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届纪念吴大成祖(渐山七贤之一)诞辰888周年巡城活动

(2014-09-01 22:26:55)
标签:

吴大成

渐山七贤

巡城

梅洲

秋雨原创

分类: 闽南文化、秋雨轩

   第一届纪念吴大成祖(渐山七贤之一)诞辰888周年巡城活动

                                                 秋雨

渐山七贤—吴大成

   福建云霄县有仙峰岩,在仙人山。有十八洞,据说宋七贤陈景肃尝讲学于此。

   七贤指的是陈景肃和他的挚友翁待举,以及陈景肃的学生吴大成、郑柔、薛京、杨耿、杨士训等七人,他们都是本地籍儒士。

  陈景肃是唐代开漳的陈元光将军的第十七代裔孙。绍兴初年,陈景肃因学行优异,被地方官员推荐入朝,曾奉命跟随秦梓出使燕、赵。秦梓回朝后,上表建议任命陈景肃为祈请使,朝廷没有接受,于是陈景肃便回乡在仙人峰下设帐授徒。儒生吴大成听说陈景肃师承高登,就慕名前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吴大成被陈景肃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深深吸引,于是便把好友薛京、杨耿和郑柔等人一同邀请前来学习。

        绍兴二十年 1150年 迁建渐山石屏书院,并在讲堂周围广植石榴,筑成石榴洞。这一年的端阳节后,他们举行了一次石榴洞联吟盛会。在联吟会上,七贤尽情赞颂石榴的高贵品质和艳丽的姿态,警告“皓日宣威莫我欺”,还表示了“俟时红烂兮照乾坤”的抱负。这些歌词,由陈景肃综合整理成《石榴洞赋》,现仍存于七贤庵左廊墙上。

  绍兴二十一年 1151年 ,陈景肃考中进士,出任官职。郑柔、薛京、杨耿、吴大成等人也分别入京都太学肄业。当时,奸相秦桧弄权,朝纲混乱,陈景肃因题咏讽刺桧党被罢还乡,其间,吴大成也因廷对“言侵时相”,被秦桧视为陈景肃党羽而许其回籍,于是他们再度聚首于石榴洞,继续读书讲学。绍兴二十五年 1155年 冬,大奸臣秦桧病死,第二年,朝廷开始恢复被秦桧罢黜官员的职务。陈景肃被起用回朝,并担任知制诰职务。吴大成、郑柔也回太学肄业。

    乾道年间,大成以太学生授秀州司理参军,后历任江浙,且曾奉檄湖湘。他虽廉洁奉公,但因始终坚持民族气节,力主抗战,抨击秦奸余党、继任丞相汤思退的卖国投降政策,而受到“言侵时相”之咎而“落第归乡”。自此隐居梅洲,教子读书,率僮耕钓,怡然自乐。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丁亥某日,大成召子孙面诫“毋苟阿时窃禄”。是夜,沐浴更衣,端坐而逝,寿逾期颐。后人敬慕陈景肃、吴大成、杨耿、薛京等七人的高风亮节,尊称为“渐山七贤”。

  吴大成一生著作甚富,以诗闻名。当年大成奉檄湖湘,所过名都胜景,登临题咏,积诗千首,后结集而成《梅月诗卷》。该卷借梅月百咏,深刻表达诗人的清操劲节。正如宋进士罗荐可《同悼梅月》诗中所云:“一生弄月咏梅花,奉檄南行御赐茶。啸月不忘金虏耻,种梅肯傍桧阴斜?”其中《咏岳飞》、《忆李纲》和《悲屈原》等诗抒发诗人忧国之情报国之志,悲壮深沉,感人尤深。《梅月诗卷》历代评价颇高。宋陈景肃在《题吴子集诗卷序》中云:“……奇志逸发,犹晴霞霁霭,雁鹜齐飞,声色并美,累观而咏,不穷其趣。”宋陈植《挽梅月》诗云:“士林赖有遗风在,长使缙绅泪满颐”。吴大成诗作影响深广,明杨江永在《题梅月集后序》中称其“诗追陶、杜,一时流辈咸推重之。”


 

http://s11/mw690/001Lmd1Bgy6LHW8sF6Oea&690
梅洲古城内民居


http://s13/mw690/001Lmd1Bgy6LHW8Vfe45c&690
梅洲古城外民居

 

http://s15/mw690/001Lmd1Bgy6LHXxyfBI3e&690
梅洲正城门东门(先春门)


http://s12/mw690/001Lmd1Bgy6LHWbV5DZab&690
梅洲村大路口夜景


http://s8/mw690/001Lmd1Bgy6LHWcsgePb7&690
北京秋雨轩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和闽南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祝贺花篮
http://s8/mw690/001Lmd1Bgy6LHWdN4AD37&690
甲午年八月初五,纪念梅洲吴大成祖(渐山七贤之一)诞辰888周年暨神像开光活动,梅洲众长老携全村民众聚集于大宗祠朝拜祖先。


http://s2/mw690/001Lmd1Bgy6LHWetI6l31&690
活动现场


http://s13/mw690/001Lmd1Bgy6LHWgOsm83c&690
大宗祠(孝思堂)内


http://s6/mw690/001Lmd1Bgy6LHWi2vXL05&690
梅洲祖先吴大成神像,吴大成(约1126~1227年),字子集,号梅子,又号梅月,南宋福建诏安县梅洲人,南宋“渐山七贤”之一。


http://s4/mw690/001Lmd1Bgy6LHWiQBOP63&690
状元夫人朝拜吴大成祖公


http://s1/mw690/001Lmd1Bgy6LHWjzgfm10&690
子孙抬轿,祖先开始巡城。


http://s1/mw690/001Lmd1Bgy6LHWkYwTe40&690
腰鼓队


http://s16/mw690/001Lmd1Bgy6LHWlVErJdf&690
华盖队


http://s4/mw690/001Lmd1Bgy6LHWn9qo363&690
巡城队伍经过梅洲五房祠堂


http://s11/mw690/001Lmd1Bgy6LHWo0R3Y4a&690
从梅洲中心村正门东门“先春门”出发。


http://s8/mw690/001Lmd1Bgy6LHWp48zZ47&690
长老们一起巡城


http://s14/mw690/001Lmd1Bgy6LHWpUmAJ0d&690
抬花篮的小女孩队伍


http://s5/mw690/001Lmd1Bgy6LHWqUw8454&690
抬花篮的小女孩
http://s6/mw690/001Lmd1Bgy6LHXDUDQNf5&690
华盖队,腰鼓队跟着出城。


http://s13/mw690/001Lmd1Bgy6LHXESI9uac&690
梅东黄头村路口,出国道324线


http://s7/mw690/001Lmd1Bgy6LHXFOGrQ46&690
古装队也出来了


http://s13/mw690/001Lmd1Bgy6LHXGPaVeec&690
鸣炮祈求合乡平安


http://s4/mw690/001Lmd1Bgy6LHXHAqc3c3&690
往新洲出发


http://s7/mw690/001Lmd1Bgy6LHXJ5UCWd6&690
从新洲回来
http://s2/mw690/001Lmd1Bgy6LHXKfNjHd1&690
经过梅东“上寨脚村”


http://s8/mw690/001Lmd1Bgy6LHXNuhNl37&690
锣鼓队
http://s11/mw690/001Lmd1Bgy6LHXOsF3s9a&690
摩托车队开路


http://s8/mw690/001Lmd1Bgy6LHXQkYJN87&690
村民朝拜换香祈求平安吉祥


http://s15/mw690/001Lmd1Bgy6LHXRsWNo2e&690
进入梅洲北新区
http://s2/mw690/001Lmd1Bgy6LHXT0XZf11&690
古装队进入村北开发区


http://s8/mw690/001Lmd1Bgy6LHY1c1tJa7&690
梅洲城隍爷公庙(梅洲城隍爷公灵感闻名于远近邻村,故香火旺盛,善男信女朝拜,长年络绎不绝)


http://s14/mw690/001Lmd1Bgy6LHY9jQ2V3d&690
村北新区


http://s7/mw690/001Lmd1Bgy6LHYaAqcma6&690
往梅洲村中心方向行走
http://s8/mw690/001Lmd1Bgy6LHYcebrxe7&690
梅洲中心大路口左边梅北新村,右边梅溪农贸市场。


http://s2/mw690/001Lmd1Bgy6LHYduWJj81&690
北京秋雨轩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祝贺花篮


http://s12/mw690/001Lmd1Bgy6LHYfpvWXab&690
进村口经过国道324线,得注意车辆安全。


http://s6/mw690/001Lmd1Bgy6LHYhzod745&690
车辆自觉停车等待队伍经过
http://s9/mw690/001Lmd1Bgy6LHYiA9E498&690

http://s16/mw690/001Lmd1Bgy6LI0mnrDp1f&690
雄狮起舞


http://s9/mw690/001Lmd1Bgy6LI0ncjmU68&690
已经进入梅洲中心村大路口
http://s2/mw690/001Lmd1Bgy6LI0oH4chb1&690
为了安全,必须有人维持秩序。


http://s2/mw690/001Lmd1Bgy6LI0qdcqt51&690
又一波巡城队伍经过国道。


http://s11/mw690/001Lmd1Bgy6LI0qH3LA5a&690
香炉是祈求平安的主要神器,得年轻人抬着。


http://s5/mw690/001Lmd1Bgy6LI0rkgew54&690
祖先后面紧跟着虔诚的长老


http://s6/mw690/001Lmd1Bgy6LI0v6HaJ85&690
队伍入村口了


http://s13/mw690/001Lmd1Bgy6LI0wd6a09c&690
入村口马上进入农贸市场

 

http://s15/mw690/001Lmd1Bgy6LI10MAns1e&690
鸣锣开道,在农贸市场里游行,祈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http://s14/mw690/001Lmd1Bgy6LI11uG975d&690
村民们早已准备好香案,水果迎接祖先巡城。


http://s13/mw690/001Lmd1Bgy6LI12epqIec&690
绕着梅溪环城路,信女们早已拿着红包,准备装进功德箱,点香祈求平安。
http://s6/mw690/001Lmd1Bgy6LI13RWfj85&690
经过梅洲古城北门,绕过梅溪环城路从桥脚下经过跃进桥,进入桥头村。


http://s12/mw690/001Lmd1Bgy6LI14DuBleb&690
绕过梅溪桥头村中路,又重出国道324线,往大陂村方向行走。


http://s6/mw690/001Lmd1Bgy6LI15vT1zf5&690
大陂村口关帝庙前舞狮,


http://s7/mw690/001Lmd1Bgy6LI1bmjmm16&690
梅溪村民别墅前舞狮,


http://s7/mw690/001Lmd1Bgy6LI1c9Nt4a6&690
经过梅洲西城门,进入梅西环城路,经过水仙爷公庙前,村民已点香恭候多时了。

 

http://s12/mw690/001Lmd1Bgy6LI7gqJzZ3b&690
经过明万历甲申年建造的梅洲城南门(阜财门)。

http://s1/mw690/001Lmd1Bgy6LI1fyp9ee0&690
进入梅南东厝村,经过土地公庙前。


http://s9/mw690/001Lmd1Bgy6LI1jwVK098&690
在东厝村民居门前舞狮。


http://s8/mw690/001Lmd1Bgy6LI1kEN3V17&690
往大庙“福善庵”方向行走。
http://s14/mw690/001Lmd1Bgy6LI1mAHXnad&690
大庙“福善庵”是梅洲全村吴氏两万余人口的主庙,每年除夕都在这里抽签祈求合乡平安。

 

http://s7/mw690/001Lmd1Bgy6LI1nKZzU06&690
福善庵东边香炉


http://s1/mw690/001Lmd1Bgy6LI1oEGSA80&690
福善庵西边大榕树,庙祝房。
http://s16/mw690/001Lmd1Bgy6LI1po3x53f&690
长老在福善庵庙里,开漳圣王神像前烧香祈祷。


http://s8/mw690/001Lmd1Bgy6LI1qspRZ97&690
祈祷平安

 

http://s9/mw690/001Lmd1Bgy6LI1PfY6Yb8&690
庙前戏台,每年逢年过节都在这里演戏。因怕挡住庙前风水,故不敢建戏台屋顶。
http://s6/mw690/001Lmd1Bgy6LI1rfr4F25&690
大庙遥对渐山,八百多年前七贤六姓居住于此,结庐石榴洞,吾祖吴大成乃七贤之一,观山下地似莲花,浮于水面,梅树成林,故曰“梅洲村”,择此地安居,后生五子,三人至广东发展,二人留守梅洲,今广东各地吴氏子孙十余万人口,梅洲村吴氏子孙两万余人口。此山形似笔架,故盛丹青,是梅洲村之主山,也是诏安县主山,故,诏安乃“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历代书画名家辈出。今梅洲有职业书画家几十余人,梅洲村乃诏安之“梅月画家村”。


http://s8/mw690/001Lmd1Bgy6LI1tEHFd97&690
古榕树下可乘凉


http://s8/mw690/001Lmd1Bgy6LI1usPsP27&690
回归东门,巡城队伍已进先春门城内。
http://s13/mw690/001Lmd1Bgy6LI1w1Im05c&690
紧跟着华盖队、腰鼓队。


http://s6/mw690/001Lmd1Bgy6LI1xRjCZ85&690
我得光顾着队伍,不能错乱。


http://s11/mw690/001Lmd1Bgy6LI1zmgwW1a&690
女士健身队也进来了,


http://s5/mw690/001Lmd1Bgy6LI1AjUwcb4&690
经过东门内慈灵庵,看男士撩起衣服,光着身子,从容观望,这才显农民本色。


http://s7/mw690/001Lmd1Bgy6LI1Btl7oe6&690
祖先巡城完毕进祠堂,子孙们争先恐后地朝拜。


http://s4/mw690/001Lmd1Bgy6LI1CsBlVc3&690
健身队在祠堂内、祖先前跳着广场舞,让祖公欣赏一下新时代的艺术生活。


http://s6/mw690/001Lmd1Bgy6LI1DeRsV35&690
状元夫人最后拜别了,看他俩的状态,好像有点依依不舍。


http://s10/mw690/001Lmd1Bgy6LI1EjPaFa9&690
“缅怀祖先,弘扬传统美德”,是我们梅州村的理念,也是我们此次巡城活动的主要目的,但愿祖先保佑我们:“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祭母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