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的开发与治理(二十七)

(2022-11-10 10:56:58)
标签:

生态文明

沙漠治理

试验示范

经验总结

鲁向平集成

陕北沙区治理技术措施篇17

   第三章  沙区农田土壤改良和防护措施2

   第二节  下湿盐碱滩地的改良

沙漠地区散布着很多湖盆滩地(群众叫下湿滩地)。这些湖盆滩地是沙区农业生产的基地。由于四周沙丘的水分渗流到滩地流不出去,所以滩地的地下水位很高,加之风大风多。蒸发强烈,使地下水中的盐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地表积累下来,因而整个滩地土壤都有程度不同的盐渍化。

陕北沙区下湿盐碱地的特点  从分布来看,东部盐渍化较轻,西部地区较重,甚至有寸草不生的盐漠及盐池出现:从盐分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来看,旱季盐分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范围内,常常在地面出现盐霜和盐结皮,而雨季又随水下溶。从同一滩地来看,由滩地低洼中心呈环状向四周逐渐升高,地下水位相对下降,盐渍化程度减轻。从土壤类型看,多为盐化草甸土和盐土或盐化潜育土。从地下水矿化类型来看,东部一般为重碳酸一钠型和重碳酸一钠钙型,含盐量较低,约为0.2798g/L,地下水位0.3—2.0m。西部为氯硫酸一钠镁型和重碳酸一纳镁型或硫酸一钠型。下湿盐碱滩地区由于地下水位高,遇到秋雨连绵季节,就形成积水漫流,淹没耕地,常使作物受灾减产。当地群众对下湿盐碱地的形容是:“下雨进不去,天晴盐满地”。由于下湿、盐碱的危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陕北沙区的群众在改造下湿盐碱滩地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采取下列几种方法:

一、挖渠排水  挖渠排水是改良下湿盐碱地最基本的方法:“盐从水来,盐从水去”,这是沙区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下湿盐碱地水盐动态规律的认识。造成土地的下湿和盐碱的原因,同地下水的关系极为密切,只有把水排走了,盐分也就随水而去,盐碱危害即可大大减轻。因此,沙区群众很早就采用挖渠排水的办法改良下湿盐碱滩地。

(一)挖渠排水的作用  通过挖渠排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的透气状况,提高地温,有利于作物发芽和捉苗。

(二)修筑排水工程的要求  根据下湿盐碱滩地的特点和群众的经验,排水工程要做到:第一,降低地下水位;第二,排灌结合,旱时作为蓄水池,涝时作为排水渠,达到遇旱有水,遇涝排水,并能上排下灌,即用高地排出的水去灌溉低地;第三,布设排水渠系时,应和整个农田基本建设结合进行,以减少建筑物,少占耕地,有利于机械耕作。

(三)排水网的布设  排水网一般分干、支、引三级渠道,具体规格要求,根据各地情况而定,干渠一般深2-2.5m,支渠深1.5-2m,引渠深一米左右,渠道边坡采用1:1-1.5。排水渠的间距,随排水渠的深度、土壤的透水性、土壤含盐量、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降低地下水位所必需的速度等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干渠的间距是400-600m。值得注意的是,渠道末端尽量以海子或河流为出口,这样有利于彻底排盐排水。

(四)渠道防塌防淤措施  下湿滩地的排水渠挖的稍深,就容易发生滑塌现象。当边群众采用柳桩护渠,既不妨碍排水,又起固堤作用。具体做法是:在渠的坡脚并排打下长约2米多的柳桩,桩间距离20m,再用树枝或柳条编织成栅,构成防塌墙。同时,在渠堤上造林,既护了渠,又可通过树冠的蒸腾作用,减少地下水。

榆林北部下湿盐碱滩地系沙性土,不耐旱,群众采用“马槽井 ”的办法蓄水,实行上排下灌,把排、蓄、灌结合起来,遇旱有水,逼涝排水,改良下湿盐碱滩地,效果很好。

  修筑马槽井的方法是:在田块的一端挖深1-2m,长10-20m的大坑,以蓄水灌溉。因形似马槽,故群众称为“马槽井”。马槽井一般与地下水流向和地面倾斜方向成垂直开挖。亦可将零星分散的马槽井,连接形成大型的排灌渠系。有干渠、支渠,但干渠没有渠首,渠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渠深2m左右,底宽1m,口宽4-7m,边坡1:1。这种马槽井可使整个滩地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排灌系统,为滩地渠网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干渠设若干分水闸,以互相调剂水量,将水引入支、分渠,在干旱时可抽水和引渠水自流灌溉;在雨涝时又可及时地排除渠内蓄水和滩地积水,不使作物受淹,旱涝灾害和土壤盐碱化可以大为减轻。

  二、修筑台田  修筑台田就是在选定的田面四周或两侧挖沟,把沟里控出的土垫在两旁地面上,形成比原地面高的条状或块状田块,就是台田,当地群众叫“排子地”。这是在低洼易涝、无法排水的盐碱地上采用的一种改良土壤的办法。

  (一)台田的作用  通过开沟,既可排除部分地下水,又提高了地面,降低了地下水位:有的台田四周筑有低埂, 能蓄积少量雨水,可以起到“蓄淡洗盐”的作用。

   (二)台田的修筑方法

   1、划定田面:在滩地上选择地势较高的地,以5-6m的宽度划分田面,地湿的可窄些。      

  2、开沟垫土:在选择的田面四周或两侧挖沟,深度要在地下水位以下,以保证排除部分积水。 一般沟宽1-4m,地湿、土质粘重的可宽些,地较干、土质疏松的可窄些。沟要与滩地中最低洼处相连接,以利排水。挖沟垫土,必须底土在下,表土在上,将土垫于两侧田面上。为了避免田内积水,台田田面一般是中间稍高,两边稍低。

  3、修筑地埂:有些地方在垫好的台田四周,用草皮修筑地埂,以便蓄积雨水及防止暴雨冲垮台田。

  三、种稻洗盐  陕北沙区群众一般不采取单纯灌水洗盐的办法改良盐碱地,而是通过种植水稻来洗盐。尤其在一些盐碱较重的地上,其他旱作物难以种植时,种植水稻不仅可获得一定收成,而且可以改良土壤。这种办法在河流两岸、自流灌溉区以及一些上排下灌地区己广泛采用。

  (一)种稻洗盐的作用。因为种稻要经常灌水,而且要求保持一定水面,这样就冲淡了土壤盐分,同时盐分溶解于水中后,随水渗入土壤深层及排水沟中,从而降低了土壤含盐量,达到了改良盐碱地的目的。所以当地群众有“泡稻子洗碱,又快又保险”的说法。据测定,种稻后土壤耕层脱盐率达54.36%。

  (二)种稻洗盐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在下湿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和一般种稻方法基本相同,但要注意以下特殊性:                   

  1、必须与挖沟排水相结合。如不挖沟排水,不但达不到洗盐目的,而且由于地下水位提高, 会加重土壤的盐渍化。                                                    

  2、防止提高周围旱田地下水位。种稻洗盐要成片,而且稻田不要分布在高地,并要与旱地之间有排水沟相隔,以免因稻田长期灌水而提高周围旱田的地下水位,影响作物生长。

  3、要大量施用有机肥:稻地的肥料主要施用未沤制的绿肥、杂草、秸秆等,以改良土壤结构,中和盐碱。在播种前将这些肥料翻入地内,耱平放水,让其自然沤烂。

  4、实行稻旱轮作:一般种过一、二年稻子后即可起旱。如果长期种稻子,不但地下水位容易升高,起不到洗盐的作用,而且由于长期灌水,土壤潜育层部位上升,低铁大量出现,对稻根呼吸不利;同时水田杂草丛生,除草时也很费工。所以群众说;“泡四年稻子起三年旱”、“稻改旱、吃饱饭”。在盐碱较轻的白碱地上种一、二年稻子后起旱,常与马铃薯、春小麦、糜子、谷子、豆子倒茬。在盐田较重的碱化盐土上种二、三年稻子后,多与碱谷、大麦倒茬,目前多种植玉米。

  四、铺沙压碱  铺沙压碱是在排水洗盐有困难的低洼滩地区,以及土壤含盐量不太多的地方普遍采用的一种措施。

  (一)铺沙的作用  下湿盐碱地铺沙后,首先是改变了土壤耕层的物理结构,削弱了土壤毛细管作用,减缓了土壤积盐速度。其次,由于土壤质地的改变,增强了在灌水时对土壤盐分的淋洗作用,使土壤得到改良。在陕北沙区流传着“三十驮沙子二十驮粪,打的粮食装满囤”的农谚,说明了群众对铺沙压碱,改良盐碱地的认识深刻。

  (二)铺沙压田的方法  在春季播种前铺一层厚约3cm的沙子,然后翻入地内,叫掺沙;先翻地后铺沙的叫盖沙,盖沙多用于下湿地或盐碱化较重的耕地,土质较粘重而不易捉苗的耕地多采用掺沙。铺沙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水力拉沙;在有水源条件,而且在水过之处有沙子的地方,多采用“引水拉沙”的方法拉沙压碱。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盖沙不能过厚,一般是3-5cm;引水拉沙后,常常是进水处沙子厚,前边薄,所以在拉沙停止后,还要用水冲一段时间,使沙子均匀盖地;拉沙后要注意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2、阻积流沙:在盐碱地上,可以人为地设置障碍物或增加地面的粗糙度,以阻积流沙。其具体方法是:

 1)犁地积沙  在秋季翻地时,使犁沟与主风方向垂直,犁后不耙耱,利用风季的风力将沙吹入犁沟内。

  (2)留茬积沙  对一些比较密植的作物,如谷子、糜子、莜麦等,在收获时,留12-150cm高的茬口越冬,以达到积沙的目的。

  (3)覆盖积沙 在耕地上垂直主风方向铺一层作物秸秆、柴草,以阻积流沙。

  (4)挖坑积沙。秋季在地内挖长、宽、深均为30cm左右的坑,坑间距离1m,成品字形排列,与主风方向垂直。在冬春季节,风将沙吹入坑内,播种前进行翻耕,使沙子均匀混入耕层。

(5)休闲积沙  在地广人稀和和风沙大的地区,采取轮休的方式,利用自然植被积沙。

  3、人力铺沙  这是在沙区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秋冬农闲季节,用人力或畜力将沙子拉入地内,均匀地堆成小堆备用。

  五、施用有机肥料  沙区群众说:“碱大吃苗,肥大吃碱”。这形象地说明了盐碱和肥料之间的消长关系。根据盐碱地地下水位高、地温低、肥力瘠薄等特点,群众根据经验多施驴、马粪等热性肥料,并种植草木樨、沙打旺等绿肥。这样,不但可以改良土壤结构、而且由于这些肥料是酸性的,还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盐碱,据有关单位试验,盐田地种草木樨后,0-20cm土壤内有机质从0.46%增加到0.71%,全氮从0.075%增加到0.113%.

  六、强化中耕松土  中耕松土能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盐分上升,所以强化中耕除草是十分必要的。一般在作物生长期要锄4-5次以上。特别在小雨后,返盐很重,所以在保首期更要注意雨后的及时中耕松土,以免雨水溶解盐分,加大土壤渗透压而烧坏幼苗。

  七、鉴选和开发耐盐作物  当地耐盐作物有碱谷、蓖麻、碱黑豆、甜菜、黑麦、大麦、高粱、玉米、野豌豆、糜子等。群众的经验是:沙碱、白碱地宜种大麦、豌豆、荞麦、黑豆、马铃薯、水稻、青棵、糜子、高粱、玉米。黑碱、碱化盐土地只能种黑麦、燕麦、碱谷、甜菜等。经试验测定,确定几种主要作物耐盐碱极限顺序是:大麦>黑豆>玉米>糜子>谷子。

现阶段,广泛鉴选和开发耐盐性高产优质作物是当务之急。

鲁向平研究员: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与开发,情怀与奉献。

集思广益,聚精会神,精心持续搞好防风固沙、沙漠绿洲开发与建设。实用技术,智慧集成,实践经验,成效显著,感恩与祝福。是为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