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生一得献给党(57)

(2022-07-11 09:35:43)
标签:

党的二十大

建言献策

忠诚与坦荡

精心与认真

鲁向平感恩

我国应精心构建现代农业的三大体系

一、建设好新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就是要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绝对安全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林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把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作为农业生产的主攻方向,实现农业生产由主要追求产品数量向更加重视产品品质提高、更加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使农业生产在农产品数量、品质、生态三个方面都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根据各地的资源比较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形成区域专业化的生产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生产布局“小而全”“大而全”状况;要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围绕农业活动的第三产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改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农产品加工率和加工度低状况,大力改变农产品流通效率低状况,大力改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状况,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二、建设好新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就是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手段,不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要强化农业条件建设,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增强农业生产稳定性。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园区,完善农机合作社服务模式,推动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有效结合的体制机制,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特别要解决好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顺畅农业技术进入农业经营主体手中的通道,使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持续动力。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加强以政府主导的农业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重点发展面向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扩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要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强化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好新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就是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在我国目前状况下,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关键是要培育和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牛鼻子”。要重点培育现代家庭农场这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重点培育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15倍的家庭农场,使这样的家庭农场逐步成为我国农业经营的主体。要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积极调整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的、粗放式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实现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模式和途径,特别是探索有利于促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和机制,形成完善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机制,形成有效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模式,为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现代家庭农场提供坚实基础,用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吸引力,这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感谢冯海发先生的智慧,特此敬礼!

鲁向平: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