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山不高,最高的紫金山海拔还不到450米,如此的高度也号称江苏第二高峰了。除了紫金山以外,其他诸山如老山、狮子山、幕府山、清凉山、九华山、聚宝山(雨花台)、牛首山、将军山、祖堂山、方山等等,都曾经留下俺的足迹。俺大致认为,南京诸山,俺基本上算是走遍了。南京几乎每一座山,都有历史、传说、故事。比如方山,明代诗人盛时泰曾结香茅于方山时作《宿定林寺》云:“乞食归来晚,云堂已闭关。明月篱犬吠,经罢木鱼闲。白板双扉启,青藜一杖还。挑灯石岩下,趺坐小尘寰。”。那种感觉,恐怕不亚于陶渊明先生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吧!
周六一个偶然的机会开车路过挹江门,见门南首有一巨石,上写八字山公园字样,从没听说过南京还有个叫八字山的地方,萌生了俺的兴趣,将车停在旁边小巷,拾级而上,想去探个究竟。
回答上面的问题很简单,此山原来叫四望山,此山北坡,在民国时期刻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而改为八字山。仅此而已。
http://s5/middle/604eba90n77cc3fa08304&690
这座海拔只有43米的小山,真是没有什么可看的,除了绿色和傍山而建的城墙,山顶上新建了四望亭,还有一座中柱纪念亭(纪念陈中柱司令员)和南京保卫战时留下的两座水泥碉堡。让俺糊涂的是新建的水泥牌坊上写着“四望山”字样,八字山、四望山,一座山上两个名,到底怎么回事?
http://s13/middle/604eba90nadfa7ccb2c8c&690
(站在城墙向北看,挹江门城楼、阅江楼)
http://s14/middle/604eba90nadfa7d4f5dad&690
http://s14/middle/604eba90nadfa7dd7c8ad&690
(四望亭)
http://s15/middle/604eba90n77cc3fd6c26e&690
(枫叶红了。山上没有任何说明的文字,好不容易找到这一张,右下角水泥建筑,就是碉堡的一部分。)
http://s1/middle/604eba90nadfa7f712310&690
(中柱纪念亭)
但似乎又没有完结,刨根问底的结果,让俺有点时空穿越的感觉,游离在历史的诸多想像当中不能自拔。
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从公元前472年范蠡在秦淮河畔建城开始有城的历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据说当年秦始皇巡浮江而上南京,见一山(方山)山顶平展似削,方正似印,乃风水吉祥命运山,彰显帝王之气。秦始皇为方山王气震撼,为破金陵之王气,凿断方山地脉,引淮河污水入城,归途中却一病不起,驾崩途中,遭“破天机”之谴。也许,南京终因破了王气,尽管享六朝古都之名,却未出盛世或战乱不断,王朝累积存在时间也不是那么长远。
据载,三国时期,诸葛亮有一次经过,曾经骑马仔细考察了当时的地形,他看到了以钟山(紫金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样蜿蜒盘附于东南,以清凉山为终点的诸山,又似猛虎雄踞在长江之滨,这样的天然风光气质使他不禁感叹到“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这应该就是“虎踞龙蟠”的由来吧),于是回去力谏孙权。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都至此,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
中国传说中有四圣兽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龙为东方之神,属木;白虎为西方之神,属金;朱雀为南方之神,属火;玄武为北方之神,属水。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所以四圣兽又是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礼记·曲礼上》说:“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诸葛孔明大概就是依此来断定南京是帝王之都的吧,只是也许他老先生不知始皇帝破王气之说。
还记得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吧,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建于东晋的朱雀桥(遗址早已无存,今人在中华门城内的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设朱雀桥),还有现在我们经常提及的玄武湖,位于南京的一南一北,加上龙蟠虎踞,这东南西北原来是大有讲究的。
思绪就这么游荡着,几乎收不回来。回到这四望山,近年来有专家研究称石头城遗址不在鬼脸城,而在四望山,四望山才是石头山。根据历史记载,东汉末年,孙权在金陵邑旧址建石头城。六朝时,随着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石头城不断向南扩展。“以山名城”、“山以城名”,四望、清凉诸山,先后均得“石城山”、“石头城”、“石头山”之名,从而造成了后世了解孙权所建石头城位置的困难。《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又说其“山势崭绝,足供远眺,故名四望矣。”《石头山志》也记载:“金陵有四望山,坡陀而南,皆赤石结成,冈阜崇隆,为大江屏障,故得石头之名。”,还有其他一些引经据典的佐证,等等。似乎很有道理。说它有石,俺看好像只是土山,说它山势崭绝,似乎言过其实。
反对者称,石头城应该在城西清凉山一带。元朝《至正金陵新志》中曾经介绍过四望山,是这么描述的,“东至卢安,西临大海,南连石城,北接卢龙山。”四望山与石头城并列,不可能是石头城。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佐证。
后来俺又看到一篇文章,说四望山应该是今狮子山(就是有阅江楼的那座山),一曰山高更能四望,另曰四望山又称四望矶,“矶”者,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大石。
到此,俺彻底崩溃了。
其实,以前写过清凉山、鬼脸城(石头城),甚至把清凉山一带的文化视作精英文化,代表了南京的特质,三国时的乌龙潭、清末思想家魏源的故居、两江总督陶澍所建的“惜阴书院”、纪念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颜鲁公祠、明嘉靖年间所建的崇正书院、五代所建的清凉寺遗址、诸葛亮驻马坡遗址,以及随园--曹雪芹、袁枚故居遗址等等。所以,俺更愿意把清凉山一带的鬼脸城视作石头城的所在。
几千年的穿越,对于俺这个不太懂历史的门外汉来说,真的好累!
http://s10/middle/604eba90nadfa7b2443f9&690
(鬼脸照镜,石头城的所在。)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此处淮水为秦淮河)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