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实习后 满载而归
(2009-05-30 10:34:03)
标签:
就业民生工程稿子中国江西新闻网校园 |
分类: 原创日记 |
1月12日至2月23日,我在《中国江西新闻网》新闻中心进行了为期30天实习。在将近30天的实习中,使得我对新闻网的采编业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新闻网站的基本操作流程、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以及很多课本之外的实践写作经验,这些收获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只有真正贴近群众,才有真正感人的新闻。第二次采访是由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记得当时的南昌还下着大雨,我采访的是省红十字协会到抚州宜黄县送爱心物资的活动,在抚洲宜黄我了解到当地有众多的贫困户,对此我特意采访了宜黄县桃坡乡40多岁村民户蔚官,他自幼就是一名孤儿,由于先天残疾,行动不便的他仅靠当地乡政府的一点补贴,和在当地做一些简单的扎烟草活勉强维持生计。户蔚官每月收入只有百余元,像这样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很多,在一对残疾夫妇家是,我感到太不可思议了,夫妇的家小的像农村储存粮食的小仓库,家里的家具就是一条破旧的板凳,了解到这样的情况时,我真正认识到我们记者的责任之大,我想,我一定要把这里的情况好好做个报道,让爱心把温暖送达到每个人的心中,回到新闻中心后,我写下了
实习期间,单独外出采访的机会有不少。2月15日早上,何老师告诉我南昌市以民生题材的电影要开机,让我前去采访。接到消息后,我立即赶到了桂花村酒店,以民生工程题材的电影片《社区故事》结合江西省廉租房政策颁布实施的真实现状,讲述南昌市某社区一位饱含热情、充满情感的年轻社区干部何敏的廉租房分配工作为主线,以一个生活窘迫的母亲柳青为孩子苦苦挣扎生存的状态为副线,通过分管廉租房的马区长感人至深的举动和社区干部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决心,以及社区居民在关键时刻互相帮助的故事,真实的再现了各级干部为构建和谐社区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建设民生工程的惠民政策。因为这部电影是南昌市重点抓的一部以民生题材的电影,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当天前去采访的包括有江西电视台、报纸、网站等驻赣主要媒体。对仪式过程有了了解后,我和各位记者主要采访了社区故事的主要演员,其中中国著名演员金鑫老师的一句“马区长是一位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愿意为百姓做事的人,对于这一角色,他并不陌生,也相信自己能成功驾驭。”让我很有感触;回到报社后,我写了一篇题为《社区故事》开机讲述民生工程故事》的稿件,随后被新浪网等多个网站转载。(
http://www.jxcn.cn/525/2009-2-16/30108@478947.htm
除了常规新闻的采写,我还参与了20几次视频部的出镜新闻报道,其中一次就是关注赣江水位持续下降的新闻报道。也包括今年江西省近期召开的两会专题报道。采访结束后,我要立刻给新闻配音,以及学习老师用视频编辑软件将视频报道制作及上传,让我又学习到了不少额外的知识。在实习中,我在各个部门记者的指导下,采写了20余篇新闻稿件,每次发表,都给我留下了许多经验和认识。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让人感觉既漫长又短暂,而这次实习的经历也是既难忘又充实。回顾走过的点点滴滴,让我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也让我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社会实践面,也提高我的新闻采编和采写能力。在此,我想谈谈我对此次实习的一些体会和自身的一些不足的地方。
对于刚刚才开始实习的我们来说,采访中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或许老师在采访中不会记太多的笔记,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着很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来说,笔记对于后来的写作是大有作用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就新闻而言,首先要懂得一定的专业术语,其次,对于各种的新闻活动也得有所了解。前一段时间刚好是省两会,所以在此之前,我就做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准备:关于许多新闻网两会的报道和资料,就这样,慢慢的就感觉进入正轨了。让我感觉兴奋的是,2月16号的新闻稿子,老师只改动几处用词不太恰当的地方,就刊发了,虽然和老师的稿件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明显要比刚开始看比赛写稿子要好的多了,这也让我更加有了信心!
回想一下实习的经历,我始终觉得老师说得对,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想诠释两个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