在偏旺的状态下,最好满盘构成木火通明,木火通明是八字纯粹的象征,其人必大有作为,富贵双全。无论丁火是偏旺还是偏弱,绝大多数是普通丁火,或为炉火,或为灯烛。旺起来用财官,衰下去用印比。丁火不宜过旺,午见午的自刑,实乃丁火过旺。
丁火旺,炼金取富,木火通明才取贵。木火通明有大有小,大的是三合火局成功,则不忌丙夺丁光。丁火弱,遇大海水有如航标、灯塔,多取贵。丁火弱时为灯烛星火,星星之火,可以燎燃,此时指引方向星火燎燃才最有价值。丁火是心灵深处的能量发挥,代表一个人的思想,文化艺术才华。丁火人充满激情,丙火是外急,丁火是内急,如出生在寅、巳、午月的丁火人,这种情绪更明显。
例一、乾造:
丁生寅月,三合火局成功,丁火属于旺而不烈,格成木火通明,而且气势磅礴。格局纯正,生的伟大,死后也为世人传颂,事业成就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例二、乾造:癸巳 甲子丁酉 甲辰
丁生子月,丁火弱为灯烛,临酉得长生,丁火本身的状态非常好。子月坎地,黑暗之所,丁火发挥到顶点,终于成就一代君王,命主是伟大的思想家,一生以思想光辉最为显著,不愧为黑夜当中的一盏明灯。例二与例一是历史舞台上的一对搭档,无独有偶,历史上还有二位亦同如此。
例三、乾造: 戊辰 壬戍丁丑 丁未
丁生戌月,旺土一片,火偏弱无疑。喜临壬戌大海水,丁火灯烛可比,此乃朱元璋命造。因为未时带刃煞,一介武夫。例二的八字无刃,虽然也是统领千军万马,但却是文绉绉的。
附文: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族,民族英雄。原名朱重八(朱八八),后取名朱兴宗,字国瑞。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祖籍古泗州城(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其祖父一代迁至豪州钟离(金安徽凤阳东北)。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例四、乾造: 辛亥 甲午丁未 丙午
午月丁火,加上丙午时的导向,局成木火通明。木火通明不忌丙夺丁光,况且有甲木透干,此乃刘伯温命造,辅助明太祖朱元章终于成就大事业。惜有午午自刑,死的并不轻松,传说刘伯温被朱元璋毒死。
附文: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