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深信人工智能将会造福人类

(2022-11-16 15:58:29)
标签:

学习与理解

认识与感悟

智能化

益寿延年

祝福与敬礼

如何「造福」人类,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健康长寿」项目。Insilico Medicine 的创始人 Alex Zhavoronkov,再度燃起人们的希望。该公司试图将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靶点识别、药物发现以及抗衰老研究领域。

每次人工智能峰会都将掀起一波未来主义风潮,而「延年益寿」和「返老还童」的药物,是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承诺。至少在十几年前,Google 旗下的药物开发 Calico 公司,就告诉人们活到 200 岁不是梦。

AI制药,大生意  利用 AI 研发抗衰药物,主要是想克服过去研发新药的痛点。研发新药,再推向市场是一个复杂且消耗资源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疾病假说的确认、疾病或病理关键靶点的发现和验证、苗头化合物(hits)和先导化合物(leads)的筛选测试……动物试验上活性和安全性的证实、监管机构批准后的临床试验等等。每一个过程,制药公司都已经反复实践,依然解决不了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新药研发的失败率高达 90%

Insilico 打造了三个 AI 工具:分别是用于靶点发现的 PandaOmics,用于分子生成的 Chemistry42、用于临床试验设计和预测的 InClinico。他们的策略是,让 AI 从整体上「学习」药物研发的流程,不是只从一段局部分析数据。

抗衰药物的开发,将是全球意义上的「大生意」。想克服衰老,首先要知道衰老的成因。自由基衰老学说认为,人体老化的原因是体内产生了自由基,也就是一种氧化剂。消化食物时,氧分子会在代谢过程中溢出,成为具有破坏性的自由基。另一衰老学说是「端粒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同事们发现,高度的压力会破坏端粒。端粒是 DNA 蛋白复合体,可以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点。最后,端粒会短到无法含有足够的 DNA,细胞也就无法继续复制,生命也就难以延续。

发现「端粒酶」,使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索斯塔克,共同获得了 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酶设定了端粒衰退的节奏,从而决定了细胞生命与组织健康或衰老的步调。有科学团队另辟蹊径,从植物入手,试图找到促成衰老的「凶手」。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王佳伟团队研究发现,小分子 RNA——MIR156,以及基因序列相近的 MIR157,是植物幼年态向成年态转变的主要调控因子。当然,生物体也不是简单的分子集合,这一复杂系统具有冗余性和灵活性。衰老是发生在复杂系统中的一系列过程,没有哪项研究能说自己「完全理解衰老」。

抗衰的办法

不过,根据《Rejuvenation Research》的一项新研究,换血恐怕不是特别靠谱。换血总是简单粗暴但也算有点效果。还有人琢磨治疗性线粒体移植(TMT)疗法。其目标是先建立现成的线粒体生产线,使其可以冷冻、解冻;此外就是血液灌注,外加探索更多适应症领域的线粒体移植疗法。

制药巨头辉瑞近期针对「长寿」领域的一系列投资,也许能令人在「未来延寿产品」消费领域摸到一些头脑。

硅谷的科技巨头,当然也不会放过延年益寿这门大生意。今年年初,细胞编程公司 Altos Labs 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富豪贝佐斯和投资家尤里·米尔纳的身影。Google 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已经向创立快十年的公司 Calico 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寻找抗衰老药物。

虽然抗衰之路百花齐放,但迄今为止,听起来最「普适」的抗衰药物还是二甲双胍。尼尔·巴梓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衰老研究所的负责人,也是 AFAR(美国衰老研究联合会)的科学主任,他「押注」二甲双胍,想去找硅谷富豪的投资。

二甲双胍是一种在 1990 年代被批准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药物可以预防心脏病发作、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它也被证明安全性高、副作用很少,而且特别便宜——每片只需 6 美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的肉体一直在分子层面进行自我摧毁。如今衰老机制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成果,「永生者」也许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感恩智能化,祝福智能化。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延年益寿不是梦,致敬先行者,早成大辉煌。是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