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命运观
(2009-08-26 19:48:05)
标签:
易学命理学文化杂谈 |
分类: 【思想观念】 |
人命有个大框框,各自在各自的框框内活动。绝大多数人都不能逾越他(或她)的这个命运框框。把这个框比方成一个立着的长方形,后天刻苦努力的人可以达到这个框框的最高边缘,极个别人甚至可以脱胎换骨跃出那个上限,进入另一个层次,但那只是极个别人可能做到。也有少数人自暴自弃,跌出这个框的下限。多数人都在这个框框内度过一生。
人为什么想知命?算八字到底有什么用?这看起来是个很简单地问题,但事实上这却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命运的看法,不外乎下面三种态度:
第一种是根本不想信有命运的存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一切都在于个人的奋斗,一切都是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第二种观点是认为命运是绝对无法改变,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的命运都早已注定,算不算都无所谓。第三种观点是尽人事而听天命!持这种观点的人,既努力,也不妄求。
愿意到这里来观赏的人多数属于第三种,也是唯一正确的命运观。前两种人的观点都有点偏激。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能力是有限的,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只能作为一种精神鼓励。人的行动没有不受自然、社会、宇宙场能所控制的。从人的命运轨迹来看,后天的一切努力无不打上先天的烙印。但也只是一种大致方向上的印记。随着各人努力程度的不同,同类性质的事件发生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越往后,其结果相差越远。
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北宋宰相吕蒙正的《时运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张良原是布衣,箫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昔时也,余在洛阳,日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吾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秧,思衣则有绫罗锦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上人宠,下人拥,人皆仰慕,言余之贵也。余曰: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