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

(2024-02-22 09:34:11)
标签:

生态建设

退耕还林

规模治理

科学施策

可持续发展

  针对现实存在问题,我们深入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继续搞好退耕还林,解决好国家补助期满后可能出现的农民生计、复垦问题,确保实现“退得下、还得上、能致富、稳得住、不反弹”的目标要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根据国力和民力,积极主动地适当压缩整体资助规模,缩短战线,集中有限资源,将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战场放在生态环境最为突出的陕北丘陵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以保证重点,集中完善。退耕还林工程必须首先保证重点区域的任务和投资,纠正目前撒胡椒面、搞均衡分配的做法。陕北是“山川秀美”和退耕还林的策源地,全国将西部地区作为退耕还林的实施重点,陕西省应将陕北地区作为退耕还林的实施重点。对于粮食主产区和生态植被较好的南部地区,应大量压少退耕还林任务,加大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力度,优先安排25度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要避免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一刀切现象,防止搞集中连片、面子工程而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的问题发生,在确保退耕户人均拥有2亩水地、坝地、台地或3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土地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耕地管理,强化退耕地的评估制度,不该退的地,坚决不能退,以防范粮食风险。针对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结构性、适应性调整后,大幅度减少了退耕还林任务,而不少市县滚动发展,超前实施了2004年退耕还林任务的现实问题,建议国家按照“确保平稳过渡,防止大起大落,不搞急刹车,不留遗留问题”的承诺,追加任务指标。同时,各级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广泛做了宣传解释工作,妥善处理好有关事宜,建议先由省市政府贴息,县乡政府贷款兑现补助,用后续工程补助款还贷,以维护政府威信,保护退耕户积极性,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连续性和社会稳定。
  二、着力培植后续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统一认识,像发展苹果产业一样,在项目实施区,以开发优质抗逆能力强的经济林木为主,建成基地,完善后续支柱产业,以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较大幅度地放宽营造经济林的比例。国家明确规定还经济林不得超过20%。但工程实施区多属贫困山区,为尽快脱贫致富,农民和地方政府都希望多发展经济林。因此,既要注意不顾立地条件,盲目上经济林的情况发生,又不要对经济林和生态林28的比例要求统得过死。适宜发展 特色经济林的地方,应允许县上统一掌握,根据立地条件和土地多少确定恰当比例,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根据先前较大规模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以工代赈项目的经验教训,只有大力发展既具有生态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的林木方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具体建议是,继续大力搞好陕北黄河沿岸的百万亩红枣带、白玉山区百万亩杏树基地、210国道一带百万亩杂果带和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带建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并着力于实现生物措施的产业化。最终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目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后续产业的有效培植是解决退耕农户生计问题,防止复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在规划退耕还林工程时,必须同步规划后续产业。要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公司十农户”、“工厂十基地”模式,引导、扶持农民发展林果业、桑蚕业、草牧业、草药业及加工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在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易成活,见效快,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实行草灌乔立体配置,规模开发利用,力争在补助期限内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