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突破口与创新点(四)
以生态为中心,为八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积极为西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1.沙漠边缘地区,以植树种草为中心 因地制宜兴修各种水利设施,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引水拉沙造田,人工垫土,绿肥改土,积极发展沙产业,达到固沙、防沙,发展区域经济之目的。在实施该项目工程中“发展畜牧、草业先行,建舍养畜、规模经营”是一种较好的治理模式,可供参考,但尚有许多具体的关键技术,有待攻克。
2.黄土高原蓄水保土工程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在重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其基本思路是:以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前提,以强化降水入渗防止水土流失为中心,重点搞好植被建设、建造基本农田、发展经济林、发展养殖业四大主导措施。当前的突破口是:以深水平沟、大鱼鳞坑等大型化工程措施为主,配置以优质高效生物资源的引进与开发力度,为新型生态经济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而高效的发展基础。
3.长江中上游退耕造林工程 以金沙江下游、毕节、陇南及陕南为主,实施天然林保护及缓坡耕地改造,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人工林在调整现有林种结构的基础上,营造以经济林果和能源为主的水土保持林,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嘉陵江中上游及云贵南部石灰岩山区,应把保土及施用绿肥作为重点,在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开展集约化经营,发展庭院经济和林、牧、农、副综合生产。三峡库区造林与封禁并举,退耕与坡改梯结合,减少入库泥沙维护库坝安全,其“上保中治下开发”模式可供参考。
4.黄河长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该区域北及昆仑山、布尔汗布达山与黄河的龙羊峡库区,南至唐古拉山与四川的金沙江起始段,西及源头,东至甘肃的玛曲、碌曲与四川若尔盖湿地。实施退田还林还草、围栏、舍养、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场生产力,减轻人为活动的各种破坏,保护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5.新的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观建设工程
根据区域特征,在包括天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秦岭在内的区域再增设一定数量的保护区,保护珍稀生物、维护湿地、水环境。结合文化遗产,开发新的旅游景点(线),从宏观上形成密度适中的网、线、点结构。
6.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对各种污染源特别是工矿、城镇污染进行综合治理,以已污染水源、土地等实施净化处理。
7.西北荒漠化及盐碱化治理工程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应以水源涵养林为主,限额采伐,加速绿化,集约育林,高效利用,发展产业,增效增收,促进林业由资源开发型向生态保育型发展。由数量规模型经营向质量效益型经营转变,由注重森林生产功能向强调环境功能转变。在林业科技方面应优先支持天然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林木遗传育种及新品种选育,商品人工林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荒漠化预防与综合防治,林业生态工程构建及生态系统恢复、林副产品加工与高效利用等。
感恩团队,感恩信任。千秋大业,功成永恒。
大生态,大蓝图。集成智慧,智慧集成。
鲁向平: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