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杨凌农业生物基地创新创业工程的顶层设计
一、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依托杨凌现有的科教和生物产业优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西安—杨凌国家生物基地建设为契机,把加速发展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育种、有机食品、生物能源,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深入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把增强生物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区域间实质性整合集成科教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科技园区资源共享、互助互利、带动辐射,科技成果规模转化、高效推广,把科技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走出一条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根本、以高新生物技术研发为特色的创新型园区发展道路。进而促进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推动我国生物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坚持的基本原则
1.领先规划,递次发展 正确处理近期生物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长期发展的关系,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加强政、产、学、研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为突破点,以核心区发展带动紧密区、辐射区发展,为实现整个区域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2.自主创新,重点突破 在生物技术上进行原始创新,在生物产业上推进体制创新,在基地管理上形成集成创新,在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上再创新,形成自主、自新的知识产权。注重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互动,实现突破性发展。
3.聚集发展,定向辐射 遵循生物产业集聚化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选择,形成以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中小企业群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
4.市场主导,加强监管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健全中介机构和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手段加快生物产业发展。
5.循环发展,提高效益 围绕杨凌示范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在追求农业经济规模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及综合效益最大化。
6.政府推动,政策保障 政府要加大对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产业化示范方面进行引导和推动。制订创新创业、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营造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战略定位
1.产业发展定位 按照西安和杨凌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应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芯片、现代农业和生物质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制造等产业。
2.基地功能定位 首先为生物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其次,为生物研发单位和企业建立公共技术平台、产业化支撑平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相对完善的研发创新、投资创业和发展壮大环境;再次,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生物产业的规模化、系列化、国际化发展,提高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基地的规模效应、集群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以此推动西安和杨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国内分工定位 从国内生物产业链分析,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具有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人才优势、研究方向和产品市场优势,但产业化的体制优势和现有生物产业规模偏小,即在生物产业链中位于前后两端。选准生物农业和生物制药发展方向,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速度,形成产品,做强规模,做大市场,形成完整的生物产业链。使西安—杨凌成为国际、国内最具特色,创新能力最强、产业环境最好、生物产品最多的生物产业基地,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西部生物农业发展。从西安和杨凌基地的内部分工定位来讲,西安重点突出生物药业开发,杨凌重点突出生物农业产业开发。
四、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西安—杨凌基地通过建设完整的基础设施平台、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产业化支撑平台、创业服务平台、政策环境平台,形成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
培育制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新药,重点建设作物遗传改良与种子工程、畜禽养殖与重大疾病防治、农业有害生物治理与生物源农药创制、林果培育与加工技术等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在建设期末建成国家实验室4-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2个。建立生物农业示范基地120个。
2.远期目标 在核心区建设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基地扩展区和辐射区。在保持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优势地位的同时,发展重点向生物芯片、基因工程、生物质能源和有机食品等产业扩展。组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实验动物基地,建设国家级实验动物资源中心。
到2025年,西安—杨凌生物产业基地创新体系、产业组织体系、行业管理体系相对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销售额过五亿元的生物产品,有3个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生物大企业,基地生物产业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050亿元,年均增长25%,成为关中地区的支柱产业。年均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增收200亿元以上。使西安—杨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鲁向平 研究员
加载中,请稍候......