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一得献给党(211)
(2022-09-16 15:07:28)
标签:
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生态文明试验示范鲁向平致礼 |
重视黄土坡地芦笋保水高效栽培技术推广
一、本研究的立项依据和目标
1、 本项目研究意义及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美国、日本、台湾等工业发达国家因污染严重,工资水平高等原因,芦笋产量下降。我国于1976年生产芦笋罐头出口,是农产品中创外汇最高的产品。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栽培面积在逐年扩大。1990年我国栽培面积达38万亩。因种植和加工历史较短,栽培方式单一,收获期短而集中,从而限制了产量、品质和加工的发展。所以必须尽快实现具有规范性的先进栽培技术。芦笋雌雄异株,雄株产量比雌株产量高20-25%,培育全雄后代的芦笋品种一直是芦笋育种家追求的目标。我所经过多年研究,建立了适合我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芦笋优良无性系的组织培养技术。芦笋作为一种非常理想的坡地保土经济植物,我们首次用于黄土高原治理开发。代替了以往用于沟坡治理的柠条、狼牙刺等灌木资源,显示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对陕北丘陵区陡坡地的高效开发利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本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筛选出适合于黄土高原生态条件的芦笋良种;
在现有条件下,应用已建立的优良无性系材料和技术繁殖雄株组织培养苗;
坡地蓄水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3、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及立论根据。
完成的适合我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芦笋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在生根、移栽技术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
首次将芦笋作为一种非常理想的保土经济作物与黄土高原的开发治理相结合。陡坡地蓄水高效栽植芦笋可使黄土高原的开发治理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提高陡坡地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有重要作用。
4、研究工作的预期结果或成果
繁殖优良无性系的一代杂交种。
提出1-2个增产15%以上的优良品种(对照产量180kg/亩)。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拟采取的研究实验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可靠性论证
通过引种和选育,提出适合当地栽培的新良种,并研究其相应的丰产技术。增产率在15%以上,通过加工新产品来促进推广开发,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室内研究和室外示范、推广相结合,科技人员和示范区领导群众相结合。采用优质苗木,可行的工程措施和综合农艺措施来达到芦笋在当地条件下的最佳效益。
针对本区降水仅400─500mm,水土流失达16275T/km2.yr的实际,陡坡地利用水平深沟栽培可保蓄雨水,控制水土流失。
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获得高产,栽培中要合理密植。
针对本区黄绵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瘠薄的特点,通过试验,得到施肥的最佳数量和时间,以获得优质高产高效产品。
由于雄株芦笋比雌株增产20%以上,利用组培技术栽培全雄品种,以最大限制的发挥其生产潜力。
三、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
完成了适合我国黄土高原生态条件的芦笋优良无性系繁殖技术研究。
适合于黄土高原生态条件的芦笋品种筛选工作已经进行。
对芦笋产品已进行了制罐、干制速冻等初加工,试制产品有罐头、浓缩汁、芦笋干、芦笋酱、芦笋饮料等。
1986年以来的引种现象表明:芦笋抗旱、耐寒、适应性极强,不仅适应本区生长,而且是非常理想的保土经济植物,通过示范和推广显示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坡地水平沟平均亩产鲜笋184.6kg,亩产收入可达406元, 可使地表径流减少70%以上。
目前已在米脂的孙家沟、泉家沟、榆林,推广到榆林、神木、延川、安塞、山西忻州等地,总栽植面积近500亩。
四、推荐意见
芦笋在黄土丘陵区作为保土经济植物栽培,我所自1985年来的科学实践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黄土高原开发治理过程中,又一个新的经济生长点,有希望建成新的支柱产业。该课题组队伍精干,人员素质好,科研积累雄厚,有较扎实的工作基础,已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特此推荐。
推荐人(签章)鲁向平
推荐人(签章)马凤桐
五、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的审查意见 鉴选优质高效生物资源是一项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芦笋作为保土经济植物的开发,生产和市场潜力均很大。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优良苗木繁育速度,在陡坡地上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方法,实现既蓄水又高产之目的,技术可靠、方法得当。该项目科技实力雄厚,科技人员均为本所业务骨干可以完成本项工作,建议立项支持。
主任委员(签章)鲁向平 1994年6月9日
鲁向平研究员: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