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觉悟的集成
(2023-03-21 09:26:51)
标签:
静心聆听修养身心牢记交汇感恩智慧祝福前程 |
一、佛陀离世给我们的启示
佛陀在化身示现的八十年中,以指示众生执“我”为尊为开始,到最后度化须跋陀尊者,除了自我的修行,便是度人的慈悲。《法华经》说: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的一生简单地只有度化众生这唯一的心愿,毕其一生,不曾懈怠、不曾食言、不曾放弃,每一次宣讲,不会因信众多寡而有差别相,这大概是佛陀在农历二月十五,给人世间最后的一番教化。
若从小处看,佛陀为须跋陀尊者而等待,从大处看,佛陀为度化每一个可能的众生而期待。佛陀的慈悲,不是高高在上的尊享,而是尽其所能的教化。农历二月十五,值得纪念的,不是佛陀的离世,而是佛陀即使面对生命的终点,却依然能够努力地将度化众生的事业延长。现在的我们,更是应该循佛之遗志,尽可能地用佛法延长自己修行的价值,培福修善、诵经生智、精进不辍,当是佛弟子最后的坚持。
二、能干、能处、能忍,是个人进步前行的“阶梯”
智者云:一个人能干是一种素质,能相处善团结是一种境界,而能忍得住一时的委屈、不公和苦痛则是一种修炼。能干在于学习和实践,能处在于能否宽容、包容和理解、信任。世界再大,大不过包容的心,宽容、包容才能融合、融洽、融入,理解、信任人是一种境界,被理解被信任则是一种幸福。能忍在于能否看长远、想大局,站得高、看得远,唯“风物长宜放眼量”,才沉得住气、吃得了亏、受得了罪,“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能干、能处、能忍好比三个大的阶梯、三道大的门坎,跨过去、迈过去了,便能顺利地往前走。
三、精进的努力
要办好世界上的事,首先要办好自己的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