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7)
(2024-05-27 08:55:28)
标签:
粮食平衡粮食安全国际互助技术援助喀麦隆中心 |
援助喀麦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7)
项目技术合作方案
第1部分 项目概况
第2部分 项目背景与基础条件
第4部分:项目主要实施内容与布局
第6部分: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1投资估算说明
此阶段在建设投资构成中,设备、农用物资全部从中国采购,土建工程利用当地物资建设。所以,设备和农用物资采用中国市场采购价格+中国国内运费+海上运输费用+喀麦隆国内运输费,该项目免关税,不计算关税;土建工程中所需要的建材、人工和其他喀麦隆当地物资,均按喀麦隆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安装工程费用按设备购置费用的10%计算;涨价预备费参考喀麦隆近几年价格上涨指数,按土建工程4%计算。
6.2投资估算(略)
6.2.1总投资估算
6.2.2建设投资估算(略)
6.3 财务评价
6.3.1财务评价依据
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价格:项目主要投入、产出物的价格是以近期国内外市场价格为依据,并根据近几年价格的变动趋势进行定价,对部分投入产出物的价格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计算期内各年均采用固定价格。
税费:根据喀麦隆政府对该项目的有关政策,免征收关税、增值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故对该项目不算增值税,只计算利润税,税率38.5%。
计算期:该项目计算期为15年,包括2年建设期。
财务基准收益率:根据项目各行业的平均收益和项目的风险,基准收益率设定为10%。
2)销售收入估算
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稳定在11768.4万元。主要产品有良种、大米及大米副产品等。
3)总成本估算
该项目总成本由各个分项目的成本构成,有良种繁育与加工成本、水稻种植与加工成本等各项成本构成。
6.4财务分析
6.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 利润及其利润分配
项目计算期内年均利润2508万元,年均税后利润1552万元,总投资收益率12.89%。详见下表。
2)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6.59%,财务净现值6057.52万元,投资回收期6.79年(包含建设期)。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6.99%,财务净现值13144.64万元,投资回收期5.33年(包含建设期)。
6.4.2盈亏平衡分析
6.4.3 财务评价结论
从上述财务评价看,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0%,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在财务评价方面是可行的。
6.5社会与生态效益分析
6.5.1社会效益
1.增加水稻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该项目开发种植水稻3000公顷,年产稻谷36万,不仅提高了粮食安全水平,还提高了粮食安全质量。喀麦隆人均粮食可以达到494公斤,但谷物只有87.8公斤,在谷物中稻谷只有3.9公斤,本项目正常运营后,提高了谷物比重,降低了芭蕉、薯类等代粮品的比重,提高了粮食安全的质量。
2.增加就业岗位,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该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每年可解决就业2800人就业,每人每年收入可以达到7000元以上。不仅在项目区消除了贫困,还可以带动项目区周边发展,使更多人摆脱贫困,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有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参与项目走向富裕。
3.转变生产方式,增强“造血”能力
喀麦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是靠天吃饭,耕作方式较为原始,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不足,导致产量低而不稳。通过项目实施,转变农民原始的生产方式,使传统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的“造血”能力。
项目正常运转后,不仅使项目本身得到发展,同时还能带动关键联产业发展,如:运输、交易市场、餐饮、金融等诸多行业的繁荣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增加喀麦隆国家税收,促进经济发展
6.5.2生态效益
1.保护植被,减轻水土流失
国内经验证明: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注重环保、生态,强调种、养、保结合,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效果明显。由于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使农民不再大面积毁林开荒,尤其是非洲这块还未开垦的处女地,先进的植物栽培可以从农业生产的开始就注重植被保护,减轻水土流失,对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示范中心”三年技术合作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经过喀麦隆政府严格的环境评估,这种做法的推广和确认,对世界的耕地保护、环境保护都是一大贡献。
2.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喀麦隆这样的非洲国家,生物的多样性、多品种得到了充分体现,粮食等作物的种植,可进一步促进生物的生长链延长。示范中心促进了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和产量,使狩猎和粮食的比较效益下降,从而使一部分猎人走出森林,转向种植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减少野生动物的捕杀量,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3.有利于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
喀麦隆农业自然资源丰富,通过水稻产业化生产,利用高产优质品种、高效栽培技术以及产业化加工等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作物生产水平,有效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