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川书派传人:李健

(2009-06-03 22:16:43)
标签:

杂谈

分类: 临川现代才子

 

 

 

 

       

     http://www.yingbishufa.com/zhuanke/jdyrz/lijian.JPG李健(188l~1965)字仲乾,号鹤然居士,别署鹤道人、老鹤。名所居曰鹤庐,或碻庐,临川温圳人,现代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家李瑞清的胞侄和学生。幼习书法,十二岁学治印,兼事绘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毕业。为清末拔贡、内阁中书。后专事教育,任长沙及京沪多所高等学校教授,且游历南洋及新加坡等地。归国后闭门授徒。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平时好学不厌,诲人不倦。

 

 

http://www.shuobao.com/cimg1/1036/2007123042656702.jpg
   凡从其学书者,莫不明其法而达其理,相悦以解,乐此不疲。亦偶画四君子和松石图。曾熙有评:“鹤然,今之书学教育家也,其画直以书法为之。”他对书画亦有精辟阐述,尝云:“作画而不通篆籀,则无以作勾勒。不通隶分,则无以作点宕;不通草,则无以作云水,且不知皴擦诸法;不通钟鼎布白,则不解经营位置之理。”“作画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书而不通画理,则其书无韵。”1936年与刘海粟、王济远、马公愚等发起成立中华美术协会,并任理事。于书法能博通其源流派别,擅分、隶、草、章,尤工魏碑,端凝浑厚,古拙中寓雅逸,有强烈的篆籀味。治印则游刃于秦玺、封泥之间,作风在西泠、新安诸家之外。所刻印辑有《时惕庐印景》。

 

   李瑞清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监督,提倡艺术教育,特设图画手工科。李健遵其叔命供读图画手工科。毕业後曾官内阁中书。解组後即从事教育。历任湖南长沙师范学堂和上海各大学及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席。一度游南洋群岛,任槟榔屿师范学校校长。生平好学不倦,数十年如一日钻研艺事。於魏碑、行草、篆隶,靡不精究其奥,所作颇肖似清道人,惟气魄稍弱耳。深通书画笔法汇通之理,偶以书法作画,亦甚饶佳趣,花卉、人物、山水亦然。曾云:『作画而不通篆籀,则无以作勾勒;不通隶分,则无以作点宕;不通草,则无以作云水,且不知皴擦诸法;不通钟鼎布白,则不解经营位置之理。』又云:『作画而不通书道,则其画无笔;作书而不通画理,则其书无韵。』信为知言。曾熙极称之,谓『其画直以书法为之』,并推为『今之书学教育家』。著有《中国书法史》、《书法通论》(亦名《书通》)。

  其治印全从金石碑版而来,刀法刚韧不拔,运刀如笔,有笔有墨。不为某一流派所拘限。尝言:『治玺印者,当游心三代,涵泳秦汉,乃得佳耳。』恒谓人曰:『今人不会写篆字,容易谈印,白文小印尚可描补,稍大即不能至,朱文更出丑矣。按篆刻者而不能写篆,此至滑稽之事也。作印文而至於描,乌可哉,乌可哉。』又云:『余尝见有自命为篆刻家者,每治一印,斤斤於某种刀法,舍篆以求刀,削足以适履,而犹自矜,以合乎法,实则天趣既亡,徒呈俗恶,此真刻舟求剑者也。』对流派之师法,亦尝论曰:『赵(之谦)吴(昌硕)二家之印,余所服膺。……惟自来书画家既开宗派,则亦步亦趋,实繁有徒,如是学赵者有赵之习,学吴者有吴之习,习成而弊生矣。即赵之隐秀之处,而习成纤巧焉;吴之苍莽处,而习成粗犷焉。此为不善学者言之也。善学者决不如是。羲献父子不相袭,然献之不能谓非王派也;南宫父子不相袭,而大小米齐名;推之率更兰台,一宗内史,一宗太傅,而宗风益阐,此所谓善学者也。善夫!侯官张幼珊氏之言曰:—印之有派,如文之有派,创者无心,师者有意,於是名立派传,贤者变之而益工,末流放荡乃见劣。」斯诚会心之语也。』语语珠玑,发人深省。

  一九三二年,曾辑所刻印为《时惕庐印景》。晚年奏刀,多取两周彝铭文字,尤饶古趣。印学著作有《金石篆刻研讨篇》(即商务印书馆刊行未署名之《金石篆刻研究》),分三篇,二十四章,条分缕析,力陈治印必须博通金石学之理,津梁後学。沈禹钟穴印人杂咏锣咏仲乾一首云:『藉甚人传小阮名,道人(指李瑞清)绪论早亲承。一门北魏摹书体,金石还看刻画能。』此仅着笔其渊源所自,尚未道及其个人创获也。为人谦和纯挚,蔼然长者。上海中国画院筹办之际,即聘为画师,未几即谢世。(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九日马国权)

   李健育英才无数,现仍有同门师友30餘人在上海组成「碻庐同门会」以纪念李健,陶一经多次赴沪与同门联谊切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健的学生周复宇、戴尧天、黄若舟,蒋锡颐、蒋群玉、刘惟裘、曹铭等数十人组织隺庐同门,常以联谊会等悠闲的形式交流、观摩,学习、研究李瑞清(清道人)、李健作品及其书学论述。刘海粟、王邃常、黄若舟等名家还为其题写了临川李氏书学研究会。

  李健能获得老一辈上海人的敬意,是有深厚渊源的。 1981年春天,上海画院和上海书法家协会在岳阳路联合举办了一次小型的“李健书画遗作展览”,展品不多,观者也寥寥。这毫不奇怪,李健早在50年代初就过世了,不应强迫所有新生代的上海人都认识他、崇敬他。但有心者发现,一批饮誉书画艺坛的海上名家如田桓、王个移、唐云、夏征农、应野平、吴青霞、哈定、程十发、林曦明、邵洛羊、曹筒等人却络绎不绝来到展厅,一致对李健先生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书法作品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并留言说:“观先生之画,更可知其艺之高,均在人格高尚。”李健字仲乾、号鹤然居士,别署鹤道人、老鹤,原为江西临川人,生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是清道人(李瑞清)的胞侄。清道人是清末民初时期著名大书法家,尤以善写魏碑而颇负盛名。李健从小生长在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之中,既蒙庭训,又能得叔父耳提面命的教益,既习楷法,又习治印,兼攻绘事,三驾并驱,在清道人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监督时,与张大千一道成为清道人的得意门生。深得清道人书法神髓,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据说清道人因其书名太盛而登门求宁者络绎不绝,谭延闯曾建议他由侄子代笔,虽然清道人答“以心血易人金钱,不可欺也”,也足见李健青年时代的书法已出手不凡。虽惜未能跳脱其叔窠臼,但学力深厚,功底坚实,一辈子大多数时间在海内外从事美术教育。从南洋归国后,先后供职于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国学专修学校等。一生为人严整,不慕名利,以清苦自持,桃李满天下,获得人们普遍敬意。与杨之光一同驰名的程十发也是李健的学生,艺名也是他给起的。当时,程十发名程潼,李健为他取名十发,取“十发为一程”之义,为艺坛留下一段佳话。

    十发,姓程,名潼,号十发,取一程十发之意。《说文》: 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者,古量器中最微小之数也。历史上的程姓名字中用数词的有唐人程千秋、宋人程千里、宋人程九万、元人程一飞、明人程一枝,无论是十发百发,论其量都是不好和这些名字相比的。十发这个名字是老师李健给他起的,十发说:我在学校里只有姓和名,叫程潼.而没有字、所以给自己刻图章的时候,总是重复刻程潼。李老师觉得奇怪,问我有没有字,我说设有,李老师说我给你起一个字十发,取十发为一程之意,从此我就用十发,名不大用了。

  http://libseeker.bokee.com/photo/view.fcgi?id=6261890&mode=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