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重运动员周俊三次试举失败,某纸媒使用了“耻辱”一词。俺第二天凌晨读到此消息曾发了条微博:奥运会只是一场体育盛会,能代表祖国参赛,无论取得第几,只要尽力了,就是英雄!我们应该多一份赞赏和包容,少一份责备和讽刺。什么叫最耻辱的一天?别让17岁的孩子承受太多压力。我们也别总是把光环只给冠军,所有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尊重和赞扬!
似乎事件(网上称为事件)并没有到此结束,网上陆续披露的消息,发生在地方和国家体育机构之间的争吵,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潜规则,让人感叹体育也冠上了许多利益和政绩的烙印,而我们的运动员则成了这些潜规则或者说是利益的牺牲品。
事件的过程似乎越来越明朗了,举重的选拔机制似乎出了问题,考核机制似乎也出了问题,一块奥运金牌折二块全运会金牌,如果打破奥运会记录,再加一块全运会金牌,于是才有了某省体育局长损失三块金牌之说,这是什么逻辑?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地要争这个奥运参赛资格了。周俊等“被奥运”也就不难理解。连参加奥运会都要讲平衡、讲地方利益,奥运精神何在?
据说,举重队可能根本就没指望周俊获取奖牌,网上说赛前晚上把她赶到客厅睡(有人说是炮制的假新闻)、第一次试举重量就是她的极限,不去评论它吧,让17岁的孩子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和打击,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反正孩子是无辜的。至于说拿了银牌还失声痛哭、鞠躬道歉,更是大可不必,你不欠谁的,拿了银牌照样是英雄。
因为周俊事件,知道与她同台竞技的金牌得主、哈萨克斯坦的祖尔菲娅,其实是个爱吃糍粑的地道湖南妹子,中文名叫赵常玲。于是又知道了“养狼计划”,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个据说诞生于中国乒协的计划,是要把竞争对手培养成狼,而不是把俺们自己由狮子变成羊,因为你太牛了,没有了竞争对手,于是就得有点国际主义精神,亦有点人道主义精神,培养一群狼与我们竞争,“请进来、走出去”,促进世界乒乓共同进步,何其伟大?初衷似乎不错,你的核心技术肯定不能与人分享吧,否则你就傻,这种计划能成功?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是不是美国把他那些高精尖技术也与俺们第三世界的兄弟分享一下?
可偏偏人家举重借鉴“养狼计划”就成功了,这个据说中文比俄文说得还要好的祖尔菲娅,就是当年养狼计划的一部分,小姑娘本来练举重只是为了有口饭吃而已。你想推广乒乓也好,推广举重也罢,提高竞技水平,你可以派教练去教人家,也可以把人家队员请来手把手教,至于要改国籍这么隆重,让人一孩子离乡背井,就有点过分了吧,最后人家还得了金牌,不知内情的人有多少会骂她卖国呢。怎么感觉弄得跟潜伏之类的间谍片似的。
都说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俺看首要的是要理解奥林匹克精神,更多地要看全民体育素质和体育文化,不是简单地看拿了多少块金牌,更不能把运动员当作拿奖牌的“机器”。无论是否取得奖牌,对我们的运动员、对别国的运动员都要尊重、赞扬、理解和包容,能站在奥运的舞台,他(她)们就是英雄!
“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精神。拿奥运进行利益博弈,违背奥林匹克精神,才是真正的耻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