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中三杰之一:陈度

(2009-06-10 08:18:4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临川现代才子

 陈度(1865~1941),字古逸,晚号琴禅居士。江西临川人,占籍云南泸西县。家庭以经营制笔为生,在同行中颇负名气,尤其是陈家的“精制椽笔”,很为云南书法界人士称道。陈度的文笔们虽以制笔为业,但文化修养很高,常教诲陈度读书练字。在陈度幼年时,“祖命业儒”而又因他“勤学好古”,熟读过许多史家和诗家的名著。由于父辈的教育和家庭的薰陶,陈度曾决心一身要“殚力于诗古文词”。
     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主事、议选处总办兼派办处详覆官、云南造币厂总办。光绪末年,他在云南省倡导戒烟及妇女放足,对改变社会风气作过努力。民国时,任云南外交司副司长、政务厅第一曹参事、都督府秘书官。
      著述今尚存《泡影集》十卷、《陈古逸先生书画集》一卷、与友人合著诗集《湖月集》一卷。陈度还参加过《云南行政纪实》和《新纂云南通志长编》的编写工作。 

 

 

 云南的近代历史上有不少的文人墨客,他们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笔墨文章,其中以人称“滇中三杰”的陈荣昌、袁嘉谷、陈度最为著名。今天将给大家介绍陈度。

29岁考中举人

    陈度1864年出生在江西临川,幼年时家庭比较贫困,1883年毕业于当地的育材书院,1885年跟随父亲到昆明经营毛笔生意,就在昆明参加了当时的童子试,以童子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末云南著名的经正书院,1893年参加云南省的乡试,考中了举人。1895年,年轻有为的陈度被普洱太守陈春源看中,聘任为云南普洱宏远书院的主讲,在陈度的不懈努力下,使普洱当地的文风为之一振。

        1898年,陈度到陈春源的府上当幕僚,佐助陈春源“建筑决疑”,筹划边防,倡办团练,并创办泽算学堂,教授新式西洋科学。后陈春源补任迤南道台,陈度随之前往,负责修著《普洱府志》52卷。其间,陈度创办了“莲湖诗社”。1900年陈度辞去幕僚,到善后局助理巡抚办事。

差点修成滇缅铁路

        1904年,陈度赴京参加殿试,考中第五十九名进士,留朝任吏部主事。1905年,吏部裁撤书吏,陈度由帮办升至正主稿。几个月后,陈度的父亲病故,陈度又重新回到了云南。

        1905年6月,英国驻滇领事拟修滇缅铁路,陈度被众人推举与英国领事谈判,他据约力争,使英国答应由中国人来负责修筑这条位于中国境内的铁路。陈度随后担任了铁路公司会办,前往美国聘请工程师。1908年陈到美国华盛顿聘请了多莱、哈克士二人。回滇后,因勘路合同已满,滇缅铁路未能修成。

赋诗支持辛亥革命

        1909年,陈度再次入京供职。初为吏部正主稿,后又在宪政筹备处任职。

        1910年,各省开始整顿币制,当年9月,陈度回到云南造币厂任总办。当时陈度虽是清臣,但对辛亥革命却非常的赞成和支持,曾经赋诗:“人心久思汉,改革义旗挥。涛声大江怒,云端南天开。重阳风雨夕,枪声动春雷。还我旧河山,赤帜风六街。”

        在云南“重九”起义中,陈度被委任为云南省府外交司副司长,后出任政务厅第一曹参事,兼都督府秘书官,被授二等嘉禾章。1912年冬,财政部委任陈度为云南造币分厂副厂长。这时,陈已年逾五十,辞官隐退,并立志不再当官。辞官以后,陈度开始致力于诗、书、画、刻的研究,并时常与文友游山戏水,笔墨往来。与陈荣昌、袁嘉谷交谊甚笃,就是在这一段时期,陈度、陈荣昌、袁嘉谷三人被称为“滇中三杰”。

晚年遁入佛门

        陈度对石刻书画造诣很深,其篆刻“不拘绳墨,下刀如风雨骤至,顷刻而就”。在今天昆明的西山、大观公园、圆通寺及滇南蒙自、石屏、泸西等地均有陈度的遗墨和碑刻流传。除此以外,陈度的诗文也是造意很深,有诗文《泡影集》传世。陈晚年深研佛法之余,著书《泡影集》十卷,《陈古逸先生书画集》一卷,并与友人合著诗集《湖月集》一卷。并参加编写《云南行政纪实》,其撰写文章有《袁树五先生传》、《信心铭》等。    陈晚年遁入佛门,避居西山华亭寺,潜心于佛学,在高■营建“法幢精舍”,于林泉中面壁念佛。将人生、社会归一“幻”字。此间,陈与禅师虚云、张学智、金在熔等联合创办“净业社”,著《净圆丛刊》、《泡影续集》二卷,书写佛经数十卷,为昌盛佛教竭尽全力,在佛教界颇有影响。

 

书画亦精深

 

      陈度一生精于金石、书画和诗文,有晚清云南四才子之名。习汉隶,深契石门颂,所书金文皆以古肖。其篆刻“不拘绳墨,下刀如风雨骤至,顷刻而就”。兴至以指发泼墨,作花草山水,别具韵味,深得指画真趣。篆刻有两周铭文及两汉瓦当、封泥之味;隶书以《石门颂》为宗,自创一格,滇中、滇南广留墨迹。篆、隶名世,篆书规范凝重,行书则舒展飘逸,为一代名家尤其精于指画,为云南指画一代宗匠。篆书深得石鼓文及泰山石刻真味,著名的昆明《护国门碑记》篆额就是其手笔。其诗文新造意深,不废雕琢,有诗文《泡影集》传世。袁嘉谷誉其:大如政法、邦交,小如书法、指画、歌赋无一弗明,明无弗精,精无弗行;其人“接物如春风和气,治事如庖丁奏刀,运筹如医鹊之洞见一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