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两位徒步旅行者

(2024-01-25 00:54:48)
标签:

塞外箫声寒

图文

记两位徒步旅行者
前不久,徒步旅行全国的两位中年男女各推一辆徒步旅行车,来到锡盟乌拉盖管理区。在乌拉盖休整、停留多日。当地有关部门听说他们的情况后,怕他们冻伤,安排他们住小旅馆,期间有请他们吃饭的,还有人送他们棉大衣等生活用品的……

男的是江苏人,今年五十多岁,他的抖音名叫“校长在流浪”。女的是湖南人,今年还不到四十。她的快手和抖音名叫“张小云在徒步”。她从湖南老家出来一年多了,横穿中国,经过著名的川藏318线,进入西藏。他们俩是在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相识的,并开始结伴同行。历尽千辛万苦,跋涉万水千山,来到新疆,又从新疆折返甘肃的“河西走廊”,然后经由宁夏、陕西、山西和河北,进入到内蒙古境内。在这“滴水成冰的最极寒的天气里来到了乌拉盖管理区。他们用步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边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

“校长在流浪”,原来开的是一辆破旧的“夏利”牌小车,由于该车经常发生机械故障,一路上光是修理车就搭进不少钱,加上过路、过桥费等等,又额外支出许多费用。于是,在乌拉盖休整期间,把夏利车暂时寄存在一家修理铺内。他借修理铺的工具和材料,靠自己的手艺焊了一辆徒步旅行车。当然,所用的材料,店家是以进价象征性地收了点钱。

俗话说“冷在三九”,在这极寒天气里,两个“江南”人,各推一辆“徒步车”,在塞北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风餐露宿,真是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我们看到“校长在流浪”的手背都冻成馒头状,依旧不以为然、无怨无悔。

我们一行中的李某某经常在网上看他们的旅行动态,当得知他们在乌拉盖的行踪后,买了一些食品蔬菜等,为他们送上一点绵薄爱心。两位行者也表达了心声:乌拉盖这个地方,不仅风光美丽,这里的人也都热情善良好客!

我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目的是做一期博客,与他们简单交流了几句,没有以猎奇的心态、世俗的目光,过多地追问和“深扒”他们出行的“十万个为什么?”我理解他们,人各有志,很正常啊。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曾慨叹:“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意思是,假使我苏秦刚开始在家乡有二顷良田,日子过得温饱,哪能有今天佩六国相印呢!(苏秦就是《三字经》里为发奋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的锥刺股的那个人。


是啊,如果这两位行者,当初他们各自的工作、生活都很顺利和幸福美满,谁愿意舍家撇家、背井离乡,忍受如此艰难困苦,去杖履天涯?他们不想被命运牵着鼻子走,但也没有翻盘命运的能力和条件,只好一赌气,推着小车徒步全国。人生苦短,一晃就会老了,趁还不算老的时候,自己想干点啥就干点啥,完成自己的心愿,等到真正年老的那一天,就会觉得没有白活一场!在这里,我还是要呼吁一些人,不要一时冲动,盲目效仿他们搞什么“徒步旅行”,这样会像这两位行者一样,在旅途中遭遇各种预料不到困难和险境。真正的“徒步旅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运动,需要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需要团队的后勤保障。

最后,衷心祝愿两位徒步旅行者,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平安顺遂,早日各回各的老家,与家人欢聚,辞旧迎新,红红火火庆龙年!这正是:徒步万里游华夏,历尽千难苦为乐!
记两位徒步旅行者
↑、他的抖音号叫“校长在流浪”
记两位徒步旅行者
↑、他的手都冻伤了
记两位徒步旅行者
↑、女的快手号叫“张小云在徒步”。长期在户外风吹日晒雨淋雪打,脸晒得黢黑,看相貌明显比实际年龄要老许多。
记两位徒步旅行者
↑、李某某,买了一些食物送给他们表达爱心
记两位徒步旅行者
【塞外箫声寒/图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草原猎狼记
后一篇:左手指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