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之三:《平遥古城文庙纪游》

标签:
山西行采风纪游平遥古城秋雨原创 |
分类: 秋雨杂志 |

文/吴秋雨
己亥谷雨廿日晚上我们住在平遥古城的郑家花园客栈。廿一日晨,接待我们的王立新先生请了一个导游,带领大家一起游览平遥古城,宽阔的古街道,两边皆是纪游商店,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游客穿梭在街道上,邂逅着厚重高古的老街中,充满神圣的敬意之情。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大家随导游行走古街,先到南门城楼,巍巍城楼,高古厚重,完整庄严。登上城墙,俯观城外,民居建筑滴矮交错,远处苍茫宽阔。

全城外观呈方形,墙高12m,周长6.4KM墙体内部填土夯实,外表用青砖封砌。城的外围,每隔5m筑敌台1座,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城墙一周共有垛口3000个小敌楼72座。环城有护城河,深阔各一丈,城门外设吊桥。

据导游介绍说:平遥古城又称“龟城”,因为它的形状很像趴在地面的巨龟。平遥共有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道城门又都突出于边墙之外,所以,南北二门有如龟的头尾,东西四门如四肢。而且南门外左右有两眼井,就好似乌龟的双眼。北门的外门又向东弯曲,好比尾巴东甩。东西四门又分别向头的方向弯曲,好象四只脚向前爬行。


平遥道路系统形成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的格局。第一道横向街为南门头街,从中心展开来,东为文(庙)西为武(庙),相互对称为左文右武。





观城内,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错落有致,灰墙灰瓦,一望干净整洁。漫步于城墙上有居高临下之感,城墙完整无缺,南门城墙凹入曲折,大气可观。


导游带领到文庙,介绍说,此文庙有得状元着,亦有展示状元卷,近清代高举得中者无数,近代高考数量也名列前茅。文庙正门有蓝底“櫺星门”三个金字。

入门观望,见大院深深,内院映入眼前,门匾黑色金字“文庙学宫”四大字,上有“晋商人材库”五个小字。
左右对联:
名城仰名人名城千古名人千古,
孔子成孔学孔子万年孔学万年。
不言自知,肯定是学堂和文献展览馆。里面展示当地历代科举官员档案录。


步行再入大院,大成殿朝拜者甚多,
左右对联:
道与天地参,功满天地,名满天地,
书留春秋在,知我春秋,罪我春秋 。

大家入门朝拜,拜罢。继续入内观摩,过后院,入龙门,明伦堂里陈列着孔子周游列国的'图片和一生经历的文献记载。

再步入内,有一龙头龟身托着一个石碑有“鳌头”二字,
让照相者独立于龟头,意思是“独占鳌头”。

后有一牌坊,横匾:敬业乐群,
左右对联:
古今来许多好事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品人还是读书。
体现古人独尊文人地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积德读书之壮举了。

最后院,一楼是横匾:圣哲之光,
左右对联:
一阁之中尽藏圣哲,
六经之外再无奇书。
上楼是:尊经阁,
左右对联: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上楼陈列着状元卷的复制品。庭院深深深几许?文庙之大,里面对联,文献足够你品味儒家思想的文学风情。观摩完毕,从后面出来,正好是古街道,再次漫步古街,前方就是城隍庙,高大壮观。略过门口,而下个目标就是平遥县暑景点。
2019年4月25日晚写于平遥古城





吴秋雨,又名:吴逸,号:吃茶人,法号:贤益,斋号:思逸草堂,福建诏安人。画家、美术评论、艺术策展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宋庄国画院秘书长、北京宣和画院秘书长、闽南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客座教授。
前一篇:山西行之二:观看《又见平遥》
后一篇:山西行之五:《黄河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