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相关文献1
(整理于2011.03.22——基督徒阅读)
一、
路德著作
1.
Martin Luther, John Dillenberger,
ed. Martin Luther: Selections from His Writings. New York:
Doubleday, 1961.
2.
Martin Luther. Martin Luther: Three
Treatises.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60.
3.
马丁·路德.
路德文集[M],第一卷.
路德文集中文版编辑委员会编.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4.
马丁·路德.
路德文集[M],第二卷.
路德文集中文版编辑委员会编.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5.
马丁·路德.
路德选集[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
6.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文选[M].
马丁·路德著作翻译小组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7.
马丁·路德.
协同书[M](三卷本).
逯耘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
8.
马丁·路德.
路德三檄文和宗教改革[M].
李勇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9.
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
论政府[M].
吴玲玲编译.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二、路德生平研究:
10.
Bornkamm, Heinrich. Luther in Mid-Career,
1521-1530.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83.
11.
Brecht, Martin. Martin Luther: His Road to
Reformation, 1483-1521.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85.
12.
Brecht, Martin. Martin Luther: shaping and defining
the Reformation, 1521-1532.
13.
Brecht, Martin. Martin Luthe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church, 1532-1546.
14.
Oberman, Heiko A. Luther: Man Between God and the
Devil.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986. (google图书)
15.
Kittelson, J.M., Luther the Reformer: the story of
the man and his career, Leicester, 1989.
16.
詹姆斯·基特尔森.
改教家路德[M].
李瑞萍,郑小梅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17.
罗伦培登.
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M].
陆中石,古乐人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
18.
格拉汉姆·汤姆凌.
真理的教师—马丁·路德和他的世界[M].
张之璐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9.
何魁礼.
马丁路德传[M].
香港:道声出版社,1983年.
三、路德神学专著:
20.
Carl Ferdinand Wilhelm
Walther(1847-1850),The Proper Distinction Between Law and
Gospel.(在线http://lutherantheology.com/uploads/works/walther/LG/index.html
)
21.
Walther, C. F. W. Church and Ministry. J. T.
Mueller, trans. 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87.
22.
Franz August Otto Pieper.
Christliche Dogmatik. 3 vols., 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17-1924; or, Christian Dogmatics,4 vols., 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50-1953.
23.
Bornkamm,
Heinrich. Luther’s World of
Thought. St. Louis: Concordia, 1958.
24.
Ebeling, Gerhard. Luther: An Introduction to His
Thought.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70.
25.
Bayer, Oswald. Martin Luthers
Theologie.
25.
Lohse, Bernhard. Martin Luther: An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and Work. Minneapolis, MN: Fortress,
1986.
26.
Holl, Karl.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ation. New York: World, 1959.
27.
Watson, Philip S. Let God Be God: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logy of Martin Luther. Philadelphia: Muhlenberg press,
1947.
28.
Rupp, Gordon.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53.
29.
保罗·阿尔托依兹.
马丁·路德的神学[M].
段琦,孙善玲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年.
30.
Althaus, Paul. The Ethics of Martin Luther.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72.
31.
Mcgrath, Alister E. Luther’s Theology of the Cross:
Martin Luther on Justification, 1509-1519. Oxford/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1985.
31.
Loewenich,
W.v. Luther’s Theology of
the Cross. 1976.
32.
Hendrix, Scott H. Luther and the Papacy.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81.
33.
保罗·阿尔托依兹.
马丁·路德的伦理观[M].
顾美芬译.
台湾:中华信义神学院,2007年.
34.
杨庆球.
马丁路德神学研究[M].
香港:香港基道出版社,2002年.
35.
林鸿信.
觉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学精要[M].
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2004年.
36.
俞继斌编.
管窥十架神学[M].
台湾:中华信义神学院,1997年.
37.
谢文郁.
自由与生存[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8.
刘友古.
伊拉斯谟与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39.
王艾明.
马丁·路德及新教伦理研究[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
一般来说,了解路德神学的必读书应是:The
Symbolical Books of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21)。其中包括The Book of Concord: The Confessions of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Luther's Small(Large)
Catechism、Augsburg Confession等。路德神学特别注重原文释经,因此释经学是神学中心,可参考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近年出版的原文系列释经丛书The Concordia Commentary;这套书可以说是是目前释经丛书中真正的出类拔萃者。当然路德本人的著作也很重要,尽管路德在路德教会中从未达到加尔文在改革宗中的不容置疑、见异必伐的地位。路德文集德文版为D. Martin Luthers Werke, Kritische Gesamtausgabe.
70 vols. Weimar: Verlag Hermann Böhlaus Nachfolger,
1883ff.。英文版有大小两个版本:Luther, Martin. Luther's Works. 55 Volumes.
Various translators. St. Louis, Minneapol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Fortress Press, 1957-1986与The Works of Martin Luther. 6 vol.. Ed. and trans.
by Adolph Spaeth, L. D. Reed, Henry Eyster Jacobs, et al..
Philadelphia: A. J. Holman Company. 1915 ff.。对初学者来说,Plass, Ewald M的“语录版”足够了:What Luther Says: An Anthology. 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59/1994。当然,了解路德教会的崇拜神学,Lutheran Service Book(CPS,2006)必不可少。此外,就是关于路德神学的专著。首先出场的LCMS第一任校长Carl Ferdinand Wilhelm Walther(1847-1850),他的代表作是The Proper Distinction Between Law and
Gospel,以及Walther, C. F. W. Church and Ministry. J. T.
Mueller, trans. 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87。其次是1899-1911出任校长的Franz August Otto Pieper,Pieper穷毕生精力撰写的Christian Dogmatics(Christliche Dogmatik. 3 vols.,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17-1924;或者,Christian Dogmatics,4 vols.,St. Louis: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1950-1953)。
Karl Holl. What did
Luther Understand by Religion?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77. (卡尔·霍尔,
1866-1926).
从宗教上看路德理解了什么?
Albrecht Ritschl
阿尔布列希特·利奇尔,1822-1889
Adolf von Harnack
阿道夫·冯·海纳克,1851-1930
Walter Rauschenbusch
沃尔特·饶申布什,1861-1918
Karl Barth
卡尔·巴特,1886-1963
Paul Tillich
保罗·蒂利希,1886-1965
Rudolf Bultman
鲁道夫·布尔特曼,1884-1976
Diethich Bonhoeffer
德特利希·朋霍费尔,1906-1945
天主教路德研究:
Heinrich Denifle. Luther and Lutheranism, 1904.
海里希·丹尼夫勒 (1844-1905) ,
路德和路德主义.
Hartmann Grisar.
哈特曼·格里莎, .
40.
Joseph Lortz. The Reformation in Germany.
约瑟夫·洛茨(1887-1975).
德国的宗教改革(两卷本).
1940.
41.
Ervin Iserloh.
阿文·伊塞罗(1915- ).
改革与宗教改革之间的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张贴事件并没有发生.
42.
Otto Pesch.
奥托·彼奇(1931- ).
马丁·路德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与称义学说——一个系统神学对话的尝试. 1967.
43.
彼得·曼斯.
信仰之父——路德神学研究. 1988.
四、有关路德论文:
港台及国外相关论文:
44.
奥斯瓦尔德·拜耳.
什么是“福音的”——路德神学的改教转折.
45.
奥斯瓦尔德·拜耳.
每个人都是神学家——路德对神学的理解.
46.
奥斯瓦尔德·拜耳.
神学的主题:犯罪的人和称义的上帝.
47.
卡尔·楚曼.
路德的十字架神学.
48.
任不寐.
基督信仰与社会.
49.
柯哲辉.
Anfechtung:上帝的拥抱——路德的试探观.
50.
韩贵友.
马丁路德的释经思想之演进.
51.
刘国忠.
从马丁路德的“加拉太书注释”看马丁路德对保罗律法观的诠释与“新观点”的差异与冲突. 2007年.
52.
蔡丽贞.
解释哥林多后书三章六节的典范转移——马丁路德的见解已经过时了吗?
53.
刘锦昌.
路德的十字架神学.
54.
俞继斌.
成圣观的再想.
55.
俞继斌.
十字架神学与教牧辅导.
56.
俞继斌.
从十架神学看路德的讲道.
57.
陈凤翔.
从路德神学看“信经”.
58.
何当.
基督徒的自由——从路德神学思考教会与世界的关系之一.
59.
廖元威.
马丁路德的“两国论”.
60.
罗永光.
路德论神学.
61.
罗永光.
路德圣灵观的当代意义.
62.
翁瑞亨.
从与狂热派的论辩中看路德的圣灵观.
2005年.
63.
蔡丽贞.
马丁路德神学探讨.
64.
莊尚武.
马丁路德与喀尔文的神学主调.
1996年.
65.
吴富雅.
马丁路德婚姻观之探讨.
66.
陈佐人.
马丁·路德与蒙田:基督教与人文主义之反合性.
67.
____.
从路德神学看“无所谓之争”.
68.
陈冠贤.
临在、新约、赦罪、纪念与相通:1519-1544年路德圣餐观之观发展历程研究.
中华信义神学院2007年神学硕士论文.
69.
陈冠贤.
路德圣餐讲章中之“赦罪”教导.
70.
陈冠贤.
从Confession Concerning
Christ’s Supper
一文探讨路德之圣餐观.
2004年.
71.
陈冠贤.
路德之神学认识论初探.
2005年.
72.
陈冠贤.
信义宗信条中关于圣餐的教导.
73.
陈冠贤.
教牧关顾之我见——由路德大小问答出发.
74.
陈冠贤,王荣昌.
藉信而立:路德问答中的人观.
75.
晨辉.
“这是我的身体”——改教时期关于圣餐的争论.
76.
虞韻琴.
从路德“基督徒的自由”一文探讨真自由对现代人的涵义. 2006年.
77.
吕逸帆.
路德之创造论的初探—根据路德对十诫的解释.
2009年.
78.
吴辉宾.
探讨马丁路德的蒙召观与牧职观及对现代的应用.
2010年.
79.
顾美芬.
路德的亲子教育观.
2005年.
80.
张益祯.
隐修神秘的“克己”与路德十架的“受苦”.
81.
黃秀琴.
論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
指導教授:王家鴻.
82.
潘薇綺.
基督教人文運動之父--佴拉斯莫斯思想之形成及演變.
指導教授:王任光.
83.
何美倫.
羅馬天主教會對宗教改革之反應.
指導教授:羅漁.
84.
唐介青.
從「農民戰爭」看馬丁路德之政治思想.
指導教授:王任光.
85.
胡宗梅.
馬丁.路德之宗教改革.
指導教授:王任光.
86.
張弘毅.
從政教關係論喀爾文的宗教思想與宗教改革.
指導教授:王任光.
87.
林璟璧.
俗世的權力與上帝的主權:馬丁路德的「兩個王國論」之政治思想研究.
指導教授:曾慶豹.
大陆主要期刊文献:
88.
刘林海.
西方史学界宗教改革研究中的新理论探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第14-18页.
89.
于可.
二十世纪西方史学界的路德复兴[J].
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6).
90.
李长林.
中国学界对马丁·路德的研究综述[J].
世界宗教研究,1995(4),第124-131页.
91.
彭小瑜.
西方历史误读的东方背景:法律革命、宗教改革与修道生活[J].
历史研究,2006(1),第124-135页.
92.
孙立新.
德国当代神学教会史学派的路德研究[J].
文史哲,1994(1),第86-91页.
93.
孙立新.
试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改革概念[J].
世界历史,1994(4),第21-27页.
94.
孙立新.
天主教路德形象的转变[J].
世界史研究动态,1992(6),第11-15页.
95.
孙立新.
再洗礼运动与“激进派宗教改革”[J].
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2),第101-107页.
96.
朱孝远.
1520-1526年德国基督教社区宗教改革[J].
历史研究,1995(5),第146-158页.
97.
朱孝远.
农民革命与政治变迁[J].
世界历史,1990(6),第18-26页.
98.
钱金飞.
宗教改革前期南德帝国城市与王权的结盟[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3),第356-361页.
99.
何光沪.
宗教改革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J].
复旦学报(社科版),2006(4),第66-71页.
100.
林中泽.
略论德国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的关系[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2),第54-60页.
101.
刘丹忱.
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J].
辽宁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第70-76页.
102.
李韦.
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渊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第103-111页.
103.
张叙珊.
论路德宗教改革对经院哲学的继承和发展[J].
史学月刊,1991(1),第107-112页.
104.
俞观涛.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J].
绍兴师专学报(社科版),1983(3),第23-29页.
105.
于可.
关于马丁·路德评价的几个问题[J].
世界历史,1983(6),第24-33页.
106.
雷雨田.
是“因信称义”还是“唯信称义”—评马丁·路德宗教政治思想的核心[J].
湖南师院学报(社科版),1983(1),第88-91页.
107.
雷雨田.
封建神权政治的叛逆者[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4),第122-127页.
108.
雷雨田,陈永麟.
马丁·路德经济伦理思想评析[J].
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87(2),第157-161页.
109.
雷雨田,韩瑞常.
略论伊拉斯莫与路德[J].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9(2),第66-69页.
110.
雷雨田,刘兴仕.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意义[J].
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第18-22页.
111.
孔祥民.
马丁·路德的转变[J].
历史研究,1990(1),第115-127页.
112.
刘兴仕.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J].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4(2),第101-107页.
113.
刘兴仕.
试评马丁·路德的经济思想[J].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6(1),第45-51页.
114.
刘行仕,雷雨田.
论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研究与翻译[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1),第41-48页.
115.
刘行仕.
民族的历史伟人
坚定的改革立场—全面准确地评价马丁·路德[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5),第23-26页.
116.
胡玉娟.
拯救信仰—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J].
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6),第67-71页.
117.
周施廷.
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木刻宣传版画中所反映的路德形象[J].
世界宗教研究,2008(3),第72-82页.
118.
林纯洁.
天职观与马丁·路德的世界重构[J].
历史教学,2009(22),第60-67页.
119.
张劻娟.
试论马丁·路德在新教会建设中的活动[J].
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第42-45页.
120.
张劻娟.
试论马丁·路德中晚期的政治思想[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5),第56-58页.
121.
张劻娟.
试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立场和根本原则的一贯性[J].
常州师专学报,2002(3),第21-24页.
122.
张劻娟.
试论马丁·路德中晚期反对天主教的斗争[J].
邵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第38-40页.
123.
张劻娟.《圣经》译作评述[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第77-78页.
124.
余红江,
刘以贞.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说”之形成过程[J].
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3(9),第51-53页.
125.
张仕颖.
马丁·路德的圣经解释学[J].
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2006,第162-174页.
126.
张仕颖.
马丁·路德与《圣经》解释学[J].
圣经文学与文化[M],卢龙光,王立新主编.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第69-78页.
127.
张仕颖.
神学释经学视野下的路德与《圣经》[J].
南开哲学,第二辑,2006,第195-204页.
128.
张仕颖.
中世纪后期救赎论的发展[J].
南开哲学,第三辑,2008,第93-103页.
129.
张仕颖.
基督教信仰与伦理道德[J].
南开哲学,第一辑,2005,第223-231页.
130.
张仕颖.
奥古斯丁与佩拉纠主义[J].
基督教文化学刊,第13辑,2006,第193-211页.
131.
肖超.
不虔的希律,你为何畏惧——1517-1520年马丁·路德的礼仪观念[J].
基督教思想评论,第10辑,2009,第190-202页.
132.
李广生.
马丁·路德的圣经观及其圣经诠释[J].
圣经文学研究,第三辑,2009,第64-113页.
133.
谢文郁.
神的话语和人的良心:路德的双重权威问题[J].
求是学刊,2003(4),第5-12页.
134.
刘林海.
路德派与加尔文派关于圣餐礼的论战[J].
学海,2005(2),第76-80页.
135.
刘新利.
路德的圣经权威之争与德国的社会动乱[J].
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六辑,2007,第245-254页.
136.
花亦芬.
宗教图像争议与路德教派文化政策[J].
台大文史哲学报,2009(70),第179-229页.
137.
刘锦昌.
路德的实践神学观[J].
神学与教会,第二十八卷第二期,第393-417页.
138.
陈思贤.
君王似神袛,庶民如撒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中之政治观[J].
政治科学论丛,2002,第十七期,第175-198页.
139.
彭小瑜.
中世纪西欧教会法对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解和规范[J].
历史研究,2000(2).
140.
彭小瑜.
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现代化”[J].
现代化研究,第2辑,2003.
141.
刘林海.
分权与合作—加尔文的政教关系理论浅析[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
142.
张春林.
查理五世与德国宗教改革[J].
世界历史,1995(3),第43-49页.
143.
郝明金.
德国的皇权、诸侯与宗教改革[J].
世界历史,1987(6),第85-95页.
144.
袁庆和.
试论马丁·路德评价的众说纷坛[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88(1),第6-16页.
主要硕博论文:
145.
张仕颖.
十架无我—马丁·路德称义神学研究.
武汉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146.
刘友古.
论伊拉斯谟和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复旦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147.
程波.
西方现代性之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研究.
吉林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148.
宋保军.
奥斯曼威胁对新教运动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149.
林涛.
伊拉斯谟与德国宗教改革—兼谈伊拉斯谟与马丁·路德之异同.
内蒙古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150.
邓丽.
试评路德的人文主义精神.
四川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151.
王丽.
马丁·路德犹太观的神学和历史分析.
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52.
付亮.
特兰托公会议对主教制度的改革.
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53.
王丹.
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服饰变革与基督教传统.
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54.
焦扬.
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教会组织制度探究.
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55.
王宗华.
欧洲中世纪晚期《圣经》翻译与基督教传播.
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