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杨凌农科城:产学研结合之路越走越宽

(2023-12-23 08:51:02)
标签:

现代农业

杨凌示范

改革创新

体制与机制

感恩与祝福

【转载】杨凌农科城:产学研结合之路越走越宽

新华网 2002年11月6日

在地处陕西八百里秦川的杨凌,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成立5年来,积极探索金融资本、知识资本和科技资本的融合途径,大量研究成果束之高阁的状况正在明显改变。

“穷教书匠”到“科技富翁”,是杨凌知识分子群体近年来出现的最大变化。如今,杨凌示范区的许多科教人员改变了过去仅仅埋头写论文、评职称的旧观念,开始走出校门和实验室创办或领办科技企业,使科教人员不仅是企业的技术和智力资源,同时也成为企业的股东或“老板”。

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几年前就把目光盯上了杨凌的科学家。2000年,中富集团向15位科学家奖励了315万元的股权,其中从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研究的鲁向平研究员等3人每人获得杨凌中富绿色硅谷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权35万元。

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融合,使科学家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能量得到释放,加速了成果的转化。培育出克隆羊“元元”的张涌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目前已注册了两个公司,通过引进名优动物品种、利用克隆和胚胎技术等办法,进行快速繁殖。目前,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由科技人员创办的企业就有100多家,吸引社会资金2亿多元。

同时,杨凌的高校也积极探索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社会法人或自然人合作组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实现了科教单位与企业的结合。西北农科大以专利、专有技术以及部分实物资产和货币资金入股、参股组建了各类企业20家,对外合作企业总股本已达7.558亿元。

科学家与企业家融合,科教单位与金融资本结合,加快了技术推广,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科技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目前,区内注册企业达46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良种繁育、节水灌溉、生物胚胎工程、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行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去年,杨凌科技企业的技工贸收入达到12亿元。杨凌向周边省市区的示范辐射的经济效益也从1997年的20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00亿元。(中国科学院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