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一得献给党(205)
(2022-09-15 10:49:04)
标签:
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生态文明米脂经验鲁向平敬礼 |
高度重视黄土高原低值土地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主要技术关键、意义:
米脂试区的特点是(1)人口密度大,虽然其处边远落后地区, 但现在的人口密度已高在200/km2; (2)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为>1600t /km2/yr, 沟壑密度为4.66KM/KM2,在总土地面积中98%为坡地,其中≥25度的陡坡地占60%以上,川台地仅占2%,自古以来坡地就是广种薄收或光种无收的对象,故实现对陡坡地的高效开发利用,对搞好该类型区的开发和治理两个方面均意义重大,特别使我们认识到的是,若是我们在黄土高原第一副区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陡坡地探索出了高效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那么我们就掌握了科学治理黄土高原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其技术关键在于,第一,经济效益要高;第二水保效益要好。即在≥25°的陡坡地上采取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物措施和大型、精细的水保措施结合的新方法,来替代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老做法。
现已取得的阶段成果,尚未完成的技术关键。
第一,现已配置和完善了四个大型的永久性实验基地。即
泉家沟综合治理试验区,6300亩。新近完成了100 亩主沟道陡坡地旧林地改造示范样板,500亩旧梯田微反坡改造示范样板,创造性地解决了老试区超前出现的问题。
高家沟树木观察园,114亩,先后引进34科、67属、114个乔灌树种进行鉴选,鉴选出并推广应用于生产的树种38种,同时鉴选出10余种保土经济灌木,为丘陵沟壑区陡坡地治理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结合流域治理,提出不同地类、不同树种的立体配置模式和依据不同地势、不同树种采用不同地方式的植树造林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水保效益,1987年至今该树木园实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沟,累计减沙104874T/KM2/yr。
远志山示范果园,71亩, 按照地形地貌配置了苹果、梨、桃、杏等15种果树,通过试验和效益调查,证明苹果是本区经济效益最高的树种。1993─1994年亩均收入972元,比种洋芋增加3.86倍。现又完成了不同地类、不同果树的主体配置与效益比较研究,陡坡地大鱼鳞坑栽植酥梨的技术研究等,该果园对促进陕北果树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推动作用。
孙家沟不同地类、不同治理方式效益比较试验区,1500亩,试验设在孙家沟流域的四条沟里,分别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对照沟和牧荒沟等治理方式,比较不同治理方式的经济和水保效益,已取得明显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生物沟的水保效益最好。
在此基础上,在新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选出了桑树、仁用杏、芦笋、红枣、酥梨等保土经济林木;在工程措施方面研究出了深水平沟(1×1M)、 大型或特大型鱼鳞坑(3×2.5M)等新的措施。 上述措施的经济效益要比传统方法增加3-5倍,水保效益可以实现全拦全蓄。
尚存在的问题是:不同地类、不同经济林木的优化配置欠缺系统性总体研究,不同地类、不同治理开发措施的比较研究,尚须进一步监测,更为重要的是欠缺规范化投入,特别是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农膜的投入,给试验和示范带来了相当困难。
准备采取的措施和落实情况,准备达到的预期效果:
强化系统研究,强化长期监测项目,强化田间集约管理,将其建成八五、九五甚至跨世纪的规范化永久性实验示范基地。
原计划投入经费和实际投入经费情况。本项目原计划投入35 万元, 实际投入17万元,该项工作需要强化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数额。
上述四种类型的大型实验示范基地,均属长期为开发治理黄土高原提供科技服务的场所。一是引进的生物资源的接纳、改造、利用基地;二是科技人员取得长期系列资料的实验、数据采集场所;三是对内外的窗口,甚至可以说是命根子。故急需每亩强化资助20元,共计15万元,以保证“八五”项目高出高质量的实验示范样板,并为“九五”的深化研究奠定牢固的基础。
其他认为有必要说明的问题
该类研究属长期研究项目,时间愈长,可靠性越强,作用与影响愈大。
希望国家科委农村司做的工作:
向有关部门呼吁,在黄土高原长期的攻关研究中,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由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一批永久性规范化的实验示范基地,为国争了光,为民造了福,几代科技人员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可第一线经费严重告急,有志的科技人员至今仍顽强拼博着。若不采取果断的重大改革措施,则永久性规范化实验示范基地难保,科技人员难留。汗水与心血交融的心语。是为记。
鲁向平研究员: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