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向平:我国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的战略与方略

(2022-11-18 10:08:13)
标签:

黄土高原

生态文明

战略与方略

理论与实践

鲁向平鞠躬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参与黄土高原治理的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已经40多年了,期间正式出版了黄土高原开发与治理系列论文集,根据黄土高原开发与治理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观点,今天我也就这个方面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黄土高原的特殊性与难点所在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面积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15,人口约1亿,处在一系列的过渡带上,由南而北,气候带由暖温带向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以中温带半干旱为主;植被带由森林草原向风沙草原过渡,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生产由适宜地区向适宜性较差地区过渡。年降水量400-500 mm,生长期120-160天,旱、寒对生物资源的选择有重大影响。这一地区具有多种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模数5000-30000t/km2·a,水土流失举世瞩目。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和经济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人口密度较大,自然经济为主,农民群众长期生活拮据,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由于大量泥沙带来的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实乃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是人为的不合理经济行为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广种薄收这一古老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地、彻底地破坏了农业生产本身的环境条件。建国以来,国家一直对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与开发非常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尤其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成效。但由于该工程主要依赖国家政策补贴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增收没有得到同步协调发展,一旦国家停止补贴,农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难以保持。如何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同步解决生态文明与农民增收问题,是该区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对黄土高原开发与治理的再认识

理论与实践反复证明,黄土高原的治理开发,单靠某一项措施不行,靠某一学科、某一部门孤军奋战也不行。只有在深入扎实地进行单项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治理、综合发展,才能见成效。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开发治理的基本战略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前提,粮食的安全供给是基础,提高经济效益是中心,新型现代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完善是突破口,山川秀美、农民富裕是目标。所谓的绿色战略、生态优先战略,我认为是一种探索战略,目前暂不宜变为决策实施。因为黄土高原的自然资源特点不能使其然;黄土高原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不能使其然;我国、我省的综合实力不可能持久使其然。

我们应该承认,治理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体,精心摆正其关系,应该成为宏观决策的着力点。为此,需谨慎处理好四大关系,即国家整体利益与区域局部利益的关系;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生态效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抓机遇、出成绩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改善的关系。在区域布局配置上,长城沿线应建成与能源矿区相辉映的设施农业区,黄土丘陵区应建成新的杂果带;重点实施区为黄河沿岸和无定河、延河流域,坚持大调水、大开发与大生态建设的密切结合。

三、黄土高原开发与治理的经验和反思  

近年来,我省榆林市米脂县孟岔村在黄土高原开发与治理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黄土丘陵沟壑区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之路,被专家总结为“孟岔模式”。米脂孟岔在25度的坡地上,采用大型水保措施种植高效优质红枣,实现了6龄红枣亩产由150kg到1500kg的跨越,是陕北大田枣园产量的8-10倍,开创了黄土丘陵区低值土地的高效开发利用的新模式。适生、优质、高产红枣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是其模式形成的关键;完善的现代生态型红枣科技体系是红枣高产、优质的保证;一代新型农民企业家的涌现成为新的开发治理主体;新体制、新机制的创新与完善,为推广山地红枣微灌工程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孟岔模式的启示是:资源保护必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经济发展刺激和促进资源保护。离开治理谈致富,致富就没有生存点,离开致富谈治理,治理就没有动力源。

从实践经验来看,要更好地进行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应该普及“两大理论”,实现“两大转变”。两大理论:第一为TOP(科学家、行政管理人员、农民群众的英文简写)理论。就是在区域性开发治理中,任何重大项目、重大措施的落实,必须充分兼顾上述三者的利益。其主要思路是,科学家、行政管理部门、农民群众三者紧密配合,各负其责,各得其果,各享其利,是真正实现科学家出成果,行政领导出政绩,农民群众得实惠的理想模式。第二为农业系统(farming system)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点是改变计划经济的老做法,代之以面向实际,从最基层扎扎实实向上推进的工作方法。要实现的两大根本转变:一是要实现从“要我治”向“我要治”的转变。二是要实现科学技术从“送下乡”向农民群众主动“请到家”的转变。前者的奥秘在于效益的吸引,后者的玄机在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一转变的快慢与深浅,决定了黄土高原开发治理成效之大小,速度之快慢。

四、对搞好我省黄土高原开发与治理的几点建议

1.绘好长远规划蓝图。建议对我省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重新开展一次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以农民的广泛认知和参与为关键,以成熟的技术体系为支撑,以向高效益的生产部门倾斜为方向,以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为保障,抓紧制订全省整体开发治理规划,为我省这一典型区域加快转型升级绘好大蓝图。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在科学调查和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自然和经济双重规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真正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扬长避短,务必使各区域发挥特色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快传统农业改造步伐。要坚持用全球的视野、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充分利用现代生物资源和配套栽培(饲养)技术,大力开发和引进适生、优质、高效的新品种,积极接纳一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的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思路。要坚持摒弃传统的自然经济的理念,主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自觉接受国内外市场考验,不断增强技术经济实力。

4.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体系。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农业产业和产品也不断涌现,农业产业要不断增环加链,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革新和新的生态体系的形成。只有这样,农民才是富裕的农民、社会化的农民、享受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农民。

总之,只要我们要认清陕北黄土丘陵区的本质特征,明确方向,坚定信心,制定切合实际的开发与治理步骤,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抓住陕北能源矿区开发千年不遇的大好时机,就一定能重塑黄土高原的新文明和新辉煌。

高天厚土,厚土高天。是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