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大天地
(2024-01-29 09:44:38)
标签:
科技扶贫进村入户齐心合力精准施策敬礼与祝福 |
赴延川县延水关镇张家河村精准扶贫服务队总结
一、学生们的所想与所为的简要总结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学子,能深入基层,能体验陕北风情,能将理论融合实际是一件无比荣幸奔的事情。本次实践活动是由全国农学院发展联盟在2016年开展的以“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全国农科学子联合行动。初到这里,我们便被淳朴热情的村民,活泼好学的孩童,体贴入微的政府所深深打动。这里的一切都是那般静谧而美好,喜欢山坡上的窑洞,喜欢靛蓝的天空,喜欢树上的鸟叫声……来到张家河已有7天之久,我们都想竭力去留下些什么,给予些什么。回想这几天的历程,我们的确成长了不少,做了不少,也收获了不少。
我们所做的:
1、问卷调研
通过前4天的问卷访谈,使我们对张家河村的教育水平,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建设,村内环境治理,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以及农民的整体收入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村内整体情况运营良好。
2、支教帮学
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我们服务队通过面对面交流,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当然,我们也教孩子们折纸,叠纸,剪纸。我们所做的就是想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挖掘孩子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长他们的自信心。
3、推广“农天下”APP
我们服务队曾向副镇长,村内庄稼医生介绍推广“农天下”软件,教会了他们对于该软件的使用。农民可以将自己所遇到的种植,养殖方面的难题在软件上进行咨询,通过该平台可以有效缓解村民盲目种植,盲目洒药的现状。
4、帮扶贫困百姓
通过前期的调研了解,使得我们对村内贫困居民,孤寡老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给贫困居民购买了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虽说这些帮助并不能缓解他们贫困现状,但也能为他们送去一丝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人民的关爱。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的活动也接近尾声。再次感谢政府的支持,感谢百姓的款待,感谢孩子们的参与。只愿张家河又好又快的发展,愿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
二、 留给村委会与镇政府的咨询服务报告
1、 延水关镇张家河村红枣产业链发展规划建议书
2、 延水关镇设施蔬菜技术集成项目建议书
3、 延水关镇张家河村标志性山体美化工程建议书
4、 献给家乡之爱: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红薯栽培技术
5、 献给家乡之爱:陕北南部黄河沿岸芝麻栽培技术
6、 农技扶贫:黄土丘陵区大豆栽培技术
7、 扶贫济困:黄土丘陵区绿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张家河村建立长期友好合作意向书
三、小村民的感悟与启示:
1、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这不是大话,这是真话。纵观中国农业发展的全局,精准把握其时代发展命脉。
2、一件件不起眼的民生“小事”,就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大事”。一个个村庄的生动实践,便是我国推进乡村振兴的小小缩影。珍惜机会,献计献策。
3、地处黄土丘陵区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特色优势农业资源丰富,地貌多元、气候多样,具备了全方位挖掘食物供给的潜力。在践行“大食物观”背景下,该类型区“特”“优”农业发展也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问需于民,精准施策;狠抓落实,久久为功。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农民当处主体地位,从农民想干、愿意干、能参与的事做起,把好事办好、办稳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至关重要。
4、在现阶段创新创业必须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耳闻目睹,自觉自悟。专注于接受能力,知识深度,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的磨炼;优秀学生更需要提供和创造挑战的环境。只有感受到压力,才能进步的更快。面对复杂的现实,努力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现实和久远意义。好的学生,好的学风,好的导师,国际化视野,渗透式教育,贯通式培养,自觉形成全人格的价值养成。
5、精心理解和认识导师提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获得准确结论后,如何应用推广?精心训练批判性思维,敢于和善于“离经叛道”“”国际一流导师的水准、品味、风格才是硬道理、真功夫。“大先生”才能培养出“大学生”。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信仰、信心、信念、信任。自觉培养坚毅性人格和增强可持续的发展毅力与能力!
6、小山村,大天地;大合唱,新辉煌。是为思、是为念、是为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