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向平:心迹(47)
(2023-04-05 09:32:13)
标签:
心系祖国科技兴农技术革新经验借鉴鲁向平敬礼 |
农业新技术革新:国内外经验的回顾与总结
综观世界五次生产力高潮,即五次新技术革命的历史,初步可以看出如下轮廓,以资参考借鉴。
1. 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首要的目标是要实现“学者与工匠的结合”做到“知识与力量的统一”。这虽是古老经验,但在目前我国广大贫困落后的农村,仍然是一条不得已而为之的有效办法。因为原始积累由此开始,这是振兴农村经济起步阶段的基本功,道理简单,但贯彻落实起来可能困难很多,并非易事。教会农民种庄稼,教会农民过光景,让广大农民都懂得商品、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重大意义,我们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也许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做出过高的估计。
2.生产体制要发生大的变革。可以认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取得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的重要武器就是在生产关系上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和产品的社会化,在生产力上就是大机器生产。我国广大农村人多地少的现实,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不得不承认给我们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商品化生产带来重大影响。农户的组织,多方的协作和协调,我国比任何国家的工作量要大,服务范围要广,故我们必须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3.现代工业在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农用机械,农用化肥,农用地膜等将会对农业生产方式、耕作制度、农艺技术,甚至农民的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对其每一项重大措施,我们必须精心推广,精心贯彻,抓出成效。
4.科学技术要长入社会,进入企业。要用现代科学、现代生产资料、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武装农民、武装农业、武装农村这是庞大的社会工程,要唤起社会,全民动员,共创辉煌。
5.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快理论思维的创新,充分作用国际环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敏锐地选准战略突破口。
6.新技术产业化客观上需要有个过程,但规模生产、规模经济确实是一条成功之路。这一创举,为美国领先完成专业化、单一产品化和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为实现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拉开了序幕,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7.日本的经验尤为重要。日本战后的主体政策是:对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采用的国际环境提供的机会,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对内维持低工资、低消费、高产出的政策,其有利于尽快完成原始积累;执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发展技术的办法,引进技术是为了赶超对手,为了达到培养自己队伍的目的,在重视学校科技意识的教育、竞争竟识的教育和部门敬业意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自成一统地日本式管理方式,倾其全力实现技术产业化,商品化,达到占领世界市场,以贸易立国的目的。
其具体做法:(1) 以优化经济结构为导向,向重点产业倾斜。其主导产业是从四大效率出发,即生产效率,人口就业效率,出口贸易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目的。(2) 建立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的“柔性结构”的研究所。(3) 让“综合就是创造”的思路在企业生根。甚至可以说,日本整个技术体系就是三分欧洲七分美国新技术的“综合”。(4) 技术要在离产品最近的地方下功夫。众多事列表明,技术的最后受益者往往是掌握该项技术制成产品而且质量和成本均优于他人产品的人。因为,研究开发的成功,不等于生产产品的成功,更不等于产品投放市场获得效益的成功,只有在离产品最近的地方下功夫,研究开发才具有实在的经济意义。(5) 成败兴衰在于培育有创新能力的人。日本技术教育的目标,是致力于三种创造力的培养。第一,技术创造力,即技术上改进与发明的能力,但他还不是产业能力和商业能力,是基本能力。第二,运用技术的创造力,即把新技术转变为有用的能大规模生产产品的能力。第三,销售产品的创造力,日本在40多年来迅速形成强大经济实力,归根结底,是因为日本在使用基础技术转化为商品方面领先于世界。
8.时刻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当代科技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突破,二是融合。突破是以研究开发新一代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科技成果。融合是组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技术。科技融合需要三个条件促成:第一,是以市场主导研究与发展;第二,具有广泛收集、加工、分析信息的能力,随时掌握本行业内外科技发展动向和趋势;第三,长期保持不同科技领域和不同产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参与跨行业的研究开发计划,由于现代技术的融合化趋势,各种高新技术都具有组合技术的性质。因此,技术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而大型、复杂技术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由机械技术向“智能技术”的提高,所以,从硬件技术转向软件技术,从有形产品的开发转向无形产品的开发。从偏重硬件的发展路线转向注重整体的发展路线,这是当前技术发展新趋势之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