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立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鼓劲
小农经济,个体经营是难以抗衡国内外农产品的竞争的。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现在处在一盘散沙、无能为力的现实生产生活状况,还有某些方面比传统农业经营还倒退的种种迹象,深感忧虑。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是防止冲破道德底线的基本要求,也是补上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
广大农民的出路何在?农民的利益谁来保护,农民的诉求谁来呼吁。有志于“三农”事业同行们倡议成立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想来也是一种对策,一种新的探索。本人志愿为之呼吁,为之鼓劲。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是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强烈愿望。发起人给出了如下理由和远景,以此共享。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带动农民增收、维护市场稳定,推动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关键。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近十余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农村各类合作社组织,2015年底发展到153.1万家,入社农户10090万家,占总农户的42%,预计到2016年底各类农民合作社数量将达到190万家以上,将带动全国65%以上农户入社,充分体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经营主体强大的生命力。本人目睹和了解的专业合作社经营和运营的状况,具有明显差异,也许好中差各占三分之一。但我看到的许多偏远落后地区的个体户农民,除能保证吃饱饭外,在生产生活方面,困难重重,超出想象,值得关注,值得重视。这种真正的弱势群体,据初步调研,也许能占到现实农村人数中的三分之一。抱团取暖,合作互助,也许是不二的法门。农友的合作互助,农民合作社的广泛协作是对现实状况的优化和可行的出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的承上启下的工作,共同构建三农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开创一个“三农”发展的新局面,势在必行。
二、 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全国人大通过实行。从法律上奠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地位。快速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2012到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合作社组织,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入市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深入推进示范社创新行动,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引领功能。据本人在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越是贫困人群,越需要强化组织化程度。弱势群体,甚至可以说无“势”群体,优势不多,劣势不少。一些农友对自然经济尚不适应,很难起步商品经济。一些地块长期不施有机肥,一些村落养牛、养猪、养鸡的农户也少见了。“凑合”着维持再生产,“凑合着”对待生活中的日出日落,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严重不足。若不将他们组织起来其长远发展将一言难尽。农友们自觉组织起来,团结友爱,互助共赢。建造新的优势,创立新的机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变革,造就新时期协作互助的新型产业链,扬长补短,克坚攻难,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三、 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对成立协会充满期待,据发起者调查,近几年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发展能力、加强合作社交流合作、增进信息交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开展示范社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方面的需要出发,迫切要求成立全国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北京、黑龙江、山东、安徽、河南、江西、广东、四川等省市都已成立了或正在建立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而且一些地方成功经验表明协会所发挥的作用符合行业利益,也体现了政府的意图,初步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在这样背景和市场条件下,一批仁人志士共同发起筹备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四、 现阶段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对于以农为主、分散经营的我国来说,实践证明是一种现实中的有效选择和战略决策。特别在扶贫帮困的决战时期,让农民成为自强自立的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协助农民全面强化组织化程度,夯实发展的基础,提升农产品的国内外竞争能力与水平,加速进入商品经济的快车道,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为农友们的新型合作鼓劲,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广泛协作祝福。
鲁向平 研究员: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