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的开发与治理(九)

(2022-10-31 14:58:13)
标签:

生态文明

沙漠治理

试验示范

经验总结

鲁向平集成

宏观发展篇9

第九节  典型经验1

治荒种草 舍饲养畜

一一神木县中鸡镇的经验与做法

神木县中鸡镇辖22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3045户,1.26万人,土地总面积69万亩,属风沙草滩区,可利用草场达40万亩。

该镇自1993年以来,把封闭种草和舍饲养畜做为兴镇富民的大事,狠抓种草养畜,逐步建立起了以开发促种草,以种草促养畜,以养畜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截至1998年,全镇已拍卖“五荒地”18万亩。累计种草23万亩,保存面积达到18万亩,人均人工草地14.3亩。全镇20个村实现了舍饲养畜,仅种草养畜一项,年人均纯收入就达57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其基本经验和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发展思路,突出主攻方向。明确提出种草养畜是振兴中鸡镇经济的战略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攻方向。几年来,做到了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常抓不懈。

二、拍卖“五荒”地使用权,调动开发积极性。要让种草养畜有大发展,草场建设是关键。长期以来,由于“草场无主”,毁草种粮,并掠夺性的争牧滥牧,使天然草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群众缺乏培育建设草场的积极性。在此背景下,该镇采取了重大组织管理措施的改革,第一阶段(1993年)封山封滩种草。他们首先明确各村组间的草地权属,砸了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大锅饭”,触动了“草场公用”,自由放牧的传统观念,有效地遏制了草场的退化状况。第二阶段,分山分滩种草。从1994年起,该镇又将大部分草场承包划拨到户,实行“谁承包,谁管护培育,谁受益”的政策,并保持长期不变,从而彻底砸了草场经营的“大锅饭”,户户有了自己的打草地,使草场建设、管护、利用的权、责、利得到有机的统一,激发出了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草场建设和畜牧业的大发展,第三阶段,卖山卖滩种草。1997年在拍卖“五荒”地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草地使用权一次性拍卖到户,拍卖期限一般为50—70年。在方法上采取人均拍卖、协议拍卖、竞争拍卖三种形式,基本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农民群众具体感觉到承包的草地和“五荒”地是自己的。

三、推行舍饲养畜,实现集约经营。从1995年起,全镇果断地改放牧养畜为舍饲养畜,实现了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创了舍饲养畜、集约经营的新途径。这样做具有六大优越性:一是能够对草场进行人工种草和封育改良,大大提高了草场的牧草质量和产草量、产籽量;二是能够充分发挥草场资源优势,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载畜量。变原来的10亩草地可栽畜一个羊单位为2亩草地就能载畜一个羊单位;三是舍饲养畜既可增加人工种草的保存面积和产草量,又在劳作上省工、省时,能够刺激和保护农民群众种草的积极性;四是有利于畜种改良,快速肥育,提高出栏率;五是有利于促进大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六是实现了草多畜多,畜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钱多的目标。

四、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强化各项措施落实。中鸡镇的做法和经验,在长城沿线风沙区开发治理中,很值得参考和借鉴。其最大的意义是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人工种草与舍饲养羊的有机结合,初步进入了良性循环。

鲁向平研究员: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与开发,情怀与奉献。

集思广益,聚精会神,精心持续搞好防风固沙、沙漠绿洲开发与建设。成效显著,感恩与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