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向平:半生一得献给党(44)
(2022-07-08 10:17:22)
标签:
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忠诚与担当志愿与精诚鲁向平敬礼 |
乡村振兴:形成对粮食产业链特殊性的共识
毫无疑问,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供给的价格弹性大,需求的价格弹性小,因而导致生产多了就要出现“卖粮难”,谷贱伤农;生产少了价格就要过分上涨,消费者难以承受。粮食是国民经济战略物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必需商品,涉及千家万户,具有特殊的“放大”效应,如果引导不好,就可能引发大的社会波动。粮食是弱质产业产品。因此,政府必须采取特殊政策对粮食生产进行长期扶持。这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我们今天的决策是一种在粮食供需矛盾比较尖锐情况下的决策。在此时,我们将深深体会到了在现代文明中,粮食是世界上唯一比石油更为必须的资源,它像石油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政治和国际意义。粮食紧,市场紧;粮食稳,市场稳;无粮不稳、无粮则乱。
粮食的本质特性和我国粮食平衡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粮食安全的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上,存在着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困扰。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发展的底气。现在很多专家警告,一场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可能正在路上。
提高单产是必由之路。一是改良品种,提高优良品种的普及率。其一般产量水平均较对照增产15%以上;二是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据多点试验和示范结果,地膜覆盖技术的单项增产潜力为65%-80%,可使每公顷各类旱平地及宽幅梯田的单产达到4100公斤。技术创新是根本保障。实践表明,在现代粮食增产的过程中,技术因素占35-45%。以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品种为重点,调整完善粮食作物种类和品种结构,应重视小杂粮的开发,力争把小杂粮建成一个大产业。另外,应发挥马铃薯适应性强、稳产高产的特性,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以确保我国食品总量的供给安全。
在“脱钩”“断链”背景下。实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丰衣足食新举措,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具有新的战略意义。食品安全,唯此为大。
鲁向平: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