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江西网实习后 满载而归

(2009-05-30 10:34:03)
标签:

就业

民生工程

稿子

中国江西新闻网

校园

分类: 原创日记

  1月12日至2月23日,我在《中国江西新闻网》新闻中心进行了为期30天实习。在将近30天的实习中,使得我对新闻网的采编业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新闻网站的基本操作流程、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以及很多课本之外的实践写作经验,这些收获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我是1月12日进入《中国江西新闻网》新闻中心实习的,该中心的记者邱辉强和黎秋萍都是我实习期间的指导老师。邱老师和黎老师是《中国江西网》的专稿记者,其采写的新闻包括全省社会、民生等新闻。相对专业的采访领域,对我这个初涉新闻界的实习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

  进新闻网的第一天,在新闻中心主任何淳勇老师的安排下就让邱辉强老师给我布置工作,第一个星期是阅读江西网的本网专稿新闻,了解新闻网新闻的签发系统软件和网络新闻的排版。借此机会,我找来新闻中心所有记者发表的文章,仔细阅读,并借用邓小勇记者的电脑,上网查阅相关新闻和资料,以熟悉和了解该领域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准则。

  第一次随记者采访是和新闻中心黎老师在来江西新闻网的一个星期后,我们的任务是去江西饭店采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荣获鲁班奖座谈会。这次采访让我第一次亲身经历了记者是怎样工作的,也了解了记者的责任之大。在开会的现场,我和黎老师都做了分工,我负责摄影,她负责记录会议内容。(http://jxnews.jxcn.cn/525/2009-1-15/30104@468143.htm)

  只有真正贴近群众,才有真正感人的新闻。第二次采访是由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记得当时的南昌还下着大雨,我采访的是省红十字协会到抚州宜黄县送爱心物资的活动,在抚洲宜黄我了解到当地有众多的贫困户,对此我特意采访了宜黄县桃坡乡40多岁村民户蔚官,他自幼就是一名孤儿,由于先天残疾,行动不便的他仅靠当地乡政府的一点补贴,和在当地做一些简单的扎烟草活勉强维持生计。户蔚官每月收入只有百余元,像这样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很多,在一对残疾夫妇家是,我感到太不可思议了,夫妇的家小的像农村储存粮食的小仓库,家里的家具就是一条破旧的板凳,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时,我真正认识到我们记者的责任之大,我想,我一定要把这里的情况好好做个报道,让爱心把温暖送达到每个人的心中,回到新闻中心后,我写下了红十字博爱送万家飞进宜黄百姓家的稿子,文章从红十字的捐款到社会各界的互助,将“灾难无情人有情”诠释得鲜活有力,让我感受颇深。(http://jxnews.jxcn.cn/525/2009-1-22/30108@470317.htm)   

  实习期间,单独外出采访的机会有不少。2月15日早上,何老师告诉我南昌市以民生题材的电影要开机,让我前去采访。接到消息后,我立即赶到了桂花村酒店,以民生工程题材的电影片《社区故事》结合江西省廉租房政策颁布实施的真实现状,讲述南昌市某社区一位饱含热情、充满情感的年轻社区干部何敏的廉租房分配工作为主线,以一个生活窘迫的母亲柳青为孩子苦苦挣扎生存的状态为副线,通过分管廉租房的马区长感人至深的举动和社区干部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决心,以及社区居民在关键时刻互相帮助的故事,真实的再现了各级干部为构建和谐社区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建设民生工程的惠民政策。因为这部电影是南昌市重点抓的一部以民生题材的电影,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当天前去采访的包括有江西电视台、报纸、网站等驻赣主要媒体。对仪式过程有了了解后,我和各位记者主要采访了社区故事的主要演员,其中中国著名演员金鑫老师的一句“马区长是一位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愿意为百姓做事的人,对于这一角色,他并不陌生,也相信自己能成功驾驭。”让我很有感触;回到报社后,我写了一篇题为《社区故事》开机讲述民生工程故事》的稿件,随后被新浪网等多个网站转载。( http://www.jxcn.cn/525/2009-2-16/30108@478947.htm)
  除了常规新闻的采写,我还参与了20几次视频部的出镜新闻报道,其中一次就是关注赣江水位持续下降的新闻报道。也包括今年江西省近期召开的两会专题报道。采访结束后,我要立刻给新闻配音,以及学习老师用视频编辑软件将视频报道制作及上传,让我又学习到了不少额外的知识。在实习中,我在各个部门记者的指导下,采写了20余篇新闻稿件,每次发表,都给我留下了许多经验和认识。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让人感觉既漫长又短暂,而这次实习的经历也是既难忘又充实。回顾走过的点点滴滴,让我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也让我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社会实践面,也提高我的新闻采编和采写能力。在此,我想谈谈我对此次实习的一些体会和自身的一些不足的地方。

  第一,  勤劳和勤学。

  要到的最早,走的最晚。赶在记者上班之前先编辑好自己当天签发的新闻,然后可以打扫一下办公室的卫生,记得干的最多的就是打水,烧水了,之后再看看当天的新闻内容,看看和老师昨天一起采写,当天见网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笔记本上作记录,然后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并找出其它新闻网的同源新闻,仔细对比一下,看哪个写的比较好,到底是好在那里的。这样也可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对比才有发现。还有就是要主动与老师交流,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对于不懂的问题和知识及时的问老师,或者查资料。这样才便于自己更快的进步。“腿勤、嘴勤、耳朵长,是当记者的基本素质”。因为我是实习生,我是来学习的。所以我就必须要勤快和勤学。

  第二,  提前为工作做准备。

  采访前准备和采访计划是一个采访进行前不能不重视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只有这样,我们和采访对象才会有更多的交流,也才有可能挖到独家和更深层次的报道。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举个例子来说,那次采访《社区故事》,因为我是临时接到的通知,很匆忙的赶了过去,也没有准备,所以就失掉了很好的提问机会,直到现在对我而言着还是一个遗憾。
  对于刚刚才开始实习的我们来说,采访中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或许老师在采访中不会记太多的笔记,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着很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来说,笔记对于后来的写作是大有作用的。

  第三,  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就新闻而言,首先要懂得一定的专业术语,其次,对于各种的新闻活动也得有所了解。前一段时间刚好是省两会,所以在此之前,我就做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准备:关于许多新闻网两会的报道和资料,就这样,慢慢的就感觉进入正轨了。让我感觉兴奋的是,2月16号的新闻稿子,老师只改动几处用词不太恰当的地方,就刊发了,虽然和老师的稿件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明显要比刚开始看比赛写稿子要好的多了,这也让我更加有了信心!
  回想一下实习的经历,我始终觉得老师说得对,实习机会最重要的不是说要学怎样的写新闻,而是要看到在信息发达的社会,作为一个媒体人是怎样做的或者作为记者,是怎样做新闻的。于是我基本上懂得了,一开始,在刚走进社会这个大熔炉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学会怎么做人---一个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的人,以后才可慢慢地学会做事!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想诠释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带给我有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心态的蜕变,是一个从茫然到理性,幼稚到成熟的变化的过程。(2009年1月21日记流水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