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5分):
1. 屏蔽效应主要体现在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的作用上。
2. 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体数和配位数一定相等。
3.
原子轨道是指电子的一个允许能态,就是原子的波函数Ψ,它表示电子在核外可能出现的范围。
4. 配位滴定中的金属指示剂就是一些金属元素。
5. pH =10.21的有效数字是四位。
6.
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表征化学反应的快慢。k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随反应物的浓度而变化。
7. AgCl溶解在NH3水溶液中是盐效应的作用。
8. 恒压下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只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9. 孤对电子占据的轨道不参与成键,这样的轨道叫非键轨道。
10. 在有机试剂中,由于存在分子间氢键,可使该物质的沸点下降。
11. 缓冲容量越大,溶液抗酸抗碱的能力越强。
12. 用酸效应曲线可选择酸碱滴定的指示剂。
13. 增加实验次数可降低系统误差。
14.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间力称为色散力。
15. 对于微溶性电解质,可根据Ksp大小判断溶解度大小。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提高置信度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将
.
2.
晶型沉淀的条件是:热溶液、
、
、
.
3.
采用EDTA为滴定剂测定水的总硬度时,因水中含有少量的Fe3+、Al3+,应加入
作掩蔽剂;滴定时控制溶液pH=
.
4.
NaOH标准溶液应采用
法配制,以
作为基准物质标定浓度,在甲基橙与酚酞两种指示剂中,只能使用
作指示剂。
5.
某酸碱指示剂的pK=10.1,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大约为
,一般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的表示式为
,在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时,应尽量使指示剂的条件电极电位和滴定反应的
电位相一致,以减少终点误差。
6.
按分子轨道理论,N2的电子构型是
.
7.
形成π键时,电子云以
形式成键。
8.
在酸碱滴定中,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是
和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
9.
[Fe(H2O)6]2+作为还原态物质,其相应的氧化态物质是
,[Fe(H2O)6]2+作为配合物,它的命名是
,中心离子是
,配位原子是
.
10.
Fe2+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11.
BF3和PF3中B和P的杂化轨道分别是
杂化和
杂化,
是极性分子.
三.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按Q值检验法(n = 4时,Q0.90 = 0.76),下列哪组数据中有该舍弃的可疑值。
A. 0.5050 , 0.5063, 0.5042,
0.5067;
B. 0.1018, 0.1024, 0.1015, 0.1040;
C. 12.85, 12.82, 12.79,
12.54;
D. 35.62, 35.55, 35.57, 35.36.
2.
某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构型为[Ar]3d54s2,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s区ⅡA
B.
s区ⅤA
C .
d区ⅡB
D. d区ⅧB
3.
由总浓度一定的HPO42-~PO43-缓冲对组成的缓冲溶液,缓冲能力最大时的pH是
(已知KΘa1(H3PO4)=7.5×10-3, KΘa2(H3PO4)=6.2×10-8,
KΘa3(H3PO4)=2.2×10-13)
A.
2.1
B.
7.2
C.
7.2±1
D. 12.2
4.
1molAB和1molCD按照AB+CD=BC+AD进行反应,平衡时各生成物有2/3mol,各反应物有1/3mol,平衡常数K等于
A.
1/9
B.
4/9
C.
4
D. 9
5.
定量分析中,做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A.
检验偶然误差
B.检验系统误差
C.
检验蒸馏水的纯度
D.检验操作的精密度
6.
下述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
H3PO4~H2PO4-
B. H3PO4 ~ HPO42- C. H3PO4~
PO43- D.都不是
7.
下列各组量子数错误的是
A. n=3, l=2, m=0,
s=1/2
B. n=2, l=2, m= -1, s= -1/2
C. n=4, l=1, m=0, s=
-1/2,
D. n=3, l=1, m= -1, s=1/2
8.
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In-=========HIn2-=========In3-它
紫红 pKΘa2=6.3 蓝 pKΘa3=11.6 橙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显红色,使用该指示剂的范围是
A.
<6.3
B.
>6.3
C.
6.3~11.6
D. 6.3±1
9.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电池正极所发生的
B.
EΘ值越大则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
反应是氧化反应
氧化能力越强
C.
EΘ值越小则电对中氧化态
D.
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
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越强则还原态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
10. 条件相同的同一反应有两种不同写法:
(1) N2(g) + 3H2(g) →
2NH3(g)
△G1
(2) 1/2 N2(g) + 3/2H2(g) →
NH3(g)
△G2 这里△G1与△G2的关系是
A.
△G1=△G2
B.△G1=△G22
C.△G1=1/2△G2
D.△G1=2△G2
11. 下面0.1mol/l的酸能用0.10mol/lNaOH作直接滴定分析的是
A.
HCOOH(pKa =
3.45)
B. H3BO3(pKa = 9.22)
C. NH4Cl(pKb =
4.74)
D. H2O2(pKa = 12)
12. 下列溶液能成为缓冲溶液的是
A. CH3COOH +
CH3COONa
B. HCl + CH3COO
C. NaOH +
NH3H2O
D. HCl + NaCl
13. 将反应2Ag+ + Zn = Zn2+ +
2Ag组成原电池,标准态下,该电池的电动势为
A. EΘ= 2EΘAg+/Ag -
EΘZn2+/Zn
B. EΘ=EΘAg+/Ag -
EΘZn2+/Zn
C. EΘ=(EΘAg+/Ag)2 -
EΘZn2+/Zn
D. EΘ= EΘZn2+/Zn - EΘAg+/Ag
14. 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A. NaH2PO4,
Na2HPO4
B. NaHCO3, Na2CO3
C. NH4Cl,
NH3
D.H2S, Na2S
15. 已知巯基能与某些重金属离子形成强的配位键,下列物质中重金属离子最好的螯合剂是
A.
CH3—SH
B. H2S
C.
CH3—S—CH3
D. HS—CH2—CH(SH)—CH2—OH
16. 在一容器中,反应2SO2(g) + O2(g) == 2SO3(g)
达到平衡后,加入一定量的氮气,并保持总压力和温度不变,平衡将会
A.向正方向移动
B. 向逆方向移动
C.无明显变化
D.不能判断
17.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H2O分子中的氧原子提供的成键轨道是
A.
等性sp2杂化轨道
B. 不等性sp2杂化轨道
C.
等性sp3杂化轨道
D. 不等性sp3杂化轨道
18. 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速率常数增大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C.
活化分子总数增大
D. 反应活化能增大
19.在101.325 kPa, 298.15K时符合生成焓定义的是
A.
CO(g)+O2(g)==CO2(g)
B. C(石墨)+ O2(g)==CO2(g)
C.
2CO(g)+O2(g)==2CO2(g)
D. 2C(石墨)+ O2(g)==2CO (g)
20.CaCO3在下列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A.
Ca(NO3)2
B.
(Na)2CO3
C. Na
NO3
D.无法判断
四.
简答题(每题5.5分,共55分):
1.
下列酸或碱能否准确进行酸碱滴定?能否分别或分步滴定?说明理由。
①0.1mol/lHF(pKa = 3.46)
②0.1mol/lH3BO3(pKa = 9.24)
③0.1mol/l乙二胺 (pKa1 = 4.07,pKa2 = 7.15)
④0.1mol/l甲酸 (pKa = 3.74)和 0.1mol/l 乙酸(pKa = 4.74)
2.
什么是缓冲溶液?它是如何起缓冲作用的?举一实例说明。
3.
简述EDTA的酸效应,并说明酸效应曲线的作用。
4.
实验证实O2具有顺磁性,请用所学理论加以说明。
5.
请说明为什么CH4是正四面体分子,NH3是三角锥分子,而H2O是角形分子。
6.
已知EΘCu2+/Cu = 0.34V, EΘFe3+/ Fe2+ =
0.77V,判断在标准状态下由上述两个电极组成原电池时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并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池符号和电极反应。
7.
有两个组成相同的配合物,其化学式均为CoBr(SO4)(NH3)5,但颜色不同,红色者加入AgNO3后生成AgBr沉淀,但加入BaCl2后不生成沉淀;另一个为紫色,加入BaCl2后生成沉淀,但加入AgNO3后不生成沉淀,试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并给予命名。
8.
简单分析实验室配制SnCl2水溶液应注意哪些事项?为什么?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9.
为什么第四周期元素失电子时,4s电子先于3d电子?
10.
市售的用作干燥剂的兰色硅胶,常掺有带有兰色的Co2+离子同键合的配合物,用久后变为粉红色则无效。
①
写出兰色配离子的化学式;
②
写出粉红色配离子的化学式;
③
Co(II)离子的d电子数为多少?任何排布?
④
写出粉红色和兰色配离子与水的有关反应式,并配平。
五.
计算题(每题7分,共35分):
1.
计算反应MgCO3(s) == MgO(s) + CO2(g)
在298.15K时的标准焓变化、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化。并计算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已知
△fHΘm/kJ·mol-1
△fGΘm/kJ·mol-1
SΘm/J·mol-1·K-1
MgCO3(s)
-1096
-1012
65.7
MgO(s)
-601.7
-569.4
26.9
CO2(g)
-393.5
-394.4
213.6
2.
某铜锌原电池 (-) Zn︱ZnSO4(?)‖CuSO4(1mol/l)︱Cu
(+),若测得电动势为1.22V,锌半电池中Zn2+的浓度是多少?若向锌半电池中加入浓氨水至平衡浓度为[NH3] =
1mol/l(设体积不变),又测得电动势为1.50V,求[Zn(NH3)4]2+的KΘf。已知EΘZn2+/Zn =
-0.763V EΘCu2+/Cu = 0.337V.
3.
称取2.500g含铬试样,将其中的Cr3+氧化为Cr2O72-,在酸性溶液中加入0.1200mol/l(NH4)2Fe(SO4)2溶液50.00ml,过量的Fe2+需15.05ml
K2Cr2O7 (1ml相当于0.006000g Fe)标准溶液氧化。计算样品铬的质量分数。已知Cr = 52.00 ,Fe =
55.85.
4.
称取混合碱(Na2CO3和NaOH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试样1.200g溶于水,用0.5000mol/l
HCl溶液滴定至酚酞褪色,用去30.00ml;然后加入甲基橙,继续滴加HCl溶液至呈现橙色,又用去5.00ml,试样中含有何种组分?其质量分数各是多少?已知Na2CO3
= 106.0, NaOH = 40.01, NaHCO3 = 84.01.
5.
假设Mg和EDTA的浓度为0.01mol/l,pH =
6时Mg与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忽略羟基配合等副反应)?并说明在此pH值下能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Mg2+。如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低pH值。已知
㏒KMgY = 8.69.
pH
|
6.0
|
7.0
|
8.0
|
8.5
|
9.0
|
9.5
|
10.0
|
㏒αY(H)
|
4.8
|
3.4
|
2.3
|
1.8
|
1.4
|
0.83
|
0.5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