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与乡音(31)
(2022-12-14 10:02:20)
标签:
陕北沙区回忆与记忆民情与乡音纪老先生鲁向平敬礼 |
电的好处说不完
1996年秋末,麻黄梁镇安排东河村也要通电,全村人只要集资200元现金,交到政府就可以施工。东河人的经济困难是多年的包袱,为了通电,再困难也得撑起。经群众讨论,能自筹者更好,不能者当下贷款,资金问题得到解决。
当年架设高压线是靠人海战术,杆子从汽车上卸下来,全部用人力抬到地点,16个人抬一根杆子,一天只能抬两三根。全大队人用了十多天的时间,高低压都架通了。至此,东河人点煤油灯的历史结束了。
一、文化生活上了新台阶
本村以前只有个别人有收音机,还要用电池,群众对文化艺术方面的感受是谈不上的。通电后,不光是可以照明,家电设备也逐步实现了。有人买回电视机了,中央的新闻听到了,戏剧表演看到了。全村人出现了比赛买电器,不久电视普及了。
二、院子的蔬菜丰收了
院子种蔬菜是东河人的常规。蔬菜是一类喜水分作物,受旱时,有人挑水浇,有人提水浇,遇到大旱时还是被晒的东倒西歪,产量降低。有了电,家家买了小水泵,闸一合,水就流到地里了,不用半小时地就浇好了,电起到了急时雨的作用。茄子、黄瓜、西红柿果实累累,豆角、小白菜、莲花菜、青椒既好吃又好看,全是绿色食品。
三、为养殖业增加了动力
未通电之前,全村只有极少数人用柴油机带动加工机具,串门子加工饲料,不便时,用畜力车拉在大保当或麻黄梁等处进行加工,制约着养殖业的大发展。有了电,各家都买了饲料加工机、铡草机、扇风车等,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效,养殖效益成倍增加。
四、家用电器普及了
洗衣机、冰箱、冰柜、电磁炉,家家齐全,改变了夏天吃不到肉,喝一碗开水还要放火烧开水的繁琐工序,尤其是在饮食、生活方面,给人们注入了新的观念和实际便利。
五、新屋的装潢能高档
几十年前,谁家修起再好的房子,也不考虑电路装置,最讲究的人,也就是留个照明线路设备。通了电,修房的人家用起了装潢匠人,裁地板、打墙眼,动电锯插头一插一按,机具飞转,有方有圆,应用自如。
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科学技术的新开发,电力生产还会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益处、更方便的用途。
榆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