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度农口推荐国家有突出贡献的
中青年专家鲁向平
鲁向平,男,1957年3月生,1978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曾任陕西省农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陕西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9年聘为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研究会高级会员,中国农学会高级会员;1996年国家科委农村司聘请为“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低产田治理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聘请为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农业综合发展技术”评审专家。兼任陕西省自然科学(农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陕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员,及《西北农业学报》、《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编委等。
在陕西省农业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农村产业结构与发展战略研究;在省黄土高原治理研究所,主要从事黄土丘陵区的综合开发治理研究,在陕西省农业经济信息研究所,主要从事科教兴农信息网络建设工作。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超前性,生物资源的多样化,低值土地的高效利用,黄土高原开发治理的整体配套性等方面具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决策咨询和实体模式的示范方面做出了实质性贡献,曾先后执行国际合作项目4期,主持和参加科技攻关、技术推广、科技扶贫项目32项,共取得科研成果30项。“陕北丘陵沟壑区农林牧综合发展布局研究”,1994年被评为陕西省农科院科研成果;“从经济效果出发,调整长城沿线风沙区农业生产结构”,1985年被评为陕西省农业经济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农村产业结构布局发展战略问题初探”,1985年评为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渭北旱原农业综合区划的研究”,1986年评为陕西省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陕西省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1986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陕西省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986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陕西省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1989年获陕西省农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应用价值律,促进陕西农村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1989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渭北旱原农村经济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1990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成果优秀奖;“陕北农村经济开发问题研究报告”,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自然科学三等优秀学术论文;“渭北旱源农村经济开发问题研究”,199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研究”,1992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研究”,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米脂模式研究”,1994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泉家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推广”,1994年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黑穗醋粟试管苗生产工艺流程的研究”,1996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桥河岔乡持续高效农业体系研究与示范”,1996年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快速治理模式研究及试点”,1997年获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应用性成果特等奖。
代表性著作和编著有《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农业技术体系研究》、《黄土丘陵区种植业研究》、《黄土丘陵区保土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黄土丘陵区新型生态经济体系研究》、《黄土高原农业开发模式研究》、《陕北、渭北农业经济研究》、《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与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等。发表论文200余篇。擅长解决系统性问题和发展战略问题。
1992年授予陕西省国家机关“十佳青年”称号;1993年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授予“陕西省青年十杰”称号;1994年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1995年获得振华科技扶贫奖励基金服务奖;1995年授予“陕西省科技新星”称号;1996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陕西省农业发展办公室
1998年10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